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乾隆末年,孫氏在內(nèi)務府選秀中被指為二阿哥位下之官女子。
嘉慶元年(1796丙辰年),二阿哥下已有官女子二人,推測孫氏已在當中。同年六月(1796.7.5 — 1796.8.2),時在避暑山莊的嘉慶帝通過劉國榮傳給皇后的一道諭旨稱,要時為二阿哥位下官女子之孫氏及趙氏求求婉妃娘娘在延禧宮里學習活計。
嘉慶九年(1804甲子年),孫氏已有“二阿哥下大格格”的身份。
嘉慶二十五年庚辰九月初五日(1820.10.11)封為定貴人。封號“定”,滿語為“tokton “,,意為“安定”。
道光元年(1821辛巳年)隨恬嬪居住在承乾宮。
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年)遷居儲秀宮。
道光十八年戊戌二月二十五日(1838.3.20)已和恬嬪同住在延禧宮。
根據(jù)清宮醫(yī)案記載,自道光二十年庚子六月十一日(1840.7.9)以來,定貴人被太醫(yī)診出開始患上氣滯血虛,血不榮經(jīng)等癥,同年七月十三日(1840.8.10)鄭汝驤診出定貴人元陽不足,血不榮經(jīng)患上肉掣動。十月十二日(1840.11.5)又診出因血不榮經(jīng)患上肉攀睛之癥。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閏三月初八日(1841.4.28)到四月初八日(1841.5.28),又因血虛不能榮經(jīng)致使腰腿疼痛。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四月二十八日(1842.6.6),太醫(yī)聶繼昌診出定貴人因三陰虛弱,肝脾濕熱,榮血不能下注出現(xiàn)腿膝浮腫,疼痛身熱,口渴之癥。十一月二十九日(1842.12.30)太醫(yī)診出定貴人得肝陰不和,停飲傷胃之癥。自十二月初二開始,定貴人因痰熱突然抽搐,實則是因為其長期氣血虧損,血不榮經(jīng)。十二月十三日因長期患病而氣血虧盡,脈象微細欲絕,處于病危。太醫(yī)竭力相救,于子時一刻診出定貴人六脈俱無。十二月十四日巳時定貴人溘逝,享年六十歲上下。十二月十七日,敬事房首領(lǐng)劉平止退定貴人下女子大妞等員吃食。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十一月初二日(1845.11.30)卯時,隨同恬嬪金棺一并奉移西陵,同月初七日申時,奉安慕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