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何真(1321-1388),字邦佐,東莞人。少英偉,好書劍。元至正初,為河源縣務副使,轉(zhuǎn)淡水場管勾,棄官歸!庇州d:“元末盜起,真聚眾保鄉(xiāng)里。十四年(1354),縣人王成、陳仲玉作亂,真赴告元帥府。帥受賂,反捕真。逃居泥岡,舉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剛與叛將黃常據(jù)惠。真擊走常,殺仲剛。以功授惠陽路同知、廣東都元帥,守惠州!
何真鎮(zhèn)守惠州后,繼續(xù)招兵買馬,壯大實力。當時,?苌圩谟藿枇x軍抗元之力,攻陷廣州,擒殺廣東要員,大肆焚掠百姓。何真率義勇打敗邵宗愚,收復廣州,獲擢升廣東分省參政,不久又被提拔為右丞、元朝資德大夫,進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左丞,階資善大夫,分省治廣州。后江西福建合為一省,何真為資德大夫江西福建行中書省左丞,賜南臺銀印,仍治廣州。贛州熊天瑞,引舟師數(shù)萬襲何真,何真迎戰(zhàn)胥江,擊敗熊天瑞。何真更得朝廷信賴,成為顯赫的嶺南霸主。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元朝滅亡,朱元璋改國號大明,改元洪武。1368年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為征南將軍,由海道直取廣州。有個叫陳符瑞的人勸何真效法趙佗割據(jù)嶺南,何真誓死不讓嶺南父老生靈涂炭,決定迎降,并將陳正法,以示忠心。三月,廖永忠?guī)熤脸敝莸南鱽,何真即遺都事奉降表、印章和所屬郡縣戶口、兵糧呈獻征南將軍。四月,征南舟師浩浩蕩蕩開進廣州府東莞縣的赤灣港(今深圳赤灣港),何真率部屬親臨赤灣迎勞大軍。
明軍不費一槍一彈,收獲嶺南,平定兩廣。何真降附有功,奉詔入朝。朱元璋當面贊揚:“天下紛爭,豪杰有三:上者,易亂為治;次者,保民達變;若負固偷安,流毒生民,斯不足論矣。”并痛快許諾:“能不賈禍于生靈者,必世享其澤。朕嘉卿忠誠,念江西地近廣東,特授爾江西行省參政,以表來歸之誠!1370年,朱元璋詔何真轉(zhuǎn)山東行省參政,不久定官制改四川布政使。何真率士歸明,保嶺南一方平安,朱元璋屢加表彰;何真道德學問有口皆碑,連重臣宋濂、方孝儒等都推崇有加:“保障南服,識時知命,又南越以來所未有也”。
盡管名祿耀眼,何真清楚朝廷忌諱他的舊部勢力強大,隨時可能被視搖竿稱霸。果不其然,“洪武四年,命還廣東收集舊卒,事竣,仍蒞山東!迸f部易主,他仍回山東--朱元璋不會讓他再在粵落地生根。1376年何真由地方大員“致仕”(退休),“請以子何貴三擔任北城兵馬指揮一職”。1381年,朱元璋決定武力征服云南,想起何真,命何父子配合傅友德等驍將,指揮從兩廣抽調(diào)出來的將士,擔任開路先鋒和后勤保障重任。平定云南,何真遷任山西右布政使。西南穩(wěn)定了,朱元璋又對嶺南“憂危積心”,1383年,何真與何貴再次接旨回廣東“收集土豪10623人還朝”,何氏父子不辱使命,朱元璋龍心大悅,即封何貴為明威將軍、鎮(zhèn)南衛(wèi)指揮僉事;何真的侄兒何潤、何弼、何敬等亦“升拜官軍校數(shù)十人!
自何真在外任職多年,嶺南海盜山寇多如牛毛。當年征南副將朱亮祖被封永嘉侯出鎮(zhèn)廣東。然此侯“為非作歹,草菅人命”,朱元璋獲悉,下令鞭刑處死。為使嶺南長治久安,1384年,令何真第三次回鄉(xiāng)“收集廣東未至軍士”。憑他的威望,很快招集了舊部軍校3423人,朱元璋最后把何真的實力分散各地。1386年,何真再奉詔入朝,次年調(diào)任湖廣布政使。
1387年八月,朱元璋敕封年邁病衰的何真為“東莞伯”,封祿一千五百石,予鐵券,內(nèi)言及“茲與爾誓:若謀逆不宥,其余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以報推誠之心”,并賜第京師。1388年三月,昔年嶺南一代霸主何真去世,享年67歲。朱元璋諭文祭悼,令朝上百官素服三日,以厚禮葬京師城南八里崗,復贈侯爵,謚忠靖。同時遣官宣祭文:“昔能輯眾保有嶺南,當朕平定天下之秋,不勞師旅,即全土地以來歸,使一方之民得遂安全,可謂識時務者矣。朕嘉爾誠心賜爾官爵,今以年高善終于家,朕甚悼焉!焙握嫔w棺定論,被譽開國元勛。
何真在外任職、征戰(zhàn)多年,其母葉氏攜何真的二兒子何華、五兒子何崇在筍崗辟地安居。何真死后,鄉(xiāng)人集資興建“東莞伯何公祠”,大堂懸掛“開國元勛”牌匾?滴跄觊g,公祠傾圮。至何真的四世孫何云霖,大創(chuàng)田宅、祠宇,重建“何公祠”,并不斷擴建城寨式圍屋——元勛舊址,又稱“筍崗老圍”。元勛舊址是典型的廣府圍村建筑,前有門樓,后有神廳,外圍原有護河,四角有二層的閣樓。閣樓間以城墻連接,城墻由青磚砌成,城墻寬1.2米,高5米,城的平面呈長方形,面闊68米,進深63.5米,有3條縱巷,6條橫巷,3眼水井和140多間民居。后部建有何氏宗祠,東側(cè)有天后宮。整座圍屋建筑雄偉壯觀,南面大門外墻用紅粉石砌成,門額石匾刻有“元勛舊址”四個大字。1988年,元勛舊址被列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又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史書記
?《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 何真,字邦佐,東莞人。少英偉,好書劍。元至正初,為河源縣務副使,轉(zhuǎn)淡水場管勾,棄官歸。元末盜起,真聚眾保鄉(xiāng)里。十四年,縣人王成、陳仲玉作亂,真赴告元帥府。帥受賂,反捕真。逃居坭岡,舉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剛與叛將黃常據(jù)惠。真擊走常,殺仲剛。以功授惠陽路同知、廣東都元帥,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廣州。真以兵破走之,復其城。擢廣東分省參政,尋擢右丞。贛州熊天瑞引舟師數(shù)萬,欲圖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檣,擊走之。廣人賴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誅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復圍成,募擒成者,予鈔十千。成奴縛成以出。真予之鈔,命具湯鑊,趨烹奴,號于眾曰:“奴叛主者視此!”緣海叛者皆降。時中原大亂,嶺表隔絕,有勸真效尉佗故事者,不聽。屢遣使由海道貢方物于朝。累進資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為征南將軍,帥舟師取廣東。永忠至福州,以書諭真,遂航海趨潮州。師既至,真遣都事劉克佐詣軍門上印章,籍所部郡縣戶口兵糧,奉表以降。永忠聞于朝,賜詔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竇融、李勣之屬,擁兵據(jù)險,角立群雄間,非真主不屈。此漢、唐名臣,于今未見。爾真連數(shù)郡之眾,乃不煩一兵,保境來歸,雖竇、李奚讓焉。”永忠抵東莞,真帥官屬迎勞,遂奉詔入朝。擢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且諭之曰:“天下分爭,所謂豪杰有三:易亂為治者,上也;保民達變,知所歸者,次也;負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輸誠納土,不逆顏行,可謂識時務者。”真頓首謝。在官頗著聲望,尤喜儒術,讀書綴文。已,轉(zhuǎn)山東參政。四年命還廣東,收集舊卒。事竣,仍蒞山東。九年致仕。
大軍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馬指揮貴往。規(guī)畫軍餉,置郵驛。遷山西右布政使。再與貴勾軍廣東,擢貴鎮(zhèn)南衛(wèi)指揮僉事。尋命真為浙江布政使,改湖廣。二十年復致仕,封東莞伯,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子榮嗣。與弟貴及尚寶司丞宏皆坐藍黨死。真弟迪疑禍及己,遂作亂。擊殺南海官軍三百余人,遁入海島。廣東都司發(fā)兵討擒之,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