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蔡庸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時代:明初
籍貫:福建
民族:漢族
身份:官員
生平
蔡庸為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第三甲進士。歷官湖廣永州零陵縣知縣,升永州府同知。
參考文獻
清光緒修《江蘇澄江蔡氏宗譜》
徐氏席上聞歌有感二首明·蔡庸
七言絕句 押支韻
休遣雙鬟唱《竹枝》,聽來渾不是當時。
自從夢隔巫山雨,嬴得秋風(fēng)宋玉悲。
其二(明·蔡庸)
暗將羅扇遞新聲,巧似東風(fēng)柳樹鶯。
唱徹梨園譜中曲,內(nèi)中一曲最關(guān)情。
蔡姓起源
1、出自姞姓,乃黃帝之后。據(jù)《國語。晉語四》所載,“黃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庇謸(jù)《潛夫論。志氏姓》所載,“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別有闞、嚴、蔡、光、魯、雍、斷、須密氏!惫艜r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得后裔。周滅商后,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讓他與管叔、霍叔一起監(jiān)管殷得遺民,稱為“三監(jiān)”。武王死后,周成王年紀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稱周公)因此臨朝攝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攝政,便聯(lián)合武庚反叛,周公討伐武庚,事后處死管叔,并將蔡叔放逐。后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兒子胡于蔡,稱蔡仲。春秋時,因受楚的逼迫,多次遷移。蔡平侯時遷新蔡(今屬河南),稱上蔡;昭侯遷州來(今安徽鳳臺),稱為下蔡。蔡國傳23代,歷24君,立國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國攻滅,子孫散居楚(今屬湖北)、秦(今屬陜西)、晉(今屬山西)、齊(今屬山東)等各國,以國為姓氏,稱蔡氏。
蔡庸加寫過的文章:
儲糧溫度變化規(guī)律研究 | 稻草用于房式倉糧面壓蓋隔熱試驗 |
論“鄭伯克段于鄢”在《左傳》中的作用 | 解決拱板倉頂部漏雨和倒板伸縮縫方法 |
贛州地區(qū)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證候?qū)W及辨證分型研究 | 視頻測蟲技術(shù)在控溫儲糧倉房中的應(yīng)用 |
鯉魚豎鱗病的病理組織學(xué)初步研究 | 胃癌細胞耐藥后對LAK殺傷作用敏感性的觀察 |
關(guān)于減少糧食保管損耗的探討 | 異搏定對藥物殺傷耐藥胃癌細胞的增強作用 |
蔡庸加寫過的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