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說到“李竹林堂”,不能不說起李英,這是李英當年號召族親捐資建造的古洋樓。村里一座老房子的墻壁上,“李番鬼英”四個大字赫然在目。這是李文協(xié)老人于1990年為紀念祖父李英特意寫的。
李文協(xié)告訴記者,李英1869年出生于惠州市惠陽區(qū)澳頭街道辦事處媽廟村,他有個哥哥叫李春奇。他們少年時學(xué)得一身好武藝,通曉“李家鬼腳”和“李家拳”等功夫。由于家境貧窮,李英17歲出外謀生,在往來香港與南非之間的英船上做了海員。有一次,一名美國拳王故意挑釁、侮辱中國人,并揚言要和中國人比武:若中國人獲勝,即獎賞2桶黃金;若被打敗,則為其做三年苦工;若被打死,則各安天命。李英上前挑戰(zhàn),以“李家鬼腳”將其踢倒,拳王當場吐血身亡。后來,李英母親在老家出事了,他便趕緊回了家;氐綃審R村后,李英買了地,按照西方的洋樓樣式建起了豪華的洋房。李英還發(fā)動其他族人捐資修建“李竹林堂”,旨在給村里李氏家族的窮人提供住宿和衣食幫助,這里也一直是媽廟村同鄉(xiāng)會會所。
據(jù)李文協(xié)介紹,李英曾在舊金山呆了3年,為反對美國人的欺壓,他與華人成立了“致公堂”。每當外國人欺壓華人時,李英就挺身而出與之爭斗,華人紛紛稱其為“番(反)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