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徐愛國

    徐愛國(北大教授)

    徐愛國,生于1965年11月,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西方法律思想史專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市法理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比較法學會副會長。


    人物簡介

    主要研究領域西方法律思想史,英美侵權(quán)法,財稅法學,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律史學會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教育背景

    1990- 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 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94-1998 北京大學法學院 博士

    1987-199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碩士

    1983-1987 武漢大學法學院 學士

    徐愛國

    人物作品

    《法學的圣殿:西方法律思想與法學流派》,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西方刑法思想史》,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西法肄言——漫話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思想史視野下的法治現(xiàn)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版

    《肯尼迪:批判法學的教皇》(西方著名法哲學家叢書)(合著),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

    《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

    《英美侵權(quán)行為法學》(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版

    《名案中的法律智慧》,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版

    《西方法律思想史》(普通高等教育精編法學教材)(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破解法學之謎-西方法律思想和法學流派》,學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分析法學》(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法律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世界著名十大法學家評傳》(法官書架必備圖書中外司法文叢)(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譯著

    《約翰·馬歇爾·哈倫——沃倫法院偉大的異議者》(第一譯者),法律出版社

    《哈佛法律評論·侵權(quán)法學精粹》(組織編譯),法律出版社

    《私法的理念》(獨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論文

    《孟德斯鳩論中華帝國法律之白描》,載于《中國法律評論》2017年第5期

    《論中國法理學的“死亡”》,載于《中國法律評論》2016年第1期

    《尋找“新文化運動”在百年法治中的印記》,載于《清華法學》2016年第2期

    《大陸法系與中國傳統(tǒng)法的轉(zhuǎn)型》,載于《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第1期

    《關于現(xiàn)代法治與中華文化的幾個命題》,載于《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孟德斯鳩論中國法——<論法的精神>與<法意>“復案”之比較研讀載于《比較法研究》2009年第3期

    《法學家個性的法律思想》,載于《法制資訊》2010年第12期

    《法律中的兩性戰(zhàn)爭》,載于《法制資訊》2010年第8期

    《關于比較法律史的幾點思考》,載于《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第1期

    《解讀侵權(quán)法的政治理論》,載于《中外法學》2009年第3期。

    《和諧社會與法治取向》,載于《北方法學》2009年第3期

    《探索人權(quán)的基督教神學基礎》,載于《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探尋中國法律傳統(tǒng)語境下法治的意義》,載于《求是學刊》2008年第3期。

    《侵權(quán)法的經(jīng)濟學理論:一個思想史的札記》,載于《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7年第6期

    《評析波斯納的<刑法經(jīng)濟學理論>》,載于《政法論壇》2007年第5期

    《探求緊急避險的法理理由——道德可譴責性、成本效益與矯正正義》,載于《華中科大法律評論》第一輯第一卷2007年

    《侵權(quán)法的歷史散論》,載于《法學》2006年第1期

    《論19世紀刑事實證學派方法論上的轉(zhuǎn)型》,載于《法學家》2006年第3期

    《政體與法治:一個思想史的檢討》,載于《法學研究》2006年第2期

    《解讀《龍勃羅梭的犯罪人論》,載于《法治論叢》2006年第2期

    《論功利主義的刑法理論》,載于《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論近代刑法與刑法觀念的形成》,載于《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5年第4期

    《解析<圣經(jīng)>里的法律思想》,載于《法律科學》2004年第4期

    《亞里士多德法律正義論的思想史探索》,載于《中外法學》2004年第4期

    《再審作為法學家的邊沁》,載于《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解讀柏拉圖關于法律的三個比喻》,載于《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3年第3期

    《重新解釋侵權(quán)行為法的公平責任原則》,載于《政治與法律》2003年第3期

    《人類要吃飯,小鳥要唱歌》,載于《中外法學》2002年第2期

    《過失在侵權(quán)行為法中的三重角色》,載于《私法》第三輯 2002年

    《英美法中“濫用法律訴訟”的侵權(quán)責任》,載于《法學家》2000年第2期

    《英美法中“侵擾”的侵權(quán)行為責任》,載于《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0年第4期

    《英美法中名譽損害案件的幾個問題》,載于《現(xiàn)代法學》1999年第5期

    《鄧小平法律思想的實證分析》,載于《法學評論》1999年第6期

    《歐洲結(jié)構(gòu)主義符號學法學的幾個側(cè)面》,載于《中外法學》1998年第4期

    《霍姆斯<法律的道路>詮釋》,載于《中外法學》1997年第4期

    《馬里旦人權(quán)理論述評》,載于《法治現(xiàn)代化研究》1997年00期

    《西方法律思想史首屆年會綜述》,載于《中外法學》1992年第2期

    《西方人權(quán)理論發(fā)展之歷程》,載于《中外法學》1991年第4期

    《西方符號學法律理論述評》,載于《江蘇社會科學》1991年第5期

    《老莊學派與斯多葛學派法律思想之比較》,載于《法學評論》1989年第3期

    TAGS: 名人人物
    名人推薦
    • 柏樺
      柏樺,南開大學法政學院法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cctv12頻道《法律講堂》(文史版)明清妙判系列節(jié)目主講人。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
    • 魏靖達
      魏靖達,字正通,齋號“靖達軒”,甘肅白銀人,先后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讀書畫印專業(yè),師承王鏞,劉彥湖,徐正濂諸先生。現(xiàn)為中國...
    • 袁謙本
      1965年生于青島市逍遙村,號逍遙村人。擅長人物畫、山水畫創(chuàng)作。1984年入伍在海軍福建基地政治部宣傳處任美術創(chuàng)作員,其作品多次入選地方及部隊的大型展覽并獲獎。
    • 劉森
      劉森,男,1970年5月生,廣東省興寧市人,自幼習書畫,1991年入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就讀,主修石版畫,師從版畫家韓黎坤。1994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 師從畫家汪誠一,金一...
    • 祝中奇
      祝中奇,1960年生于謝安故里古陽夏。幼承家學,喜詩詞書畫,讀經(jīng)誦史,猶愛書法。書取法二王,專攻行草。幾十年如一日,日日臨池,寒暑不輟。又經(jīng)當代久負盛名的書法大...
    • 史可資
      史可資,字·慰知(筆名)男,漢,1929年生,原籍河北灤縣,貴州大學退休職工,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貴州分會會員。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