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上世紀80年代,楊千成開始認真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在教學和美的熏陶中注重把做人和作文、人品和作品、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給予學生全方位的真善美教育,“詩化教育”的探索也就此開始。1987年楊千成“詩化教育”的理論初步形成,并開始付諸實踐。經過幾年的實踐,通海一中形成了“正氣、志氣、朝氣”“強化、優(yōu)化、詩化”的“三氣”、“三化”校風,“詩化教育”從此有意識地貫徹到校園的各個角落,“詩化”滲透到教育教學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工作中。2008年10月,通海一中榮獲中華詩詞學會“詩教先進單位”稱號。1998年退休后,楊千成以退休老人的目光關注校園的詩的歷程,以一顆不老的詩心尋詩、作文,在通海執(zhí)教40多年,楊千成一直追求自然之詩、藝術之詩與人文之詩的契合,他曾50多次把學生帶入秀山,進行美育講座,他想讓德育的美、藝術的美和自然的美在無聲中滋潤學子的心田。課堂外,楊千成開辦過《眼睛的發(fā)現——雕塑初談》、《永恒的月光——阿炳“二泉映月”欣賞》、《戰(zhàn)鼓與號角——走進聶耳》等講座,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用真善美來陶冶學生,給予心靈溫柔的撫慰,努力使學生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實踐著“詩化”教育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