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
遼道宗時,青州為耶律將軍攻破,青州希辯禪師 被掠至燕京。他開始住在燕京潭柘寺(時稱華嚴寺),以“戒行高古”為大眾欽服,被譽為“潭柘再來”。金天會間(公元1123—1137年)退居太湖山臥云庵,既而隱于仰山棲隱寺。 皇統(tǒng)三年(1143年)退居醫(yī)巫閭山。天德元年(1149年)示寂于仰山棲隱寺。希辯禪師來燕后,大闡宗風,足跡遍及北方各地,使沉寂許久的北方禪宗重新煥發(fā)出生機。他示寂后,金瀚林學士中靖大夫知制浩施宜生親自為他撰寫碑文,碑文中說:“師既來燕,潭柘寂然;師既往燕,曹溪沛然”。對希辯禪師在燕京弘禪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對曹洞宗傳入燕京具有開創(chuàng)之功,堪稱金元燕京乃至整個北方曹洞宗的鼻祖。(編輯整理:少林禪院德政禪師)
碑刻文獻記載
《續(xù)指月錄》為“普照一辯”,《宗鑒法林》(《卍續(xù)藏》116冊)為“青州希辨 ”,《嘉興藏》第36冊《文穆念禪師語錄》和第37冊《寒松操禪師語錄·源流宗旨頌》為“青州希辯”。
眾多現(xiàn)存金代石刻,與《嘉興藏》一致:刻于皇統(tǒng)六年(1146)的《大金燕京宛平縣金城山白瀑院正公法師靈塔記》,文末署名為“仰山棲隱寺退居嗣祖比丘希辯題”。該塔石現(xiàn)存于北京市門頭溝區(qū)田莊鄉(xiāng)白村北白瀑寺。曾當過香河縣令,累至尚書郎,最后出家的悟閑禪師之《大金故慧聚寺嚴行大德閑公塔銘》,有其“謁青州希辯禪師”的記載。該石幢塔現(xiàn)立于北京房山長溝鎮(zhèn)甘鳳池村村西山崗的林地內(nèi)。
另外,《元一統(tǒng)志》記載:“后有禪師希辯,宋之青州天寧寺長老也。耶律將軍破青州,以師歸燕。初置之中都奉恩寺,華嚴大眾請師住持,服其戒行高古,以為潭柘再朱。至金天會間,退居太湖山臥云庵,既而隱于仰山棲隱寺!鼻嘀菹^q見磁州法寶禪師有龍象氣概,甚奇之,讓其充任知藏。一日,希辯問法寶“父母未生前事”,法寶擬議間,被厲聲喝出。法寶恍惚歸堂,東西不辨,南北不分—疑情迸發(fā),晝夜參究。翌日,法寶入室,對青州希辯說:“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 青州希辯道:“昨日有人恁么問,被打出去也!狈▽氈y不退:“今日又如何?” 希辯禪師喝道:“你得恁么不識痛癢?”法寶便禮拜。青州希辯又道:“可惜許,棒折也!狈▽氁宦,渾身淋漓如雨,桶底脫落,豁然開悟。法寶的悟境得到了希辯禪師印可,贊之曰:“浡浡然,般若光中流出。”此后,法寶又在師父座下磨礪了三年,盡得曹洞宗旨,青州希辯以法衣、三頌付之。法寶隱居于山東泗水,消習氣,養(yǎng)圣胎,寄跡煙霞;式y(tǒng)九年(1149),法寶禪師受邀前往山東東路長清縣(今濟南市長清區(qū))靈巖寺開法。第二年,青州希辯圓寂,
《五燈全書卷六十一、續(xù)指月錄卷三、宗統(tǒng)編年卷二十四》記載:希辨 (1081~1149)宋代曹洞宗僧。又稱一辨、一辯、一弁。洪州(江西南昌)人,俗姓黃。十一歲出家,十八歲受具足戒。游方至襄州(湖北襄陽),參謁鹿門自覺禪師,得契機受印可。宣和(1119~1125)年間住持青州天寧寺,嘗于室中設百問勘驗修學者。歷住燕京華嚴寺、萬壽寺、青州普照寺,鼓揚北地曹洞禪,后傳法于大明寶。金熙宗皇統(tǒng)九年示寂,世壽六十九。(編輯整理:少林禪院德政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