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蔣兆鴻六七歲時,被父親送到當?shù)刂那帻垥鹤x私塾。蔣家祠堂就建在離他家的不遠處,一些富貴人家就請了武術師傅在這里教授年輕子弟的武功。受當?shù)仫L氣和家庭影響,從小就非常愛好武術,放學后和晚上就常常來到祠堂看師傅教授比他大十來歲的哥哥叔叔們練武。慢慢地,他也就跟著伸拳張腿地練了起來。
蔣兆鴻在邵陽市昭陵中學初中畢業(yè)后,他父親把他帶到長沙,希望他能繼續(xù)讀書。為了讓蔣兆鴻能順利考上高中,他父親請了一個老師在假期為他補習在昭陵中學沒有開設的科目。當時蔣爵姬的軍營正在省立國術館的旁邊,軍營和國術館的操練聲深深地吸引著蔣兆鴻,所以,根本沒把老師的補習和能否繼續(xù)升學放在心上。每次老師來補課,都發(fā)現(xiàn)他趴在墻頭看隔壁國術館的學徒們是怎樣的揮拳踢腿,老師講課時也是心不在焉。補習老師只好把這個情況告訴他的父親。
蔣爵姬知道這種情況后,不惜每年八百元光洋的昂貴學費,把蔣兆鴻送到湖南省立國術館正式學武。
1935年秋天,蔣兆鴻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yè)。畢業(yè)后,被留在國術館任教官三年。
1939年9月,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爆發(fā)。時任國民革命軍副師長的蔣兆鴻的父親蔣爵姬奉命帶部隊拒敵于新墻河,并帶著在自己部隊任排長的兒子蔣兆鴻親臨戰(zhàn)場。戰(zhàn)后,蔣爵姬讓蔣兆鴻回到家鄉(xiāng),讓他在邵陽開辦國術館收徒習武。
這期間,蔣兆鴻通過探索研究,在精通鷹拳、鶴拳、猴拳、燕拳、龍拳、虎拳、南拳等基礎上,集各家之長,繼承和發(fā)揚清末一渡水武術家李景國(安陽村人)的鷹爪招式,創(chuàng)立了兩段24招的“巖鷹拳”。
后來由于局勢的進一步緊張,邵陽遭到日寇飛機的轟炸,蔣兆鴻只好回到家鄉(xiāng),先在亞蘭田小學教書。后來,他被委任為溪龍鄉(xiāng)(今巡田鄉(xiāng))鄉(xiāng)長,并擔任新寧縣第四聯(lián)鄉(xiāng)聯(lián)防隊長。
1944年,日寇在今回龍鎮(zhèn)塘尾頭天寧村駐扎著部隊。有一次,蔣兆鴻偵知日軍一小部外出,于是帶著聯(lián)防隊設伏于林天坪,成功伏擊這批日軍,打死十幾個日軍。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蔣兆鴻并未外出,而是在家設館收徒、行醫(yī)治病。
1949年10月10日,在縣長徐君虎的率領下,新寧縣和平解放。蔣兆鴻見國民黨大勢已去,在黃斌等共產黨人的教育下,認清了形勢,于是棄暗投明,帶著區(qū)中隊勸降名震新寧、邵陽、東安三縣的土匪易德興部;在冰天雪地里巧計捉拿李朝鼐、王必昌等頑固派。
20世紀六十年代以后,蔣兆鴻憑著自己高超的醫(yī)術,在家鄉(xiāng)行醫(yī),治病救人,一直到1997年八十三歲時,無疾而終。
蔣兆鴻是實戰(zhàn)武術大師,是第一個將拳擊帶到湖南的人,他本人還精通摔交和劈刺。
人際關系
父親
蔣爵姬(1888年—1963年),字周卿,早年曾追隨蔡鍔參加護國戰(zhàn)爭,因軍功最后升任國民革命軍副師長。一九三九年九月,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爆發(fā),蔣爵姬奉命帶部隊拒敵于新墻河。
親傳弟子
劉烈紅,當代武術家,在蔣兆鴻的基礎上,將“巖鷹拳”進一步發(fā)揚光大,并獲“巖鷹王”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