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資料
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大將軍梁冀誅殺李固,將李固尸身暴露在四通八達的大路上,并下令誰敢靠近就治他的罪。當(dāng)時郭亮剛剛年滿十五歲成童,游學(xué)于洛陽,于是左提章鉞,右秉鈇锧,詣闕上書,乞求能安葬李固的尸身,恒帝不許,無法可施的郭亮只能重新回到李固尸身旁,陳辭于前,于是守喪不去。
夏門亭長呵斥他說:“李、杜二公為大臣,不能安上納忠,而興造無端。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詔書。干試有司乎?”郭亮回答說:“亮含陰陽以生,戴乾履坤。義之所動,豈知性命,何為以死相懼?”亭長嘆聲說:“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踞,地厚不敢不蹐。耳目適宜視聽,口不可以妄言也。”太后聞而不誅。南陽人董班亦往哭固,而殉尸不肯去。太后憐之,乃聽得禭斂歸葬。二人由此顯名,三公并辟。班遂隱身,莫知所歸。郭亮后來官至尚書。
歷史記載
固弟子汝南郭亮恒直,年始成童,游學(xué)洛陽,乃左提章鉞,右秉鈇锧,詣闕上書,乞收固尸。不許,因往臨哭,陳辭于前,遂守喪不去。夏門亭長呵之曰:“李、杜二公為大臣,不能安上納忠,而興造無端。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詔書。干試有司乎?”亮曰:“亮含陰陽以生,戴乾履坤。義之所動,豈知性命,何為以死相懼?”亭長嘆曰:“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踞,地厚不敢不蹐。耳目適宜視聽,口不可以妄言也!碧舐劧徽D。南陽人董班亦往哭固,而殉尸不肯去。太后憐之,乃聽得禭斂歸葬。二人由此顯名,三公并辟。班遂隱身,莫知所歸。亮后官至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