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履歷
薩爾滸大戰(zhàn)之后,明廷重新啟用 熊廷弼經(jīng)略遼東。因為熊是楚黨,并和首輔 方從哲互相扶持,許多 東林黨人(尤其是 兵部尚書 張鶴鳴,不過東林新生代中也有人希望拉攏這位名帥)很討厭他。東林上臺后,就舉薦黨人 袁應泰取代他。不料袁大敗。遼東失陷,此時東林中唯獨王化貞能堅守廣寧,一時名聲大嘈。
熊廷弼官復原職, 東林黨人就推薦王化貞當 遼東巡撫。王化貞力圖恢復遼東,行事急躁,與老成的熊廷弼矛盾重重。他任用 毛文龍 游擊敵后,又招募遼民組建廣寧軍,在 遼河沿岸設定六營,每營設 參將一人,守備二人,劃規(guī)地盤,置兵分守 西平(遼寧 臺安縣南)、鎮(zhèn)武(今 黑山縣東)、 柳河(今 新民縣西南)、 盤山(今 盤山縣)等城堡。
而后王化貞認為準備已經(jīng)十分充分,就號稱要“一舉蕩平遼東”。 建州進犯 遼河東岸的明軍橋頭堡--西平堡。王化貞以降敵明將 李永芳作為內(nèi)應, 孫得功做先鋒,調(diào)出 廣寧(今遼寧 北鎮(zhèn))、閭陽的大軍去攻打 后金軍隊,遼西副將 祖大壽率領會合明將 祁秉忠進援,熊廷弼也派部將 劉渠支持,雙方戰(zhàn)于平陽橋(今遼寧大虎山南八家子附近)。 孫得功和 參將鮑承甫一交鋒即行叛變,劉渠、 祁秉忠戰(zhàn)死, 祖大壽敗走 覺華島(今 菊花島),西平堡守將羅一貴殞國。殘余明軍潰退到沙嶺,遭到伏擊,10萬余人全部被殺。至此明軍廣寧軍全軍覆沒。孫得功又詐開廣寧城門,廣寧失守。王化貞這時還在廣寧城中整理文書, 參將江朝棟等排闥而入,大喊:“事急矣,請公速走”。
王化貞放棄廣寧逃亡,途中在 大凌河遇到熊廷弼,化貞大哭,熊廷弼既笑且憤,質(zhì)問王化貞:“六萬眾,一舉蕩平竟何如?”王化貞羞愧難當。明軍只得退至 山海關,沿途饑民哀號,哭聲震野,接著王化貞也退入關內(nèi)。 后金占領廣寧,并接連占領明軍放棄的 義州、平陽橋、西興堡、 錦州、鐵場、大凌河、錦安、右屯衛(wèi)、 團山、 鎮(zhèn)寧、 鎮(zhèn)遠、 鎮(zhèn)安、 鎮(zhèn)靜、鎮(zhèn)邊、大清堡、大康堡、鎮(zhèn)武堡、壯鎮(zhèn)堡、閭陽驛、十三山驛、 小凌河、 松山、 杏山、牽馬嶺、戚家堡、 正安、錦昌、中安、鎮(zhèn)彝、大靜、 大寧、 大平、 大安、 大定、大茂、大勝、大鎮(zhèn)、 大福、 大興、盤山驛、鄂拓堡、白土廠、塔山堡、中安堡、雙臺堡等40余座城堡。 努爾哈赤下令把 遼河以西的人民,驅(qū)趕到遼河以東。
歸朝后,此事成為黨爭的一個大題目。就在東林內(nèi)部為了“保熊斥熊”還自相內(nèi)訌的時候,王化貞卻已經(jīng)意識到 東林黨大廈將傾,就果斷拋棄了還在為自己“重列朝班”而奔走辯護(順便參與陷害熊廷弼)的“東林君子”們,投奔 魏忠賢。魏忠賢趁機利用他揭露東林“貪污遼東軍餉”,一舉擊潰了東林的殘余力量。天啟五年(1625年, 天命十年)八月,熊廷弼以“失陷廣寧罪”慷慨赴市, 傳首九邊( 遼東、 薊州、 宣府、 太原、 大同、 延綏、 固原、 寧夏、 甘肅)。相比之下,懂潛規(guī)則,會倒戈的王巡撫日子好過許多。他和 楊鎬一樣樂呵呵地住在監(jiān)獄里等待機會。而 明朝任命 王在晉為 遼東經(jīng)略。
然而, 崇禎即位后面對連連失敗的遭遇,怒而開始將這些死緩犯陸續(xù)祭旗。王化貞也在此過程中被人們想起,于崇禎五年(1632)被斬首。
個人著作
王化貞又通醫(yī)學,著有《 普門醫(yī)品》4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