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張遂辰,又稱張卿子,號相期,浙江杭州人,生于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卒于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張遂辰原籍江西,其祖遷居浙江杭州定居,他年少時天資聰穎,工于詩文,入國子監(jiān)。明末隱居杭州改學(xué)醫(yī)術(shù),并成為一代名醫(yī),史料記載他“能探丸起人死,人爭迎致之卜筑東城”。
后世紀(jì)念
孫宇臺有《題張卿子隱居》一詩:東城何逶迤,樹木紛扶疎。中有賢人室,綠水繞前除。門外多車轍,室中唯圖書。草木皆秀色,僮仆鮮嗟吁?椭粮行淖,朋來結(jié)相于。借問主人誰,其人乃為儒。伏邴無恒軌,嚴(yán)鄭有先驅(qū)。愿得聆謦欬,執(zhí)手日躊躇。
百姓為了紀(jì)念張遂辰治病救人,將其故居所在的小巷命名為張卿子巷。
文獻記載
《仁和縣志》:張遂辰,字卿子。少羸弱,醫(yī)不獲治,乃自檢方書,上自岐鵲,下至近代劉、張、朱、李諸大家,皆務(wù)窮其旨,病遂已。世延之治,輒愈。塘棲婦人傷寒,十日熱不得汗,或欲以錦黃下之,主人懼,延遂辰脈之,曰:脈強舌黑而有光,投錦黃為宜。此人舌黑而潤不渴,此附子證也。不汗者氣弱耳,非參、芪助之不可。一劑而汗。月塘沈文學(xué)咯血,遂辰處一方,煺謂其友曰:當(dāng)小愈,再發(fā)則不可治矣。易他醫(yī)果愈,閱數(shù)月死。友駭之,請其故,曰:一日咯血,遂臥牀蓐,此不獨心肺傷,五臟皆損矣。得稍延者,年壯參力勝也。其弟子張開之、沈亮辰最著。遂辰善詩古文,詩有《湖上白下集》,學(xué)者多稱道之。
《東城雜記》:張隱君遂辰,字卿子,一字相期,號西農(nóng)。少颕異,于書無不窺,工為詩。以國子生游金陵時,名大起。見賞于董尚書其昌、陳征君繼儒。明末,潛名里巷,為醫(yī)自給,能探丸起人死,人爭迎致之卜筑東城,詩格益澄澹孤峭,多自得之語。在西泠流派外可自名家。隱君每于歲闌,定勉誡子息,云:家足過年之用,座無寒士之求,不惟有愧本心,抑且無別庸俗。又嘗述其祖龍墩公:貧止一布袍,除日逢急者,即解贈之。清門世徳可以激,薄停澆矣。著有白下湖上蓬宅,衰晩四編蓬宅者,錄其東城所作也。忍公無勅招入六逸社簡謝云:東城有老生三五,接茅屋聲。名雖翳如志,色不降辱。乞食拙叩門爵,年少賜粟。二嚴(yán)天放翁舉逸,嗣其六高會相招邀。寧恥敝冠服寄情在琴歌養(yǎng)老,事觴肉,詎惜恕疎狂禮,容亦簡。足持論昩,茍同古風(fēng),良可掬。白首永晏言娛懷還厚俗。冬曉,尋東鄰諸子云:東城愛清曉,日出在寒林。殘葉響水面,微霜留屋陰。事皆綠老謝,跡剩有孤尋。忽漫聞村犬,悠然門巷深。隱幾,云一區(qū)城曲地還余。隱幾,蕭蕭落木。初賭墅圍棋無子弟。故家遺俗有琴書。天遙,欲縱高飛鵠。池白,長留禁射魚。尚惜興疎交漸絕,朝來斗酒為誰儲。孫宇臺治題《張卿子隱居》云:東城何逶迤,樹木紛扶疎。中有賢人室,綠水繞前除。門外多車轍,室中唯圖書。草木皆秀色,僮仆鮮嗟吁。客至感心醉,朋來結(jié)相于。借問主人誰,其人乃為儒。伏邴無恒軌,嚴(yán)鄭有先驅(qū)。愿得聆謦欬,執(zhí)手日躊躇。今里人名隱君所居曰:張卿子巷。在土橋北。
《舌華錄》:武林張卿子,有《野花詩》十首,佳極,盛傳一時。人目之曰:張野花。卿子善病,嘗數(shù)年不出戶,面孔黃瘦,人有見之曰:是野花張也。惜十詩集中不載,想少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