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劉混成,出家為道后到廬山北麓白鶴山卜居修道。在白鶴山,劉混成營構(gòu)和拓置修道之所—白鶴觀,使之成為當時廬山“第一佳境”。 在白鶴觀期間,劉混成主要從事外丹修煉,觀中至今尚保留著當年他采煉丹藥的煉丹井和搗藥臼。同時,兼研道學,常“口誦黃庭兩卷經(jīng)”,頗有些名聲。在白鶴觀從事道教活動數(shù)十載后,入五老峰下石洞種木瓜為食,86歲而終。此洞至今仍稱木瓜洞。年八十六,辭別眾弟子,“泛仙舟而逝”。
劉混成,生卒年月不詳,名玄和,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后遷居江西都昌五穆里,唐開元(713—741年)間道士。
劉混成,出家為道后到廬山北麓白鶴山卜居修道。在白鶴山,劉混成營構(gòu)和拓置修道之所—白鶴觀,使之成為當時廬山“第一佳境”。 在白鶴觀期間,劉混成主要從事外丹修煉,觀中至今尚保留著當年他采煉丹藥的煉丹井和搗藥臼。同時,兼研道學,常“口誦黃庭兩卷經(jīng)”,頗有些名聲。在白鶴觀從事道教活動數(shù)十載后,入五老峰下石洞種木瓜為食,86歲而終。此洞至今仍稱木瓜洞。年八十六,辭別眾弟子,“泛仙舟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