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李丹

    李丹(上海師大教授)

    女,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獲發(fā)展心理學博士學位。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主任。兼任《心理科學》編委,上海市心理學會常務(wù)理事和德育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上海市心理衛(wèi)生學會理事,上海師范大學兒童發(fā)展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職稱職務(wù):教授、博士、博士生導(dǎo)師

    社會團體兼職:

    上海市心理學會常務(wù)理事

    研究領(lǐng)域

    兒童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

    主授課程

    社會性發(fā)展概論、教育心理學、學校心理衛(wèi)生、組織行為學等。


    發(fā)表論文

    學術(shù)論文

    [1] Chen,X., Huang,X., Chang,L., Wang,L., Li, D.* (2010). Aggression, Social Compete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Chinese Children: A 5-year Longitudinal Study.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22(3),583-592.

    [2] Chen,B-B.& Li,D.* (2009). Avoidant strategy in insecure female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32,25-26. (Commentary on Sex, attac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by Del Giudice)

    [3] Chen,X., Chen,H., Li,D., Wang,L. (2009).Early Childhood Behavioral Inhibition and Social and School Adjustment in Chinese Children: A 5-Year Longitudinal Study. Child Development, November/December, 80, 1692u20131704.

    [4] Li,D.*(2008). Adolescentsu2019Video Game Playing and Aggression. Newslet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ural Development, 54(2),10-13.

    [5] Cen,G.& Li, D.(2006).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Values Conflicts Among You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Youth Conflict and Development(Edited by Colette Daiute, Zeynep Beykont, Craig Higson-Smith, and Larry Nucc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李丹

    [6]陳斌斌, 李丹*, 陳欣銀,陳峰(2011).作為社會和文化情境的同伴圈子對兒童社會能力發(fā)展的影響.心理學報,43(1):74-91.

    [7]李丹*,陳峰,陳欣銀,陳斌斌(2011).文化背景與社會行為和適應(yīng):城市、農(nóng)村和流動三類兒童的比較研究.心理科學,34(1):93-101.

    [8]劉曉潔,李丹*(2011).集體道德情緒研究述評.心理科學,34(2):393-397.

    [9] 徐曉瀅,李丹*(2011).發(fā)展視野下的生命認知:研究取向與整合.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7(2):202-209.

    [10]丁雪辰,李丹*(2011).同一性風格與青少年適應(yīng)問題的相關(guān)研究述評.心理研究,4(1):18-23.

    [11]丁雪辰,李丹(2011).上蒼公正觀的發(fā)展研究與啟示.外國中小學教育,9:38-42

    [12]黃薔薇,李丹*,徐曉瀅(2010).兒童責任心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心理科學,33(6):1444-1447.

    [13]蕭倩,李丹*(2010).初中生對父母沖突的應(yīng)對策略研究.心理科學,33(6):959-962.

    [14]傅銳,李丹*(2010).兒童的假想伙伴:理論與實證研究.心理科學,33(1):78-82.

    [15] 李丹*,劉曉潔(2010).生命教育對策探析.上海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版),(2):

    [16]李鵑,李丹,吳瑋,李玲玲(2010).家庭因素對災(zāi)后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外國中小學教育, (7):46-49.

    [17]李丹*,陳秀娣(2009).兒童生命認知和生命體驗的發(fā)展特點.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5(4):1-7.[心理學(人大復(fù)印資料)轉(zhuǎn)載,2010年第1期]

    [18]陳斌斌,李丹*(2009).兒童親社會行為測量回顧與反思.心理研究,2(2):16-21.

    [19]陳斌斌,李丹*(2009).學生感知的班級人際和諧及其與社會行為的關(guān)系.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5(2):41-46.

    [20]黃莉莉,李丹(2009).觀點采擇能力的理論與實證研究述評.上海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版),(1):17-21

    [21] 李丹,陸文婧(2008). 0-3歲兒童社會情緒與社會行為發(fā)展的研究綜述.上海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版),(3):8-14.

    [22]陳斌斌,李丹*(2008).班級生態(tài)系統(tǒng)對兒童親社會行為影響的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16(5):733-739.

    [23]李丹,周志宏(2008).青少年攻擊性的媒體影響因素及干預(yù)技術(shù).外國中小學教育,(2):19-23

    [24]黃顯軍,李丹*,杭文云(2008).中班幼兒社會技能培養(yǎng)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研究.學前教育研究,(9):7-10

    [25]李丹,劉士宏,周志宏(2008).青少年個性特征的生成與電腦游戲.當代青年研究,(10):29-34

    [26]李丹,周志宏,朱丹(2007).電腦游戲與青少年行為問題、家庭各因素的關(guān)系研究.心理科學,30(2):450-453.

    [27]李燕,李丹,李娜,宗愛東,黃開宇(2007).2歲幼兒的社會朝向反應(yīng)——本質(zhì)與功能.心理科學,30(3):712-715.

    [28]李丹(2007).視頻暴力游戲?qū)η嗌倌瓿砷L的影響.上海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版),(2):1-5

    會議論文

    Li, D. & Huang,Q.(2010). The Developmental Research of Childrenu2019s Responsibility in the Viewpoint of the Relationship of Responsibility.(paper presented at the 21th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ural Development(ISSBD), Lusaka, Zambia.)

    Li, D (2009).Social functioning and adjustment in urban, rural and migrant children: A perspective of societal transition.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regional workshop of ISSBD, Nanjing, China.)

    Li, D. & Fu, Y.(2008).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Strategies am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th Biennial meeting of ISSBD, Wuerzburg, Germany.)

    Li, D. & Zhou, Z.(2006).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Behavior problems, Computer Game Playing and Family factors in adolescents. (paper presented at 19th Biennial Meeting of ISSBD, Melbourne, Australia.)

    出版著作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與幼兒社會技能的發(fā)展》(2010),上海教育出版社;

    《人際互動與社會行為發(fā)展》(2008),浙江教育出版社;

    《李伯黍心理學文選》(2008,編選),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版)(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2004

    《教師與家庭教育》(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

    《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主編)。上?茖W普及出版社,2002

    《管理心理學》(參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系統(tǒng)心理學:緒論》(譯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教育心理學》(參編)。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

    《學校心理衛(wèi)生學》(主編)。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科研項目

    1、嬰幼兒社會情緒和社會行為的發(fā)展及早期干預(yù)研究(國家哲社子課題)

    2、互聯(lián)網(wǎng)暴力游戲?qū)η嗌倌瓿砷L影響的研究(上海市教育科研項目)

    3、中加兒童家庭追蹤研究(中加合作跨文化研究項目)

    4、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專項)(已完成)

    5、《發(fā)展心理學》課程建設(shè)(上海市教委)(已完成)

    6、《家庭教育學》教材建設(shè)(上海市教委)(已完成)

    獲獎情況

    [1] “學校心理輔導(dǎo)專業(yè)建設(shè)”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獲獎?wù)咧唬?/p>

    [2] 第六屆上海師范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2001—2003年.

    [3] 第四屆上海師范大學優(yōu)秀中青年學術(shù)骨干,2004-2007年.

    [4] 第二屆上海師范大學青年學者,2007-2010年.

    [5] 專著《人際互動與社會行為發(fā)展》獲第四屆朱智賢心理學獎(2010).

    [6] 《互聯(lián)網(wǎng)暴力游戲?qū)η嗌倌瓿砷L影響的研究》獲上海市第十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11).出國(境)

    訪學經(jīng)歷

    1、2003年7月—2003年8月,澳大利亞堪培拉技術(shù)學院短期進修

    2、2005年8月—2006年2月,美國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訪問學者

    TAGS: 名人人物
    名人推薦
    • 江帆
      江帆(1975年4月-),女,2005年7月畢業(yè)于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現(xiàn)任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副院長、兒科專家。擅長各種兒童期睡眠障礙、心理行為問題以及..
    • 李丹
      李丹,男,工學博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系副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網(wǎng)絡(luò)所副所長。研究領(lǐng)域:數(shù)據(jù)中心網(wǎng)絡(luò),網(wǎng)絡(luò)大數(shù)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體系結(jié)構(gòu)
    • 袁茵
      袁茵,女,2001年12月出生于北京。七歲開始迷戀看書并咬文嚼字,兼及古文,樂在其中。目前最愛看電影和架相機周游世界。文章多發(fā)表于《中國校園文學》《作文寶典》等刊...
    • 許冰
      許冰,男,漢族,博士,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信息生產(chǎn)系統(tǒng)管理工程。教授,數(shù)量經(jīng)濟學和統(tǒng)計學博士生導(dǎo)師,F(xiàn)任浙江省數(shù)量經(jīng)濟學會常務(wù)副理事長,浙江工商大學數(shù)量經(jīng)濟...
    • 張瑞芳
        張瑞芳,女,1957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1982年獲安徽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yè)學士學位,1995年在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獲碩士學位,現(xiàn)在中國科技大學...
    • 胡志剛
      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現(xiàn)任中南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湖南省計算機協(xié)會副秘書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計算機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