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王越生于宣德元年(1426年)十一月初五(12月3日)亥時 ,少年 寒窗苦讀時有感 兩宋之亡,胡虜入侵之恨,所以時常 憤懣于胸,苦讀兵書,希望有所作為 。 景泰二年(1451)登進士,授 監(jiān)察御史,出按陜西。父喪不歸,被 都御史彈劾,后被 明景帝原諒。
天順初年,啟用掌管道章奏,后拜為山東 按察使。天順七年, 大同巡撫都御史 韓雍召還,明英宗感嘆繼任人選, 李賢于是舉薦王越,后召見。晉升為右副都御史赴任。剛行,遭母喪,后奪情視事。王越赴任后,繕修器甲,精簡兵卒,減課勸商。
成化三年,撫寧侯 朱永征 毛里孩,王越贊理軍務(wù),同年秋,兼任 宣府巡撫。
成化五年,蒙古軍侵犯 河套地區(qū), 延綏巡撫王銳求援,王越率軍趕赴,在 榆林,派遣游擊將軍許寧出西路龍州、鎮(zhèn)靖諸堡,范瑾出東路神木、鎮(zhèn)羌諸堡,而自己與中官秦剛守榆林城為聲援。各路部隊均獲勝,敵軍撤退。次年,歸還途中抵達偏頭關(guān),延綏告警。兵部彈劾其擅自離職,明憲宗下詔不為罪,命其趕赴延綏為援,隨后破軍。后晉升為右副都御史,之后與朱永共同討伐阿羅出,在開荒川獲勝,之后論功升至 右都御史。
成化六年,加總督軍務(wù),負(fù)責(zé)西方戰(zhàn)事,之后與敵軍交戰(zhàn)。
成化七年,遣侍郎 葉盛至軍商議,當(dāng)時明軍疲勞,請求休兵,與葉盛歸還。廷臣認(rèn)為河套地區(qū)不平, 三邊終無寧日。當(dāng)時雖然派遣八萬部隊,但將權(quán)不一,迄無成功,宜專遣大將調(diào)度。于是拜武靖侯 趙輔為 平虜將軍,敕陜西、寧夏、延綏三鎮(zhèn)兵皆受節(jié)制,王越總督軍務(wù)。但戰(zhàn)事不利,王越、趙輔紛紛上書蒙古勢力強大,必須調(diào)遣至少精兵十五萬,否則應(yīng)當(dāng)退到內(nèi)地。當(dāng)時科道紛紛彈劾兩人欺謾,恰逢趙輔得病召還,命寧晉伯 劉聚代任。
成化七年,王越與劉聚在溫天嶺擊敗蒙古軍,晉升為 左都御史。當(dāng)時明朝三次調(diào)換大將,但都以王越總督軍務(wù)。經(jīng)過數(shù)次戰(zhàn)斗蒙古軍決定大舉進攻。同年九月,滿都魯及孛羅忽、乚加思蘭留妻子老弱于紅鹽池,大舉深入,直抵秦州、安定。王越則繞道率延綏總兵官許寧、游擊將軍周玉各將五千騎為左右哨,出榆林,逾紅兒山,涉白鹽灘,進攻其后方,并大獲全勝。滿都魯?shù)纫騿适拮有螽a(chǎn),自此不敢再居河套地區(qū),西陲從此數(shù)年安定。
成化十年,廷議設(shè)總制府于固原,舉定西侯 蔣琬為總兵官,王越提督軍務(wù),控制延綏、寧夏、甘肅三邊,總兵、巡撫均聽從其節(jié)制。后下詔罷免蔣琬,以王越代任,至此三邊設(shè)總制。后論功加封為 太子少保。當(dāng)時紀(jì)功郎中張謹(jǐn)、兵科給事中郭鏜等彈劾其濫殺冒功,王越方自以功大賞薄,遂怏怏,稱疾還朝。
次年,與左都御史李賓同掌都督院事,兼督 十二團營。 汪直掌管 西廠用事,與王越結(jié)交。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大學(xué)士 劉吉、 劉珝,稱“汪直行事亦甚公。如黃賜專權(quán)納賂,非直不能去。商、萬在事久,是非多有所忌憚。二公入閣幾日,何亦為此?”劉珝則答道“吾輩所言,非為身謀。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為?”王越不能回答。
兵部尚書項忠罷免,王越應(yīng)當(dāng)升遷,但朝廷卻授予陜西巡撫 余子俊,王越感到不平,請解營務(wù),優(yōu)詔不許,御史自陳屢次戰(zhàn)功,被以前兵部尚書 白圭壓下,乞求加官行賞。余子俊亦稱王越賞不酬功,于是王越進兵部尚書,仍掌都察院事,加 太子太保。
次年,寇犯延綏,王越調(diào)兵援助,頗有斬獲,后因調(diào)兵與汪直結(jié)怨。次年,下詔奪爵除名,謫居 安陸,三子以功蔭得官者,皆削籍。
弘治七年,尚書訟冤,詔復(fù)左都御史,致仕。給事中 季源、御史 王一言交章論。弘治十年,寇犯甘肅,廷議復(fù)設(shè)總制官,先后會舉七人。吏部尚書 屠滽舉薦王越,于是王越恢復(fù)原職,加封太子太保,總制甘、涼邊務(wù)兼巡撫。王越言甘鎮(zhèn)兵弱,非用延、寧兩鎮(zhèn)兵難以克敵,后請兼制兩鎮(zhèn)。次年分兵進攻獲勝。
后加 少保,兼 太子太傅。之后朝廷制置哈密事宜。恰逢李廣得罪死,后連坐至王越。王越聞憂恨,同年冬十二月卒于甘州。贈 太傅,謚襄敏。
在明代 顧其言的《皇明百將列傳評林》及 黃道周所著的《 廣名將傳》中,王越均位列其中。
歷史評價
朱見深:或撫臨云內(nèi),或總鎮(zhèn)關(guān)西。在邊來往者十二三年,兵民咸沐其惠;與賊攻戰(zhàn)者百九十合,戎王亦在所殪。計 武烈,不減漢朝之衛(wèi)霍( 衛(wèi)青、 霍去。;論文事,無慚宋室之范韓( 范仲淹、 韓琦)。
屠滽:其風(fēng)姿也, 燕頷虎頭;其文采也, 錦心繡腹;其才氣也,海漲江奔;其膽略也,雷厲風(fēng)肅…與世若公者,幾何人哉?功在社稷,而時為佯狂以混俗;名滿海宇,而時為收斂若拘蹙。及其慷慨論事,啟談天之口;指揮三軍,躍躡 鰲之足。以摧奸而必欲斷其頭,以靖寇而必欲食其肉,則萬夫莫敢于抗鋒,九牛僅勝乎一掬。于乎,豪杰之士如公者,舉世能幾何人哉?
李東陽:大伾降神,鐘為偉人。白簡廷執(zhí),行臺外巡。握機馭兵,出御戎虜。設(shè)奇制勝,孰敢予侮?崇階累遷,一品而極。分符錫號,封以大國。孫居南陲,言歸舊鄉(xiāng)。王事有程,載趣其裝。帝曰汝能,紓我西顧。老弗辭難,驅(qū)彼長路。靈夏近郊,誓搗胡穴。玉關(guān)故鎮(zhèn),謀計國絕。勛未大成,志則有余。飲恨而沒,天其監(jiān)予。文以致身,武以樹績。時其卷舒,胡我失得。揮曦耀星,躍冶之精。欻風(fēng)震霆,擲地之聲;驐壐ピ,其氣勃郁。上干于霄,中殷于室。茫茫大津,旁接云霧。劃然一飛,終返其故。偉哉斯人,茲物是方。永閟其藏,地下之光。
劉健、 謝遷:① 越用兵善出奇方,虜入寇,陽若不聞,伺其得利稍怠,乃伏兵歸路,邀殺之故多勝無敗,尤善用人,所部將士,率一時謀勇,皆不次拔擢之,其親識貴家子弟間,亦在軍中,俱以功升武官。 ② 越姿表奇邁,聰慧絕人,慷慨自許事,一見即決,久膺帥寄,凡邊徼險易、虜情真?zhèn)巍⑹繌娙鯕v歷在胸臆,遇敵意度安閑,計定而后發(fā),顛倒才智中,自為操縱,而人樂為之用,其所拔擢,后往往多為名將, 賦詩、 屬文、 草奏、 判案,雖倉卒立就,俊逸可觀,但急于功利,自負(fù)其才,至破崖岸為之,中多機變,人莫能測,坐是為士論所非,然河套、賀蘭之捷實有功于邊,論者概指為開釁生事,亦過矣,自后守邊出帥者,多庸懦無能,而冒功費財者滋甚,求如越比蓋,亦難其人焉。
鄭曉:威寧出塞,俘馘甚多,自永樂以來,唯此奪其氣,一時君臣忌功,百方誣訕,皆非實事也,汪直自敬憚威寧,威寧不峻拒之,亦未為過。后人以威寧比陳鉞,何其忍也?
屠。喉n襄毅雍( 韓雍)、威寧王襄敏越(王越)、楊文襄一清( 楊一清)、楊武襄洪( 楊洪)英風(fēng)雄略,頤指萬夫,鞭撻夷虜,開展疆域,亦命世之杰也。
劉時雍:人皆謂王世昌智,以予言之,天下第一不智者此人也。以如此聰明,如此才力,卻不用以為善。及在顯位,又不自重,阿附權(quán)宦,以取功名。名節(jié)既壞,而所得爵位,畢竟削奪,為天下笑。豈非不智而何?
王世貞:① 孝廟時,最多名臣...方鎮(zhèn)則秦襄毅公竑( 秦竑)、楊文襄公一清(楊一清)、張簡肅公敷華( 張敷華)、王襄敏公越(王越)。 ② 當(dāng)越時,天下咸貴其才而穢其行,夫以越之阿私中人,啟邊釁耗國本,即有功,細(xì)不掩罪,何貴哉,然至于今,西北邊稱良將,毋如越者,楊一清、 王瓊,方之蔑如也,使居明世,亦可以鞭棰使哉。 ③越詩多敘塞上情致,如田家作苦歌以自勞,可未悲盡。
何喬遠(yuǎn):予嘗至粵西,粵西人至今不敢名韓公(韓雍),名乃亦嘗坐通中官,貶王越比于汪直奸邪矣,弘治之朝其功乃見,夫才略之士烏可繩邪。
馮夢龍:① 平蔡乘雪,奪昆關(guān)乘雨,破大同虜乘風(fēng),而皆以夜,所謂出其不意也。威寧(王越)恩結(jié) 千戶,是大手段,至推功小卒,即淮陰( 韓信)北面左車,意何以加此!文臣中哪得此等快士!其雄略又出韓襄毅(韓雍)、楊文襄(楊一清)上矣,百 陳鉞何敢望之!而阿丑以“兩鉞”為戲,老、韓同傳,非公論也! ② 越一時應(yīng)變之機,從容克濟,有古名將之風(fēng)。
吳易:威寧熊羆姿,高視氣敵萬。脫略繩墨外,勇智走飛電。大廷吐奇言,排閶怒風(fēng)旋。威聲動異域,瑰特震所見。目屬膺帝心,短袂故上殿。帝曰快御史,為朕將而弁。所部皆鷹騰,公也身搏戰(zhàn)。搗虛握勝策,入穴虎乃困。一炬紅鹽池,冰天千帳爓。烽消玉關(guān)煙,雪卷陰山片。轅門正高會,琵琶奏哀艷。戰(zhàn)士挾秦姝,頓使死力賤。豁達籠豪英,出沒神鬼眩。丈夫重勛名,志豈在鐵券?絕塞懸孤臣,中援何足玷?慘淡黃金印,零落白羽扇。風(fēng)塵暗不開,北顧撫長劍。
黃道周:王越文臣,偏長于武。視師延綏,以將自許。斬獲占多,論功誰阻。諜賊威寧,乘風(fēng)襲取。功成捷聞,威寧封補。師過秦王,賜宴歌舞。吠犬自陳,乞其伎女。雪夜擁爐,麗姬環(huán)處。將詷敵還,命之入語。語敵詳明,飲以金縷。再語得情,金卮賜之。語終入神,麗姝乞汝。所以士心,死于為主。
查繼佐:持之者非其人耳。二斧故能批賊,曰:非二鉞無能為。或曰:匪直,二鉞無能為。此時直權(quán)無不可,故借一麾而萬里靡伏,抗直而能坐制塞外者,無之矣。
吳景旭:或以偕汪直出塞,致開邊釁,士論少之。鄭淡泉(鄭曉)謂:“汪直自敬憚威寧,威寧不峻拒之,亦未為過也。”可稱知心之論。
孫奇逢:威寧得力處在用直,而其受敗處亦在用直,功過足相當(dāng)。惜后之人無有能用賢者。元氣斫喪,宗社淪亡,因憶楊忠敏( 楊善)、王威寧(王越),乃國家最有用之人,末可輕訾議也。
張廷玉:人非有才之難,而善用其才之難。王驥、王越之將兵,楊善之奉使, 徐有貞之治河,其才皆有過人者。假使隨流平進,以干略自奮,不失為名卿大夫。而顧以躁于進取,依附攀援,雖剖符受封,在文臣為希世之遇,而譽望因之隳損,甚亦不免削奪。名節(jié)所系,可不重哉!
蔡東藩:王越、陳鉞等,倚直勢以橫行,朝臣豈無聞見?
《 劍橋中國明代史》:① 15世紀(jì)后期幾個最能干的軍事領(lǐng)袖像16世紀(jì)初期最著名的 王守仁(哲學(xué)家王陽明)那樣,都是科舉出身和從其他行政職務(wù)轉(zhuǎn)任軍事領(lǐng)導(dǎo)的人;突出的例子有:韓雍(1422—1478年)、王越(1426—1499年)、項忠(1421—1502年)和馬文升(1426—1510年)。 ② 王越雖然科舉出身,卻是軍人集團中最能干的人;盡管與宦官和聲名狼藉的朝臣有聯(lián)系,他卻是一個杰出的戰(zhàn)地指揮官和軍事行政長官...王越(1426—1499年)是明朝僅有的四名因軍功而被封為伯爵的文官之一...王越征戰(zhàn)雖然殘酷無情,卻打得很出色。
軼事典故
授劍守仁
弘治十二年(1499年),孝宗命當(dāng)時剛中進士的 王守仁護送王越靈柩回浚縣安葬,并負(fù)責(zé)督造王越墓。王守仁在?h時曾告訴別人,說自己幼時夢到王越把征戰(zhàn)威寧海時的寶劍贈予自己,沒想到如今竟能督造王越墓。督造完成后,王越之子為表示感謝,真的把王越佩過的寶劍贈給了王守仁。而后來王守仁也因戰(zhàn)功封 新建伯,明代僅有的三位以戰(zhàn)功封爵的文臣都姓王( 王驥、王越、王守仁)。王世貞對此曾連批三句“大奇!大奇!大奇!”
善得軍心
王越出任 大同巡撫時。一天,天下大雪,王越剛坐在地爐邊,命歌妓們彈奏琵琶侍候飲酒時,正巧有一個 千戶從敵營虜?shù)貍刹鞌城榛貋恚踉搅⒓凑偎敫,仔?xì)的詢問他有關(guān)虜?shù)氐那閯,心情愉快的說:“好冷的天呀!”手持金酒杯邊喝邊談,又命歌妓彈奏琵琶佐酒。兩人愈談愈高興,王越就順手把金杯送給千戶,接著兩人又天南地北的話家常,氣氛愉快,王越指著歌妓中最美艷的一位對千戶說:“喜歡嗎?送給你!睆拇饲魧ν踉浇弑M忠誠的效命,后來累官至 指揮。
某夜,王越命人突襲敵人營地,快到達時,突然刮起風(fēng)暴,讓人眼睛都睜不開,眾人都覺得時機不對想回營。有一名老兵上前說:“這是天助我軍也!我們來到敵營,天刮大風(fēng)讓敵軍守衛(wèi)無法察覺我們侵入,等到我們完成任務(wù)歸營,正好遇上入城掠奪的敵軍,而我們位于上風(fēng)處,順風(fēng)而行,敵人卻逆風(fēng)而行,這是風(fēng)助我軍也。”王越一聽立即下馬拜謝,得勝后,立刻升小兵為千戶。
家族成員
輩分 | 關(guān)系 | 姓名 | 簡介 |
---|---|---|---|
先世 | 曾祖 | 王顯道 | 曾被表彰為“義民”,后累贈太傅、威寧伯,復(fù)贈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左都御史。? |
祖父 | 王恕 | 任醫(yī)學(xué)訓(xùn)科,后累贈太傅、威寧伯,復(fù)贈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左都御史。? | |
父親 | 王頤 | 累贈太傅、威寧伯,復(fù)贈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左都御史。? | |
配偶 | 妻子 | 孫氏 | 正妻,獲贈夫人。? |
孫氏 | 繼室,獲贈淑人。? | ||
陳氏 | 再繼室,獲贈夫人。? | ||
子輩 | 長子 | 王春 | 任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 |
次子 | 王時 | 任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 | |
三子 | 王昊 | 因父勛為錦衣衛(wèi)百戶。? | |
四子 | 王昕 | 因父勛為錦衣衛(wèi)百戶。? | |
次女 | 王氏 | 嫁河南都指揮梁瑤。? | |
長女、三女? | —— | —— | |
孫輩 | 孫子 | 王煜? | —— |
孫子 | 王烜? | —— | |
孫子 | 王炤? | —— | |
孫子 | 王炳? | —— | |
孫子 | 王焞? | —— | |
孫子 | 王煉? | —— | |
孫子 | 王煥? | —— | |
孫子 | 王燫 | 因王越勛補國子生。? | |
孫女 | 王氏 | 嫁國子生李繼先。? | |
孫女 | 王氏 | 嫁府軍衛(wèi)指揮李隆。? | |
孫女三人? | —— | —— |
文獻記載
《明孝宗實錄》
《 名山藏·卷六十五》
《王越墓志銘》
《威寧伯王公越傳》
《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
個人作品
王越博學(xué)能文,長詩善賦,作詩、詞、賦、文數(shù)百篇。《 皇明經(jīng)世文編》收錄有《王威寧文集》。 錢謙益在《 列朝詩集》丙集之三中,錄有王越的作品十五首。又有《黎陽王襄敏公集》。
王越詩追 盛唐,文溯 秦漢,推崇《 詩》、《 騷》。在“ 臺閣體”盛行之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對明代前、 后七子,特別是公安、竟陵文學(xué)均有較大影響。其詩文在明時頗受推崇。 李東陽稱其“為歌詩雄邁跌宕,若不屑意”。 吳洪為《王太傅集》作序時稱:“公生當(dāng)其會,具豪杰之才,而文不經(jīng)思慮,動數(shù)千百言,縱橫張馳,不失其正。詩尤明易通暢,不事艱刻,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然氣勢雄偉,文思煥發(fā),如長虹亙天, 光焰萬丈,可以追逐 李杜( 李白、 杜甫)諸人,其余莫能及也。則公豈非應(yīng)期而出,為一代英才者乎?” 楊儀在正德本《王太傅詩選序》中謂:“其音調(diào)流麗而清婉,視 晚唐諸子何讓焉!” 錢謙益稱其詩“酒酣命筆,一掃千言,使人有 橫槊磨盾、悲歌出塞之思! 沈德潛在《明詩別裁集》中評價道:“威寧詩性情流露,不須雕飾,如u2018發(fā)為 胡笳吹作雪,心因烽火煉成丹u2019,極悲歌感慨之致,然云雅音則未也!
體裁 | 作品摘選 | ||
---|---|---|---|
詩 | 《與李布政彥碩馮僉憲景陽對酌》《次趙廣文韻》《次韻答馬大理天祿》《獨坐感懷》《走筆送謝大參》《丁亥中秋》《寄王宗貫冢宰》《自詠》《春寒》《謝安圖》《長安懷古》《過紅石山》《夜坐》《寄王司馬公度》《村樂》 | ||
奏疏 | 《屯御疏》《處置邊務(wù)疏》《平賀蘭山后報捷書》《處置夷情復(fù)國土以繼封爵疏》《御寇方略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