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張瑩在朝為官時,正處唐代末年,社會政治極其腐敗,宦官專權,勾心斗角,經濟蕭條,義軍四起。廣明元年(880年),義軍首領黃巢攻克長安,國號“齊”,改元“金統(tǒng)”,唐僖宗逃往成都。中和二年(882年),義軍大將朱溫背叛投唐,唐僖宗賜名“全忠”,官至四鎮(zhèn)節(jié)度使,封梁王。張瑩與當朝兵部侍郎韓偓(亦長于詩文)過從甚密,均反對宦官擅權,頗受唐昭宗器重,昭宗屢欲起用韓偓為相,韓皆固讓,為朱全忠所惡,貶為鄧州司馬,后復其故官,因惡全忠逆節(jié),不肯入朝,避閩依王審知,后卒。天祐末(907年),朱全忠弒帝篡位,國號梁,都汴州。不久,張瑩退休歸故里,居杜棠望星臺,建有八仙屏、采風閣、下馬橋等,深居簡出,潛心學問,著書立說,以度晚年。
張瑩先后著有《史記正傳》9卷、《后漢記》58卷、《漢南記》、《吊梁賦》1卷(一作《吊梁都賦》)、《月宮賦》、《四靈賦》等。張瑩史學著作考訂嚴謹,糾正和補充部分古代史之不足,所作辭賦格調高雅,詞藻典麗,時人爭相傳誦。惜因年代久遠,加之戰(zhàn)亂影響,其著述多已失傳。后唐長興四年(933年),與世長辭,終年76歲,安葬于中鵠里寶林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