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昌
概述
壁昌(1795——1854),字東垣, 蒙古鑲黃旗人,姓額勒德特氏。和瑛季子。曾任 河南 陽武知縣和 直隸 棗強、 大名府的知府等職。
人生經(jīng)歷
1827年( 道光七年),清欽差大臣 那彥成前往新疆處理鎮(zhèn)壓 張格爾第三次叛亂的善后事宜。壁昌因非常熟悉新疆情勢,遂作為那彥成的得力助手奉旨隨行,深得那彥成器重。
1829年(道光九年),壁昌充任 葉爾羌辦事大臣。他在任職期間,清查私地,收繳逃稅,并制定了糧庫應急制度,使財糧充實起來。他還對該地區(qū)的沙漠地帶進行了勘查,發(fā)現(xiàn)這一帶土地肥沃,宜于種植糧食。經(jīng)過試種苜蓿,果然取得了成功,從而使這一帶將士兵馬的供給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還為當?shù)鼗貪h兩族人民的友好關系做出了貢獻,他還派人興蓋房屋、商店,促進了當?shù)厣唐方?jīng)濟的流通,使葉城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興隆景象。
1830年(道光十年),葉城遭到以 浩罕為首的賊寇進犯。此時葉城兵力單薄,又無外援,情況危急,壁昌與維族各首領緊密團結,嚴陣以待。因他督軍調度有方,終于以少勝多,打敗敵軍,受到朝廷嘉獎。此后,浩罕軍又接連三次進犯,均被擊退。此后,壁昌還向清廷電請在敵寇經(jīng)常出沒的四城增駐重兵,加強了葉城周邊的防守,保證了當?shù)厝嗣竦陌踩?/p>
1831年,壁昌升 參贊大臣,改駐 葉爾羌,全面管理新疆事務,由于他多年的努力在回眾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因此當?shù)孛癖娊月犆谒墓苤。這一期間,壁昌主要是對新疆的民安足食以及戰(zhàn)略安全方面進行了全面的籌備規(guī)劃,他多方屯兵增強守備,大大加強了邊疆的防御能力。
1833年(道光十三年),壁昌回京任職。1837年,壁昌調任 阿克蘇辦事大臣。1840年以后,壁昌又先后擔任了 察哈爾都統(tǒng)、 伊犁參贊大臣、 山西巡撫、 福州將軍等職。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正值清朝被迫在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此時任 兩江總督的壁昌為防止外寇再次入侵,奏清清廷增設水師,在戰(zhàn)略要地增設守備,加筑炮臺炮堤,從此以后,清朝廷開始籌備江防事務。
那時候,鹽販的專賣稅是大清朝的重要收入之一,有的大臣在不了解實情的情況下,提議把淮北地區(qū)開始試行的鹽販憑票運鹽的制度也推及至淮南地區(qū)以增加稅收。壁昌對淮南地區(qū)的情勢十分熟悉,即上奏清廷予以制止,他認為淮南、淮北地區(qū)的鹽業(yè)運銷各個環(huán)節(jié)不盡相同,不可同日而語,強行執(zhí)行憑票運鹽制度不僅會使鹽販的積極性受到打擊,而且極不利于商業(yè)交易的興旺發(fā)展,甚至會激起鹽商的強烈不滿,容易激化矛盾。本來只想增加稅收,結果利益沒有得到,反而導致了更大的損失。清廷及時采納了壁昌的意見,并開始肅清私鹽、嚴打偷漏稅以及貪污受賄等罪行,全面整頓海岸,以期淮南鹽業(yè)有所振興。
晚年結局
離開仕途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壁昌留京任內(nèi)大臣后不久再次出任福州將軍,數(shù)月后因病回旗休養(yǎng)。
再次入仕
1853年 太平天國軍進逼津京,壁昌受命任巡防大臣。
去世
次年【1854】便去世了。清朝鑒于壁昌的功績,追賜他 太子太保銜,并賜謚號“勤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