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彭占元崇尚新文化,畢業(yè)于日本政法大學。留學期間,利用暑假回國之機,奔走曹屬各縣,鼓動其弟占勛,侄蔚起及呂秀文、王銘霜、仝金聚等20余人一同赴日求學。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在日本東京參加同盟會,被選為山東同盟會部長。
回國后,宣傳革命思想,鼓吹革命,聯(lián)絡(luò)革命志士。
1911年(清宣統(tǒng)三年)辛亥革命后,彭占元更積極投身于革命事業(yè)。是年11月13日,山東省各界代表大會在濟南召開,彭占元被選為“山東獨立會”副會長,后被推為組織南京臨時政府代表,又任南京政府臨時參議院議員,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眾議院議員。1912年,其父彭學舜病逝,黃興為其撰書“德教碑”一塊(現(xiàn)存)。
革命成就
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各派軍閥專權(quán),內(nèi)戰(zhàn)混亂不已,彭占元不滿軍閥混戰(zhàn),遂辭職返回故里。彭占元熱心教育,造福桑梓,邀集各鄉(xiāng)紳士募捐,創(chuàng)辦南華小學(今菏澤二完小);帶頭捐出家中宅基地,建起了彭樓小學堂(今彭樓完小)。他為民請命,上書官府,要求免去鄆城安興鄉(xiāng)大劉莊(今屬菏澤市)800畝坑塘地的官稅,并為清末捻軍首領(lǐng)郭秉鈞的兒子伸冤。1935年7月,黃河從臨濮董莊決口,他任工賑隊副總隊長(孔祥熙任總隊長),主持大堤合龍工程?紫槲跤H贈銀盾一枚,上書“勛勞懋著”,以資表彰。
社會評價
晚年,定居曹州,經(jīng)營鹽務(wù)?谷諔(zhàn)爭時期,日本人豐田曾多次拉攏收買彭占元,讓其出來為日本做事,他終不為所動,堅辭不從,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1942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