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人物生平
據(jù)新編《鎮(zhèn)?h志》“人物傳”記載,他“家貧少孤,在家鄉(xiāng)小學(xué)任教,性喜繪畫,尤擅臨摹”。20余歲時到慈溪一店鋪司賬,后來到了上海,靠賣畫為生。 當(dāng)時上海有個福建商人楊渭泉,好筆墨而不善畫。他結(jié)識了鄭達甫后,便使了個移花接木的歪招,干脆延留鄭達甫在家,專門為其代筆作畫。而鄭達甫此時生活窘迫,有人邀他代筆,自是欣喜。 有了穩(wěn)定的代筆人,精于謀劃的楊渭泉,便以自己的名義大登廣告,吹噓自己工于繪制“錦灰堆”。每幅畫出售所得利潤,楊鄭二人六四分賬,鄭達甫還要自費購買筆墨顏料等。這種奇怪的合伙生意一直做了20來年,楊渭泉一直坐享名利。后來戰(zhàn)亂一起,失去了繪畫生意的客源,鄭達甫成了“廢角料”,楊渭泉便毫不留情地把他趕了出去。 因此,目前在古玩市場中流通的工筆繪制“殘畫”,凡落款為“古閩楊渭泉”的,皆是鄭達甫的舊作。 鄭達甫被迫回家后,不得已只好以打柴、賣燒餅討生活,此時他仍堅持畫畫。解放后,這段隱秘被人捅破,他所繪“錦灰堆”被邀參加全國第二屆美展,首次回歸主人名下。鄭達甫也隨即被上海市文史館聘為館員,受到人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