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子元(?~1166)】
早年師事本州延祥寺志通,誦讀《法華經(jīng)》。十九歲落發(fā),習(xí)止觀禪法。后因慕廬山慧遠之遺風(fēng),普勸庶人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以念彌陀五聲證五戒,廣結(jié)凈緣。更撮集大藏要旨,編《蓮宗晨朝懺儀》,為法界眾生禮佛懺悔,祈生安養(yǎng)。后于淀山湖創(chuàng)立白蓮懺堂修凈業(yè)。又作《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倡導(dǎo)新義,終成一派。
乾道二年(1166),孝宗敕令于德壽殿演說凈土法門,賜以u2018慈照宗主u2019號。后歸平江,示導(dǎo)庶人專念同生凈土。三月二十三日于鐸城倪普建之家中病逝。年壽不詳。
著作除前述諸書外,另有《西行集》、《法華百心》、《彌陀節(jié)要》、《證道歌》、《風(fēng)月集》、《勸人發(fā)愿偈》等。
◎附︰望月信亨著·印海譯《中國凈土教理史》第三十一章第一節(jié)(摘錄)
經(jīng)歷
(子元)十九歲出家,修習(xí)止觀。又從姑蘇(江蘇省吳縣)之凈梵受天臺教。一日聞鴉聲而得悟。由此生起利他攝化之心。仿廬山白蓮社之遺風(fēng),作《蓮宗晨朝懺儀》,普勸人人念佛,受持五戒,自代法界眾生禮懺,愿彼等眾生生西方凈土。后于平江之淀山湖(江蘇省青浦縣西)建白蓮懺堂,與眾人共修凈業(yè)。時有以其說為異端,而告之于官。南宋紹興之初,年四十六歲,被放逐到江州(江西省九江縣),然仍不移所信,教化諸人。撰《西行集》。紹興三年赦免,應(yīng)詔入德壽殿,為高宗說凈土之法要,受賜u2018勸修凈業(yè)蓮宗導(dǎo)師慈照宗主u2019之號,并金襕衣。
有關(guān)放逐之年代,《佛祖統(tǒng)紀(jì)》卷四十八中系指高宗紹興三年,然宗鑒之《釋門正統(tǒng)》卷四指為紹興之初,又元·熙仲之《歷朝釋氏資鑒》卷十一中說︰u2018紹興三年正月詔下江州,召子元法師︰朕嘗觀九江之奏,一僧名子元。習(xí)效白蓮之凈社,會集廬山之大緣,化七萬之緇流,修十六之妙觀,久無間斷,未有不如所愿而得往生。即今召赴德壽殿講演凈業(yè)大義?少n褐蕃羅青界相金襕仙花袈裟一頂,金拔折羅環(huán)鉤一副。u2019依于此說,以紹興元年放逐于江州,同三年赦免,直入宮中講演凈業(yè)大義!稄]山蓮宗寶鑒》卷四慈照子元之傳中,未說放逐及赦免之年月;唯記載乾道二年(1166)至德壽殿演說凈土法門,賜u2018慈照宗主u2019之號。想來此或因是誤傳紹興三年之謁見。然《樂邦文類》卷三所載之〈高宗皇帝御書蓮社記〉中云︰乾道二年,高宗(已退位)為兩浙西路副都總管張掄書贈u2018蓮社u2019二字!渡徸趯氳b》卷四遠祖師事實下記載︰乾道二年追謚慧遠u2018等遍正覺圓悟大師u2019之徽號。因此有可能高宗亦以同年召見蓮社之導(dǎo)首子元。則彼謁見高宗應(yīng)有兩回,而賜u2018宗主u2019號是乾道二年,再度召見之事也。
當(dāng)子元謁見高宗之后,至錢塘(浙江省杭縣)西湖之昭慶寺,啟建祝圣謝恩之佛事,后還平江勸化諸人,以u2018普覺妙道u2019四字為定名之宗。又撰《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凈土十門告誡》、《佛念五聲》、《彌陀節(jié)要》、《法華百心》、《證道歌》等,宣揚宗風(fēng)。其后某年三月二十三日于鐸城倪普建之家宅中與眾辭別,奄然而寂。享壽及死歿之年均不詳;蛟S是在乾道二年。若放逐之年是紹興元年,當(dāng)時為四十六歲,則乾道二年當(dāng)為八十一歲也。
子元后,繼承其法者為小茅阇梨!夺岄T正統(tǒng)》卷四中記述云︰后有小茅阇梨,復(fù)收余黨;但其見解,不及子元。其后,在俗白衣之徒展轉(zhuǎn)傳授,大釀流弊,為世之所彈斥。元成宗之頃,優(yōu)曇普度出世,闡明子元之說,稱為蓮宗中興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