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孔繼汾生于清康熙六十年(172I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終年66歲。曲阜城內(nèi)人,六十八代衍圣公孔傳鐸第四子,清代學者、經(jīng)學家。
事跡
清乾隆進士,由內(nèi)閣中書補戶部廣西司主事,后入選軍機處行走。他篤志勵學,知識淵博,深通經(jīng)學和金石圖象,手校經(jīng)史諸書,刊為家塾讀本。熟悉歷朝事故及廟廷典禮,清高宗多次幸魯,均由繼汾充任講書和引導,深受贊賞。他參閱了經(jīng)、史及《孔氏實錄》、《孔庭纂要》、《素王紀事》、《孔子世家譜》、《東家雜記》、《孔氏祖庭廣記》、《圣門志》、《孔門僉載》等大量文獻資料,歷時十六載,于乾隆二十七年門(1762年)編成《闕里文獻考》一書。他一生從事孔氏家族史的研究,著作甚豐,除《闕里文獻考》外,還有《孔氏家儀》、《劻議糾謬集》、《樂舞全譜》等,為孔府、孔廟、孔林的研究收集保存了大量資料,為地方文獻的積累做出了委重要貢獻?桌^汾因編寫《孔氏家儀》一書,被族人孔繼戍告發(fā),以篡改《大清會典》之罪充軍。經(jīng)其子孔廣森借貸贖出后.云游南方各地,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八月六日卒于杭州友人梁同書家中。
著作
孔繼汾主要著作有《闕里文獻考》100卷,《孔氏家儀》14卷,《樂舞全譜》2卷,《匡儀糾謬集》3卷,《行余詩草》2卷,并校刻《文獻通考序》1卷。
相關內(nèi)容
孔繼汾撰闕里文獻
《闕里文獻考》―百卷。清孔繼汾撰。繼汾字止堂,山東曲阜人?鬃恿糯鷮O。國子監(jiān)生,官戶部廣西清吏司主事。闕里即孔子故居,相傳春秋時為孔子授徒之所,以城中有二石闕,故名闕里,在今山東曲阜縣。此書?缄I里及孔子故實。成書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凡分十六門,即世系考十卷,林廟考三卷,祀典考四卷,世爵職官考一卷,禮考四卷,樂考三卷,戶田考一卷,學?级,城邑山川考一卷,宗譜考一卷,孔氏著述考一卷,藝文考十,圣門弟子考一卷,從祀賢儒考三十卷,子孫著聞者考二十七卷,敘考一卷。卷末附識,亦孔繼汾撰。書首有清乾隆二十七年序文,前印,原裝原函,保存品相完好。
年代:清乾隆年刻本
函冊:1函8冊紙本
胞弟孔繼洓
孔繼洓 (1725——1790年)字信夫、體實,號谷園,別號葭谷居士,孔子六十九代孫,他是孔繼汾的胞弟,住在曲阜城中的十二府。自幼聰敏好學,才華超群,但鄉(xiāng)試中舉后竟屢試不第,后納資為候補內(nèi)閣中書,從未任職。畢生精研書法,造詣很深;ㄙM多年時間收集摹擬刻印了《玉虹樓法帖》,刻石共584塊,將其拓片分冊裝裱,分作“法帖”、“鑒真”、“摹古”、“國朝名人”、“瀛海仙班”等14大類,計101冊,故又稱“百一帖”。刻石原藏玉虹樓內(nèi),現(xiàn)存于曲阜孔廟東廡。著述有《谷園論書》等。他是衍圣公府的近支,但晚年被開除孔氏家族,罪名是反叛朝廷、反對衍圣公,死后也不允許葬入孔林。他晚年死在北京,棺材運回曲阜時,據(jù)說為避免其死后作怪,棺材專門用三道鐵鏈子鎖著,下葬時也是帶著鐵鏈。
有意味的是,他雖然被開除家族,但其書法卻被視為孔府的傳家之寶,《玉虹樓法帖》的拓片一向作為衍圣公府對外饋贈的上佳禮品,比如孔子七十七代孫女孔德懋女士出嫁時,這套法帖的拓片就是孔府的特有陪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