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史世奇,號臥云,另號布福,字小懌,男,漢族,1941年出生。煙臺市福山區(qū)人。大專學歷,副研究館員,現(xiàn)任山東省文史館館員。曾歷任威海市文物店總經(jīng)理中國王羲之基金會理事、王羲之研究會研究員、中日韓書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盟盟員、大慶市和威海市政協(xié)委員。 史世奇先生幼承家教、刻苦學習、求學諸家,后拜啟功先生為師,專心研究先生書體,深得真?zhèn),精獲技法。其字用筆剛勁,結(jié)體秀美、章法嚴謹、一絲不茍。1991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為期一周的“史世奇書法展”,篆、隸、楷、行、草,五體精品120余幅。受到華國鋒、楚圖南、彭沖、王任重、張愛萍、王光英、何正文、趙樸初、傅杰、劉開渠、劉久庵、史樹青、李鐸、劉炳森等六十幾位領導人和有關專家的親筆題字和高度評價。李鐸為書展撰寫前言,啟老為書展題字并評題《青勝于藍,下學上達》以示鼓勵。已故鑒定大家劉久庵老先生為其書展贊題“世奇同志深研書法,頗得啟老元白先生用筆,真可謂形神兼得者也,不勝欽佩敬福”。全國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史樹青先生題曰:“史世奇同志是啟元白老師的學生,書法得到元白先生的首肯”。其作品在國內(nèi)外報刊皆有發(fā)表,多次參評獲獎,并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毛澤東紀念堂以及海內(nèi)外許多著名人士收藏。中國翰園碑林、黃河碑林等還把他的作品刻成石碑,流芳后人。
經(jīng)歷
史世奇在創(chuàng)作書法上,天道酬勤,雖年近古稀,但史世奇先生鶴發(fā)童顏,身體硬朗,精神飽滿,言談均是率真之語。時常流露出澎湃的激情。他說自幼家教甚嚴,日日勤學苦練,直到現(xiàn)在,還保持著每天早晨五點之前起床練字的習慣。
由于出在書香門第,父母都寫得一手好字,對他的要求就為嚴格。小時候,經(jīng)常因為作業(yè)寫得不工整,而被父親用筷子抽打雙手,日漸養(yǎng)成了嚴謹?shù)膽B(tài)度。從小學到中學,同學們都用鉛筆、鉛筆,而他一直用毛筆!拔母铩逼陂g,別人停課鬧革命,他就用毛筆抄寫毛主席語錄練習書法,奠定了十分深厚的書法功底。久而久之,史世奇逐漸領悟到了筆墨乾坤的精彩,開始癡迷翰墨飄香的書地藝術,他少臨名貼,把目光投向歷工的書法大家,尋找適合自己的字體。
史世奇先生還是一位文物鑒定家,在從事文物的收藏鑒定工作中,他的一些重大發(fā)現(xiàn)以及研究成果受到國家認可。1983年在文物普查中史世奇先生發(fā)現(xiàn)的宋人《蠶織圖》和元人《瑤池醉歸》兩幅袖卷,均被國家定為一級文物。其中《蠶織圖》被國家認定為一級文物、甲級之最;他撰寫的《論宋人〈蠶織圖〉》在國家刊物發(fā)表,對進一步研究南宋時期的養(yǎng)蠶業(yè)和絲織業(yè)發(fā)展過程有很高的參考價值。1992年史世奇先生又發(fā)現(xiàn)清人《紅樓夢人物》冊頁精繪,被有關紅學專家視為國之孤本,并為之題跋;著名紅學家周汝昌老先生在北京日報以《紅樓佳繪》為題發(fā)表署名文章,對史先生的發(fā)現(xiàn)給予充分肯定,這一發(fā)現(xiàn),對紅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史世奇先生虛心求學,慈善為人。他廣鑒名筆和文物,鉆研歷史,鑒賞文物,其《明硯淺說》、《淺說陶器》等多篇論文在報刊發(fā)表;他積極參加民盟組織的書畫展、筆會等聯(lián)誼活動和慈善捐贈活動,為民盟爭榮譽。在支援抗震救災活動中被評為威海市先進個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影響
史世奇先生的學術成果及藝德人品被海內(nèi)外人士共認。他曾出訪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新西蘭等許多國家,進行書法、文物鑒定等學術交流。在法國,受到拿破侖之孫舒?zhèn)惐げ艏彝逢牶图已绲臍g迎。鑒于史先生取得的成績,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人民日報、北京日報、中國文化報、人民中國雜志等二十多家新聞媒體和報刊曾先后以書法家、文物鑒賞家和收藏家向國內(nèi)外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其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展覽交流并入選,1993年入選由中國書協(xié)、中國美協(xié)等單位舉辦的《國際、中國特邀書畫家作品展》,1995年入選《中韓書畫名家交流展》。本人1991年被大慶評為市級拔尖人才;1992年編入《中國人物年鑒》和《中國當代高級科技人才系列詞典》;1993年被編入《中國當代書法家大辭典》,同年被五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有關機構(gòu)授予世界書畫名人榮譽稱號;先后入編二十多部名人專典。2003年史先生光榮出席了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三家單位在北京舉辦的百業(yè)杰出人才國慶座談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展覽
鑒于史世奇先生在文化、藝術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煙臺市福山區(qū)政府決定建立“史世奇藝術館”并與2008年7月30日在煙臺市美術館舉辦“史世奇捐贈、收藏品及書法作品展”,并舉行入館作品交接儀式。捐贈的新舊名人字畫以及其他文物計一百三十余件,其中有華國鋒、楚圖南、趙樸初、孫墨佛、彭沖、王任重、張愛萍、王光英、何正文、啟功、劉久庵、溥杰、溥佺、溥佐、王懿榮、謝雋杭、陳琳、吳玉如等近一百一十幅。由啟功、溥佺、溥佐三人合作的成扇以及清乾隆探花、官至編修洪亮吉親自題寫并篆刻硯名志的明代老坎竹節(jié)硯等。這一貢獻受到家鄉(xiāng)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