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年十三始操筆為文,崇禎八年(1635)與尤侗同補博士弟子員,崇禎末兩應鄉(xiāng)試不中。其父顧所載撰於崇禎十二年(1639)正月的《岳宗府君遺筆》,對諸子一一評點,且寄厚望於予咸,“三兒骨干絕倫,有卑視一家之氣,勤苦用功,足為顧門立幟,加謙和小心,為全美無暇” 。知子莫若父,入清后予咸所歷宦海風濤,尤其是卷入清初三大案之一的“哭廟案”,似乎符之若契。
順治三年(1646)予咸中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舉人,四年(1647)成三甲進士,選授直隸晉甯縣令,開創(chuàng)了顧家由普通士人步入仕宦的路途。僅九月即調(diào)任浙江山陰縣令,鎮(zhèn)壓白衣義軍,以卓異稱。
順治十年(1653)量移刑部,任福建司主事。十四年丁酉,春,服闕,補比部湖廣司主事。時山左琳枝李公諱森先,庚辰進士,平度州人,按多異政,中蜚語,入詔獄,被刑委頓。余煮糜市藥,遍頌其冤,以吳人白吳事,遂得雪。溧陽陳相國諱名夏,清剛、勇於任事,間拂上意,令自裁,其子戍遼左。雪海郝公諱浴,己丑進士,直隸定州人。以名御史忤旨,擬戍,同日就道。余經(jīng)營左右之,不避嫌怨。秋,調(diào)禮部主客司主事,尋提督兩館?茍霆z興,余磨勘省墨,不為苛摘,獲全者甚眾。
順治十五年(1658)秋,予咸升稽勛司員外郎。冬,轉(zhuǎn)考功司員外郎,正是宦途青云平步之機,卻以病請,得旨予假,“一時奇之者半、迂之者半、是之者亦半,傾朝送別,投贈詩篇盈篋笥”。
時被奉為京師詩壇職志,與錢謙益、吳梅村并稱“江左三大家”的龔鼎孳首唱贈行詩《送顧考功松交歸雅園四首》 “我已飄蓬增白發(fā),誰能揮手謝青云”、“高議幾人排眾發(fā),微躬今歲乞歸難”、“襥被此行真勇退,酒杯何意亦堅辭”、“辛苦群公身老健,百年馬棧耐棲遲”,無處不流露出對朝中袞袞諸公戀棧不去的嘲諷與乞歸難的自嘲,對予咸揮手謝青云之勇決的嘆慕,乃“是之”而兼“奇之”者也。予咸歸鄉(xiāng)后筑雅園,清初文壇頗負盛名且曾深深卷入過朝堂風波的吳梅村、丁澎、曹爾堪等輩皆曾會集其中,觴酒吟詠,感慨無限,曹爾堪作於康熙三年(1664)《甲辰夏顧松交銓部雅園午集,同周文夏侍御、沈繹堂副使、丁飛濤祠部二首》詩 ,首句即是“罟網(wǎng)憐今密”,意旨顯豁,而“余生均足感,握手不勝情”兩句,倘明了丁澎、吳梅村等人的遭際,而東道主顧予咸亦剛從“哭廟案”幸而脫身,即能感受及一種共通的劫后余悸之感從字裏行間透現(xiàn)而出。
順治十八年(1661)顧予咸因“哭廟案”牽連,禁系大牢六十三天,幾于與金圣嘆等同畢命,賴朝中貴要援手始得解,“余自辛丑四月十二日患難以來,志氣頹落,精神疲倦,又壬寅六月二十三日即辛丑解網(wǎng)之日,痰氣迷心,心幾同蟬蛻,不獨無入世之想,每懷泡影之虞。” 八年后,以五十七歲的壯盛之年辭世。
書法
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