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課程
嚴寶瑜教授熱愛古典音樂,志愿擔任音樂史和“貝多芬”、“莫扎特”、“維也納古典樂派”、“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等音樂專題課,在此期間開展學生的音樂課外活動,曾推動并主持莫扎特逝世兩百周年的“莫扎特音樂月”,以及紀念柴可夫斯基逝世一百周年舉辦“柴可夫斯基音樂月”。1992年離休后繼續(xù)擔任音樂課教學至今未綴。
榮譽獲獎
嚴寶瑜教授在北大曾評為模范共產(chǎn)黨員和模范教師。1988年被民主德國高等教育部授予他“格林兄弟獎”,獎金悉數(shù)捐助北大藝術教研室。
嚴寶瑜,北大教授,生于1923年,江蘇江陰人。1942年考入青木關國立音樂院學習理論作曲。1944年考入昆明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學習西方文學及德語。1945年積極參加“一二·一”反內(nèi)戰(zhàn)學生運動,為運動中死難烈士譜寫《送葬曲》。1946年轉清華大學,畢業(yè)后留校任德語助教。1952年轉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先后擔任系秘書及副系主任職務,協(xié)助馮至系主任管理該系教學及科研工作。1954至1958年作為研究生被派遣至民主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日爾曼語文學,導師為漢斯·邁耶教授。1983至1984年獲歌德獎學金,赴民主德國魏瑪參加德國古典文學研究所科研項目研究工作8個月,1988至1990年受聘在西德拜羅伊特大學任客籍教授兩年。
嚴寶瑜教授熱愛古典音樂,志愿擔任音樂史和“貝多芬”、“莫扎特”、“維也納古典樂派”、“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等音樂專題課,在此期間開展學生的音樂課外活動,曾推動并主持莫扎特逝世兩百周年的“莫扎特音樂月”,以及紀念柴可夫斯基逝世一百周年舉辦“柴可夫斯基音樂月”。1992年離休后繼續(xù)擔任音樂課教學至今未綴。
嚴寶瑜教授在北大曾評為模范共產(chǎn)黨員和模范教師。1988年被民主德國高等教育部授予他“格林兄弟獎”,獎金悉數(shù)捐助北大藝術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