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戴氏家傳心意拳,他從小即隨伯父龍邦學藝,常以抱羊、抱牛、抱碌碡、打沙袋練力,十幾歲功力過人,故村人又以“二驢”名之。二十歲后,隨父麟邦到河南省魯山縣南門外十家店之一的廣盛店經(jīng)營店業(yè)。一天,當?shù)匾粣汗飨虻昀锼縻y五百兩,二閭不與,遂與之交手,幸遇住店人李政所助,方將惡棍制服。二閭經(jīng)李政的指點,技藝大進。次發(fā)回晉后,又得兄戴文亮、戴文英和表兄郭維漢的息心培養(yǎng),加之自己的勤奮學習,刻苦練功,終于成為一代名師。
歷史傳奇
清嘉慶七年,戴龍邦去世,在遺囑中寫道:“心意拳不得外傳”。此后,他的侄兒戴文雄(又名戴二閭)遵循他的遺囑,心意拳被禁錮。
時祁縣金財主、萬財主等富戶,因在外地兼營商業(yè),欲找一武藝高超的拳師為其保鏢。二閭被聘為鏢師,常往來于北京、東西口(即張家口、包頭)一帶。一次從天津護鏢車路經(jīng)滄州時,因喊鏢惹出了麻煩,滄州許多拳師出而攔截鏢車。滄州自清代以來,武術(shù)名師輩出,人稱為藏龍臥虎之地,有鏢不喊滄的舊例。任何武林強手保鏢到了滄州都掩旗不喊,登門拜訪名師,贈送銀兩。這次二閭護銀過滄,因隨從不明當?shù)嘏f例喊鏢而引出滄州許多拳師,手執(zhí)器械攔住鏢車。當時戴二閭賠禮道歉,幾個拳師問了二閭家鄉(xiāng)姓名后說,你既認錯,我們也只好不用器械傷你,但還得動手見見高低。我們這里有一條規(guī)矩,如果你能連勝我們?nèi)耍妥岀S車通過, 否則,就得將鏢車留下。這時二閭毫不懼色說,那就只好奉倍了,于是雙方擺開架勢,滄州拳師奮勇直上,二閭讓過三招后,連連進擊,以心意特技使滄州三拳師連連敗北。鏢車通過,并結(jié)識了尹玉文等許多滄州拳師,從此戴二閭名聲大震。此后才引出了李老能(即李洛能、李飛羽)到山西祁縣以種菜為名投拜戴二閭為師學習心意拳的故事。戴二閭即成為沖破戴氏家訓心意拳不外傳的關(guān)鍵人物。而李老農(nóng)則成為戴二閭的繼承人北派心意拳廣為傳播的第一人。
家庭背景
其伯父戴龍邦精于心意拳,戴文雄自幼隨伯父習拳,并以搶羊、抱牛、袍碌磕、打沙袋等法增益功力。村人以其膂力超群,遂以“二驢”呼之。20歲后隨父麟邦至河南魯山縣經(jīng)營廣盛店業(yè),遇馬學禮再傳弟子李政,得其指點,受益頗多。后被祁縣金、萬二商聘為鏢師,往來于北京、張家口、包頭一帶,名聲日隆。約1845年,河北李飛羽聞名前往求教。年近古稀的戴文雄,首破戴氏心意拳不傳外姓之規(guī),收李飛羽為徒,盡傳畢生所得。
形意拳簡介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國傳統(tǒng)武術(shù),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nèi)家拳之中。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之差別.形意拳之短打直進用于戰(zhàn)陣中最為適合,無花俏之招法,長勁亦是最快.兩軍交戰(zhàn),千軍萬馬中,要能有閃轉(zhuǎn)騰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進,走亦打,打亦走.如黃河之決堤。
訓練方式
意拳博
形意拳
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以及它的技擊價值、健身價值和表演價值,早已被廣大群眾所認識,學練者遍及神州大地,這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為了幫助初學形意拳的朋友們糾正和克服在學練形意拳過程中較常見的毛病,現(xiàn)將這些毛病歸納為“十病”,一一列舉,望朋友們注意克服:
1.歪頭縮頸,其勢不正,前俯后仰,皆身是病。
2.張口吐舌,雙目無神,任督難通,視物不清。
3.左右歪斜,駝背弓腰,重心不穩(wěn),步法不靈。
4.挺胸吐腹,努氣拙力,氣難下沉,心身受損。
5.出拳直臂,雙肩高聳,三節(jié)不明,勁力難順。
6.肛門不提,丹田氣散,內(nèi)中空虛,元氣虧損。
7.胸腹暴露,兩肋開張,自身不嚴,敵易入侵。
8.突臀挺胯,敞膝開襠,中門無守,敵攻難防。
9.腕成死彎,出拳上揚,攻擊無力,易被人拿。
10.虛實不分,陰陽不明,開合無度,變化失靈。
以上為初學形意拳最易犯的十病,望朋友們注意糾正和克服。
“十病”要忌,而且“十目”要知。何為“十目”?車氏形意拳中“十目”是指動作和形象名稱而言。它的具體內(nèi)容是:斬截、裹挎、挑頂、云領(lǐng),這四項為動作名稱;雞腿、龍身、熊膀、猴相、鷹捉、虎撲,這六項為形象名稱。凡學練形意拳的,這“十目”就是規(guī)范動作的標尺,故必須認真體會,循此去做,不可隨心所欲,另辟蹊徑。“十目”與“十六”練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幾乎包含了形意拳理論的全部精華,務需認真體驗,才能使拳藝精益求精。
克服了“十病”,又明白了什么是“十目”和“十六”練法,就要在“練”字上下功夫,在車氏形意門中,將“練”歸納為“十練”。
形意拳文史概論之正誤之我見
?
一、根據(jù)形意拳年長者拳友的傳說和前面幾位老前輩正式出版的大作。二、根據(jù)我在本文中提及的諸前輩生卒年代進行推算,生卒年代來源于三個方面:河北人士,以河北深州地區(qū)為參考;山西人士,以山西地區(qū)提供資料為參考;還有一部分是從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武術(shù)大辭典》和《中國武術(shù)名人大辭典》中查找出來的。在不帶有偏見的基礎(chǔ)上,用生卒年代推算一世、二世、三世門人,在形意拳歷史長河中看他們的成長及對形意拳的弘揚和發(fā)展作用,正確地看待他們的貢獻。其目的是為在形意拳史方面有一個基本的統(tǒng)一結(jié)論,拳友們更加團結(jié),使形意拳更加健康的發(fā)展。
形意拳之來源有一基本統(tǒng)一點是來源于李飛羽先生學于山西祁縣戴家心意拳,經(jīng)李飛羽先生進化后演變成形意拳。
李飛羽先生學心意拳,拜師何人?在1982年以前,基本一致認為是戴龍邦先生,在1982年以后,以山西吳殿科和程素仁先生在《形意拳研究》中的二篇文章和二人主編的《形意拳大全》的歷史源流中否定李飛羽與戴龍邦的師承關(guān)系和李飛羽創(chuàng)立形意拳,確立李飛羽和戴文雄的師承關(guān)系。另確立戴龍邦創(chuàng)立形意拳, 其依據(jù)是車毅齋碑文和1895年李廣享所作《心意精義》。
車毅齋碑文中從頭到尾沒有“形意拳”三字,從而也就否定了戴龍邦創(chuàng)立形意拳之說。碑文中寫的是:“此術(shù)獨盛一曰王長樂弟子一曰戴文雄弟子長樂交人戴氏小字二閭則祁縣也戴氏祖?zhèn)餍囊馊倭滞饧抑赏鈧骼罾限r(nóng)”,從以上文字中明顯看出“弟子”與“弟子稱之”,雖所授但不是弟子,不能以弟子稱之,因此用“外傳李老農(nóng)”,而不是“外傳弟子李老農(nóng)”,這是一種不加否定之否定。師兄弟和朋友之間換藝、學藝是常有的事,但不等于就是師承關(guān)系。
關(guān)于李廣享1895年之作《拳意精義》一書中記載了李飛羽1839年向戴二閭拜師過程一事,在1998年《武林》雜志第1期車向前先生《我對幾篇形意拳史爭鳴支章的回答》一文的最后三行中說 :“師友們問程素仁先生:u2018你讀過《心意精義》嗎?u2019程答:u2018沒有看過。u2019”從而否定了李飛羽拜師于戴二閭的記載。
形意拳創(chuàng)于何人,還是讓吳殿科、程素仁之大作《形意拳大全》的419頁《附錄三》來回答,《形意拳師承概況表》中一世為李飛羽。又如在《形意拳大全》中的第15頁正數(shù)第4行“李飛羽首先提出了以u2018形u2019代u2018心u2019取名形意拳……此后,始有形意拳之名聞于世!睆亩荒苋シ穸v史而確定李飛羽先生是形意拳創(chuàng)始人。
正確評價前人在一個時期、一個地區(qū)為形意拳的弘揚與發(fā)展做的貢獻,不要為本體系爭什么正宗和老大,做一些不利于團結(jié)和不符合歷史的事情。本來李飛羽師承是戴龍邦,你一定說是戴二閭,形意拳創(chuàng)始人是李飛羽,你一定說是戴龍邦,前人的貢獻一定要真實評價。從體系講,普及形意拳最早最廣泛的是劉奇蘭體系和郭云深體系。在1928年和1929年南京和杭州兩次中央國術(shù)擂臺賽中,取得最優(yōu)甲級獎的劉奇蘭體系人數(shù)最多,進入中央國術(shù)館、各級武術(shù)館、軍校、警校任重要職務和教練員的人數(shù)也最多,所以說劉奇蘭、郭云深是為形意拳弘揚與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絕對稱得起一代宗師。其次,車永宏先生是李飛羽先生第二批成名弟子,還有宋世榮先生,中國形意拳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山西省形意拳發(fā)展的大好前景比任何地區(qū)都好,這是一個事實,特別是車毅齋先生不但繼承了恩師李飛羽先生的形意拳,而且還學戴二閭的心意拳,集兩種拳為一身,所以車式體系的形意拳另有其獨特的風格。后人不能把同門他人弟子取得成績,說成由于受我們前輩指點而取得的。這種做法與說法都是有意和無意貶低別人,其結(jié)果大大地不利于團結(jié),希望有些人不要寫無根據(jù)甚至捏造歷史的文章,多做些對得起古人,不要欺騙今人,不要遺誤后人的事情。我非常希望武林友人,特別是形意友人能夠多提供真實資料,特別是有關(guān)戴龍邦、李飛羽二先生的生卒年代的資料,因為我確信有問題,但又無更加有力的依據(jù),如今只好如此。希望在我們這一代把形意拳史搞清楚,不要留給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