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記錄?
2009年
作品《推車的農夫》參加第八屆全國師生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獲銅獎;
2010年
參加經典中國全國書畫大賽作品《我的奶奶》獲銅獎;
2011年
作品《我的兩個目標幻想》獲河南省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三等獎;
2011年
參加中國第二屆高校作品學年展作品。《人與自然》獲優(yōu)秀獎(成都蓉城美術館);
2014年
作品《小薇》、《筑夢》參加畢業(yè)作品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展);
《小橋流水人家》參加中山首屆國際青年藝術博覽會(中山國際博覽中心);
作品《鄉(xiāng)澗之路》《古老的村莊》、《靜物花瓶和蓮》、《村頭》參加“碰撞·融合”中外油畫藝術邀請展;
其中作品《村頭》被 美術館收藏,《鄉(xiāng)澗之路》、《古老的村莊》被私人收藏(廣東美術館東莞分館);
2015年
參加中日文化交流展(東京泰明畫廊);
《小薇》、《抱果籃的少女》等五幅油畫作品參加《畫與話》中青年油畫大展(云峰畫苑);
作品《陶罐和蓮蓬》、《筑夢》參加第四屆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廣州琶洲南豐國際會展中心);
《沉思》、《老房子》、《古橋》等多幅作品參加中山第二屆國際青年藝術博覽會(中山國際展覽中心);
作品《期望》入選廣州青年美術大展(廣州藝術博物院);
作品《抱果籃的少年》、《小薇》、《花瓶與蓮》、《陶罐與蓮蓬》、《圣光》、《小橋流水人家》被熱河展覽館收藏;
《老墻》、《詩琳通公主肖像》參加中泰建交四十周年暨詩琳通公主殿下六十壽辰——中國書畫慈善展覽,兩幅作品拍賣200萬泰銖 (約40萬人民幣)成交所得善款全部捐給慈善機構(泰國曼谷);
《沉思》入選首屆亞洲美術雙年展獲銅獎(香港中央圖書館);
2016年
《海港》收藏于馬來西亞沙巴藝術學院;
《長城之夜》收藏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哥打京那巴魯總領事館;
《抱花籃的少女》參加第七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獲博碩組一等獎(成都蓉城美術館);
文章《恬靜油彩》和作品發(fā)表于光明日報;
《沉思》參加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山市工藝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展獲金獎并被收藏(中山紅博城);
作品《歸來》、《孤獨的夜晚》、《紅衣服少女》、《沙巴印象》、《假日》參加馬來西亞沙巴藝術學院中國美術訪問學者“一帶一 路”風下之鄉(xiāng)寫生畫展(馬來西亞沙巴政府畫廊)。
出版著作?
《畫與話——中青年油畫作品集》,云峰畫苑,2015.10。?
收藏記錄
《花瓶和蓮》(80X50cm)?熱河展覽館,2015;
《陶罐和蓮蓬》(60X80cm)?熱河展覽館,2016;?
《圣光》(70X80cm)?熱河展覽館,2015;
《沉思》(120X150cm)?私人收藏,2016;?
《抱果籃的少女》(80X120cm)?熱河展覽館,2015.11.12。?
藝術評論
碰撞融合
文/無名
對于羅斌的油畫,我們會毫不費力地把它們歸屬到古典寫實油畫中去。因為不管從風格上還是繪畫技術上,羅斌的作品都是古典寫實油畫。
作為一種外來藝術,油畫傳人中國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油畫輸入中國幾乎和寫實主義劃等號,描繪眼見形象的真實,也幾乎成為我們對于油畫藝術特征的唯一理解。大多數中國油畫家在色彩語言上追求印象派光色與素描造型的高度結合,并以冷暖色的對比、色相差異的豐富作為色彩表達的基本價值。
在羅斌的畫作里,他跳開了我們一般描繪所見形象的寫實主義油畫和光色燦爛的印象主義油畫對他的影響。他去表現(xiàn)歐洲古典油畫傳統(tǒng),故鄉(xiāng)的田園之美、單純的靜物組合以及人物的恬靜之美,注意色彩與形體之間的協(xié)調感,講究顏色平衡搭配,同時充分留給觀眾豐富的想象空間,展現(xiàn)出古典寫實油畫在色彩里形成的神秘的藝術魅力。
畫家對于光感的表現(xiàn)尤其敏感。他畫面中的那些女性往往被側光和頂光投射著,顯現(xiàn)出投射光與反射光在人物與環(huán)境上形成的具有幻覺性的審美意味。譬如《沉思》用側光的投射勾畫出畫中少女清純的面孔和優(yōu)美的形體,這束遠方照過來的側光還很好地顯現(xiàn)出少女的雙手和雙腳的造型!吨䦃簟芬彩沁@樣,一束來自右側的暖光,勾勒出畫面少女優(yōu)美的輪廓和充滿憧憬的眼神,畫面上的千紙鶴表現(xiàn)了少女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向往。顯然,側光的運用讓畫家能夠自如地凸顯畫中少女優(yōu)美的軀體、遮掩一些不必要的細節(jié),讓畫面更加整體也更加具有虛幻感。
凸顯靜謐的人物繪畫源于畫家對古典的一種崇敬和追求,紅黃灰的整體色調不斷喚起觀者對于時間的錯覺,區(qū)別于強烈的明亮色彩對比,羅斌的畫更多給觀者以安靜之美。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的,對于畫家來說,就是把發(fā)現(xiàn)的美用畫筆表現(xiàn)出來。
從? 作品來看不難捕捉到畫面中的女孩對于畫家的意義,懷舊和感情豐富著畫面的內容,略顯神秘的姿態(tài)和面部表情在古典油畫技法的表現(xiàn)下帶有宗教色彩。
羅斌他癡迷于寫實油畫的藝術魅力,追尋歐洲古典寫實油畫的那種單純的靜謐感,他試圖把古典油畫的魅力轉用到人物,靜物和風景的塑造中,以此探索中國油畫的奧秘,他的作品,力求寫實而不拘謹,細微卻不僵膩,既具有古典主義的優(yōu)雅、浪漫主義的憂傷,也富含現(xiàn)實主義的個性真實。
自由繪畫本性享受羅斌專訪
文/中國藝術網
這樣的過程,讓他滿足,讓他自豪,亦讓他驕傲。每一幅油畫,他都當成第一件作品,傾盡其中,只因源于他對藝術的癡迷。
我行我素得起稿,將自己某一階段的思想表達出來;豪邁灑脫得鋪大色,將所感所想具化體現(xiàn);再到最后細膩入微的局部調整,這便是廣州畫家羅斌的繪畫“三步走”。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也會產生放棄的念頭,但當看到自己初具成形的作品時,無法抑制的興奮之情便激勵著羅斌握緊畫筆,絕不擱置。這樣的過程,讓他滿足,讓他自豪,亦讓他驕傲。每一幅油畫,他都當成第一件作品,傾盡其中,只因源于他對藝術的癡迷。
優(yōu)秀的畫家需要什么
羅斌喜歡在色彩語言上下功夫。他追求印象派光色與素描造型的高度結合,并以冷暖色的對比、色相差異的豐富作為色彩表達的基本價值;在審美品格上,追求著日常生活形象的再現(xiàn)性,以縮小和生活原型的差距來獲得視覺形象的真切感。作為中國畫家,其繪畫思想多少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哲學的影響。在他看來,要進入更高層次的審美創(chuàng)造,就必須具備中國哲學所給定的世界觀的方法和思考事物的方法。畫家是繪畫生產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不僅需要作畫的技藝,更需要深度的文學素養(yǎng)來進行創(chuàng)作,正是文學素養(yǎng)能使畫家繼續(xù)前進!熬湍镁暗骆(zhèn)的陶瓷繪畫師傅來說,他們的繪畫技術肯定沒得說,可是他們僅僅是技術工人,徘徊在藝術大門外難以邁入。因為他們沒有跨越藝術,周而復始的畫作同類,原地踏步著不停的復制著別人的藝術,僅此而已!闭绱饲安稍L過的諸多畫家所述,作品的思想性和哲學系,始終是繪畫的靈魂所在。
自然,畫家也應當具備繪畫的天賦和繪畫的才能,掌握專門的繪畫技能和技巧,具有豐富的情感和繪畫的修養(yǎng),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來滿足人們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審美需要。真正的畫家往往具有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具有敏銳的感受、豐富的情感和生動的想象能力。具有卓越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鮮明的創(chuàng)作個性。具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專門的繪畫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體繪畫種類的繪畫語言和專業(yè)技巧。所謂無技不藝,羅斌對技術十分重視,對寫實繪畫來說,缺少了技術,何談作品的厚度與深度。正如之前提過的羅斌“三步走”畫法所述,從構思開始,根據自己的審美要求來收集一些素材,要將這些素養(yǎng)融合到作品里面,那么我們就要從構思開始,根據自己的審美要求來收集一些素材,再從這些素材里面整理出適合我們創(chuàng)作的部分繼而做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情不自禁”的職業(yè)之路
踏向繪畫門檻,源于羅斌兒時最單純的喜好。小時候,一到寒暑假,他便會在家里按照自己的想法憑空想象出一些東西來畫。再加上羅斌的堂哥藝術出身,自然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直到高中,羅斌才開始進入藝術班,正式接受高考的美術教育。在大學里,羅斌不斷研究大師作品,希望能夠從中找到什么。在美院學習之后,羅斌總算感受到了繪畫的紛繁世界,自己也慢慢走向了職業(yè)。羅斌將這段時期稱為起步期。那時,他得到了不少理論知識和繪畫知識。
“我正式開始這個繪畫道路已經有九年了,在這九年的時間里一直算是走的比較順的。”直至2013年,這個曾在繪畫路上一帆風順的人總算遇到了瓶頸。是繼續(xù)作畫,還是放棄并找份工作糊口?在他止步不前的時候,剛一位收藏家收藏了他的一批作品,這個貴人為他在職業(yè)畫家的道路上重新點燃了希望。羅斌曾勵志做一名繪畫老師,能和學生出去采采風還能畫自己喜歡的作品。隨著閱歷的不斷豐富以及身邊環(huán)境的影響,他還是不由自主得走上了職業(yè)畫家的道路。這對他來說不算壞事兒,畢竟,畫畫的時間更多了!冻了肌繁闶窃谶@樣的條件下誕生的。“這幅作品是我花最多心思創(chuàng)作的一幅,從我一開始收集素材開始就慢慢的構思這幅作品的最終效果,畫面是兩位坐在草地上的少女,一位站著一位坐著,站在那位面朝遠方,在茫茫的草原上希望能看到遠方的親人,遠方的家鄉(xiāng)。坐著的哪位少女著低下了頭,思考一下事情,想什么時候才能看到遠方的親人。遠處的光線投射過來勾畫出畫中少女清純的面孔和優(yōu)美的形體,這束遠方照過來的側光還很好地呈現(xiàn)出少女雙手和雙腳的完美造型。天空上的白云表現(xiàn)了少女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向往。”說起這幅作品,羅斌還是表現(xiàn)出了難以抑制的興奮和感動。
一味追求效益而放棄自己的藝術靈魂之人已經在略顯浮躁的社會中顯現(xiàn)。在羅斌眼里,就像景德鎮(zhèn)的陶藝師傅一樣,他們只是工藝品的生產者。他們一遍一遍重復著畫同一張作品,而沒有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東西。真正的畫家,應該有自己的審美觀點和能獨立創(chuàng)作的本領,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來創(chuàng)作一些作品。羅斌,便是這樣一個堅守思想和精神的“獨立”畫家。
恬靜油彩
文/羅斌
這些年,我用古典寫實的風格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風景、靜物和人物題材的油畫作品,大多以寫實為主,著力去表現(xiàn)故鄉(xiāng)的田園之美、靜物及人物的恬靜之美。在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的過程中,我感到滿足和自豪,因為每一幅作品都是畫自己喜歡的、想表達的人物或風景。我對藝術的癡迷,源于它能幫我把觸動心靈的點點滴滴保存下來。
回想小時候,我在廣西岑溪的一個鄉(xiāng)村里長大,那時候父母在做生意,姐弟和我在讀小學,堂哥在中學時就學了藝術。每當他在家里畫素描或水粉的時候,我的心情就特別激動。有一次年三十晚上,他畫了一幅《西游記》里的唐僧師徒取經場景送給我,我把它貼到房間的墻上,由衷地感到羨慕。慢慢地,我也喜歡上了繪畫,美院畢業(yè)后,就走上了職業(yè)畫家道路。
許多中國油畫家在色彩語言上追求印象派光色與素描造型的高度結合,并以冷暖色的對比、色相差異的豐富,作為色彩表達的基本價值。而我追求歐洲古典油畫傳統(tǒng),注意色彩與形體之間的協(xié)調,講究顏色平衡搭配,同時充分留給觀眾想象空間,展現(xiàn)出古典寫實油畫在色彩里形成的神秘藝術魅力。
我的油畫創(chuàng)作通常分三步走。首先,觀察生活。我喜歡在生活中觀察事物,感受人們的行為和動態(tài),再思考他們的一些活動。如果發(fā)現(xiàn)有符合自己創(chuàng)作的場景我就會馬上記住這一刻的情形,進行構思。
接下來,根據在生活中看到和想到的適合創(chuàng)作的場景進行構思和畫草圖。作品《沉思》就是我在草坪上看到的類似場景。我構思了一個十分抒情的生活場面,畫面是兩位在草地上的少女,一站一坐,站著的少女面朝遠方,仿佛在茫茫的草原上眺望遠方的親人。坐著的少女低著頭,雙手放在腿上,正在思考。遠處的光線投射過來,勾畫出少女清純的面孔和優(yōu)美的形體,呈現(xiàn)出少女雙手和雙腳的完美造型。天空上飄著一朵白云,表達了少女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作品《筑夢》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一位坐在椅子上的少女,雙手放在下巴邊,畫面右上方飛過一只千紙鶴,表達了少女正在心中構建一個美好的未來。光線采用右側的暖光,這樣容易勾勒出畫面少女優(yōu)美的輪廓和充滿憧憬的眼神。
最后,對畫好的素描小稿圖進行上色,再慢慢調整,滿意了之后就根據小稿圖開始真正的創(chuàng)作了。先起行,再大膽地鋪大色。我的作品喜歡采用的是古典油畫技法,先鋪淺一點的大色或者透明顏色,再根據鋪出來的大色慢慢地調整色彩與形體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是通過透明或不透明色層與透明色層之間的多次重疊,來完成造型和色彩上的深入。它不是一次性的直接調色作畫,而是多次的、間接性疊加完成,每畫一層我都會用油畫刀把它過一遍,慢慢地畫下去,這種方法表現(xiàn)出來的畫面會比較精致、厚重、有層次。最后進行局部調整,深入刻畫人物時,需要多次小地方的調整,多層反復去表現(xiàn),有時候還會罩染等。
對于油畫創(chuàng)作,我最喜歡的是它能記錄我對生活的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思想。能在油畫中找到人生的樂趣,是因為我對藝術的投入源于內心對藝術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