基本內(nèi)容
歷史人物(明)編輯
初為儒者,既娶有妻,棄去,從方外朱艮庵學道,妻亦為尼。復后主余杭洞霄洞,正統(tǒng)(一四三六至一四四九)中居群城(嘉興)南宮一枝堂。自幼學書專法古人,能運帚作大字。徑寸字極有風骨,小行楷秀整不凡。工畫,山水仿吳鎮(zhèn),蒼郁淋漓,幾欲亂真;草樹人物,各臻其妙。明周易姤復之旨,作復陽圖。善詩。老年步履輕捷,自謂張果后身。卒年八十八(明畫韻編作八十一)。按無聲詩史載有張墨崖南宮道士,畫亦學吳鎮(zhèn),疑即張復,而墨崖為復之別號,或系張復弟子,均待考。 《平湖縣志》、《嘉禾徵獻錄》、《皇明書畫史》、《六研齋筆記》、《畫史會要》、《無聲詩史》、《明畫錄》、《大觀錄》
2歷史人物(明)編輯
[明](一五四六至?)字元春,號苓石(宋元以來畫人姓氏錄云“一字復初,號靈石,一名寅”)。太倉(今江蘇太倉)人。隆、萬間老畫師。山水初以石田(沈周)為宗,晚年稍變己意,自成一家。能自運其生趣于蹊逕之外,其功夫不及仇英,而天真過之。間作人物,亦頗工致。崇禎四年(一六三一)作山水圖,時年八十六。 《弇州續(xù)稿》、《無聲詩史》、《畫史會要》、《桐陰論畫》、《明清畫家印鑒》
3歷史人物(明)編輯
張復字子遠,休寧仆也。好學,師黃梅瞿九思,盡得性命之奧,講學黃州,黃人群尊之為張夫子。九思被冤陷獄,復與瞿孺子甲走都門,詣闕上書首輔。張居正重其名,延與語,勸之仕,弗從。歸筑茅屋,自耕養(yǎng)母,著有《釁下語》四卷,《孝經(jīng)本則》一卷,《小兒語》一卷,人弗識也。邑令丁應泰至其村,訪張夫子弗得,浼其地縉紳詢之。有識者曰:“得毋某仆張姓者乎?曩自楚歸,至今供其落筆役,較他仆無異,得毋即其人乎?”詢之果是,令同紳登茅屋拜之,則繞山而逃,令于其堂四拜去。鄉(xiāng)人皆重其抱道好義,而仍安其仆隸之常也,不復以下賤相目,而張終安之,至今黃州臨坪鎮(zhèn)有張夫子祠。又臨溪有醫(yī)家仆周英跟其主抱藥囊,后遂工醫(yī),闔邑敬焉,亦異人也。
4歷史人物(清)編輯
[清]字臨石,浙江嘉興人。畫山水師錢榖,稱能品。 《壬癸志稿》
5重慶市商業(yè)銀行黨委書記編輯
男,生于1945 年,大學本科學歷,高級經(jīng)濟師。歷任重慶利華橡膠廠副科長、副廠長、廠長,重慶市輕工局副局長、局長,重慶市委工交工委書記,重慶市經(jīng)委主任,重慶市政府市長助理,重慶市委副秘書長,重慶市委企業(yè)工委常務副書記,重慶市國資委主任、重慶市國資委黨委常務副書記,F(xiàn)任重慶市商業(yè)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6中國京劇院音樂創(chuàng)作員編輯
張復(1927年—),解放前從事音樂工作,解放后入中國戲曲研究院,1955年任中國京劇院總導演室音樂組創(chuàng)作員,20世紀80年代前期曾任中國京劇院藝術(shù)室副主任。代表作有《楊門女將》、《春草闖堂》、《錦車使節(jié)》、《燕燕》、《香港行》、《龍王》等二十多部,還從事木偶劇、河北梆子、廣播劇等音樂創(chuàng)作及通俗歌曲配器等,并有多種曲譜出版。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