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杲(607年—618年),父隋煬帝楊廣,母蕭嬪。小字季子。年七歲,以大業(yè)九年封趙王。尋授光祿大夫,拜河南尹。從幸淮南,詔行江都太守事。杲聰令,美容儀,帝有所制詞賦,杲多能誦之。性至孝,常見帝風(fēng)動(dòng)不進(jìn)膳,杲亦終日不食。又蕭后當(dāng)灸,杲先請?jiān)囲,后不許之,杲泣請?jiān)唬骸昂笏,皆蒙嘗之。今灸,愿聽嘗炷。”悲咽不已。后竟為其停灸,由是尤愛之。后遇化及反,杲在帝側(cè),號慟不已。裴虔通使賊斬之于帝前,血湔御服。時(shí)年十二。原文來自《隋書·列傳·煬帝子》。
楊杲,是楊廣的小兒子,少小聰穎,年僅七歲就被封為趙王。在楊廣巡游江南的過程中,楊杲一直陪侍左右,可見楊廣對楊杲寵愛之深。待到宇文化及謀反,楊杲和父親楊廣一起死于裴虔通之手,年僅十二歲。
史籍記載
隋書列傳第二十四
趙王杲,小字季子。年七歲,以大業(yè)九年封趙王。尋授光祿大夫,拜河南尹。從幸淮南,詔行江都太守事。杲聰令,美容儀,帝有所制詞賦,杲多能誦之。性至孝,常見帝風(fēng)動(dòng)不進(jìn)膳,杲亦終日不食。又蕭后當(dāng)灸,杲先請?jiān)囲,后不許之,杲泣請?jiān)唬骸负笏,皆蒙嘗之。今灸,愿聽嘗炷!贡什灰。后竟為其停灸,由是尤愛之。后遇化及反,杲在帝側(cè),號慟不已。裴虔通使賊斬之于帝前,血湔御服。時(shí)年十二。[1]
北史列傳第五十九
趙王杲,小字季子。年七歲,以大業(yè)九年封趙王。尋授光祿大夫,歷河南尹,行江都太守。杲聰令,美容儀,帝有所制詞賦,杲多能誦之。性至孝,嘗見帝風(fēng)動(dòng),不進(jìn)膳,杲亦終日不食。又蕭后嘗灸,杲先請?jiān)囲,后不許之。杲泣請?jiān)唬骸昂笏,皆蒙嘗之。今灸,愿聽嘗炷!北什灰。后為停灸,由是尤鐘愛。后遇化及反,杲在帝側(cè),號慟不已。裴虔通使斬之帝前而血湔御服。時(shí)年十二。
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二
突厥急攻雁門,矢及御前;上大懼,抱趙王杲(楊杲)而泣,目盡腫。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五
帝愛子趙王杲,年十二,在帝側(cè),號慟不已,虔通斬之,血濺御服。
蕭后與宮人撤漆床板為小棺,與趙王杲同殯于西院流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