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2年畢業(yè)于南京建筑工程學院土木系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到江蘇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從事建筑結構設計工作。
1985年9月至1988年3月師從于中國工程院院士呂志濤教授,在東南大學結構工程專業(yè)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至今,一直在蘇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從事建筑結構設計工作,歷任所長、副院長。
1994年獲得高級職稱,97年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稱號。作為蘇州市、江蘇省重點培養(yǎng)的科技人才,1999年她被派往英國,公費留學一年,她進入了英國著名的ARUP公司學習―――世界聞名的建筑設計公司。
2000年獲得教授級高工,2006年擔任蘇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十一、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成就
獲得榮譽
她杰出的工作也受到了蘇州市政府嘉獎:1997年起,被江蘇省政府選拔為省“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yǎng)對象,蘇州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2000年度獲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2年獲蘇州市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先進個人,2003年獲建設部勞動模范,2005年獲全國勞動模范,2006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4-2005年兼任東南大學訪問教授,2004年起擔任江蘇省抗震審查專家,2006年起擔任蘇州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yè)的兼職教授和碩士生導師,并當選為蘇州市第十七屆黨代表,2008年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2008年光榮地當選為江蘇省奧運火炬手,2009年擔任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化專家。
學術成就
在結構設計科研方面,作為主持人完成了 “雙鋼管并聯(lián)K形節(jié)點受力性能及設計方法和施工工藝研究”課題的研究并將成果應用于工程實踐,該研究成果在省建設廳組織的專家鑒定會上被鑒定為“整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于2006年獲得首屆江蘇省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作為主持人完成了“高層建筑帶箱式轉換層結構的研究與應用”課題,2008年成果被以呂志濤院士為主任的鑒定委員會鑒定為“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江蘇省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近二十項設計作品獲省部級建筑結構專業(yè)獎項,近年來在《建筑結構學報》、《建筑結構》、《鋼結構》等國家級、省級專業(yè)期刊及全國學術研討會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科研成果
1. 江蘇省建設廳科研課題“雙鋼管并聯(lián)K形節(jié)點受力性能及設計方法和施工工藝研究”,編號ZD24。研究從2004年2月起,到2005年12月完成,獲多個單位資助120萬元。本人是主持人,排名第1。研究成果在省建設廳組織的專家鑒定會上被鑒定為“整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6年獲得江蘇省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 2005-2006年自立科研課題《高層建筑預應力砼短梁轉換結構的研究與應用》,本人為項目主持人,排名第1。該課題結合蘇州中銀惠龍大廈工程,從構件承載力分析入手,對預應力混凝土短梁轉換框架結構的受力機理、設計等進行深入研究,為類似結構設計提供重要的參考作用,并發(fā)表論文《蘇州中銀惠龍大廈預應力砼短梁設計及實測分析》。該課題的完成為解決我省復雜高層建筑的工程應用中的技術難題產生重要作用,其社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3. 江蘇省建設廳科研課題“高層建筑帶箱式轉換層結構的研究與應用”,編號JS2005ZD05。研究從2005年9月起,到2008年12月完成,本人是主持人,排名第1。成果2008年被以呂志濤院士為主任的鑒定委員會鑒定為“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后獲得江蘇省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9年埃拉國際·自由水岸工程獲得江蘇省優(yōu)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yè)獎建筑結構專業(yè)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