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艾伯特·貝茨·洛德 (Albert Bates Lord,1912.9.15-1991.7.29),哈佛大學的斯拉夫語和比較文學教授,“口頭程式理論”(Oral-Formulaic Theory)的主要創(chuàng)立人之一。作為資深的美國古典學者和斯拉夫語言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洛德繼承了老師米爾曼·帕里開創(chuàng)的研究事業(yè),在國際口頭傳統(tǒng)研究領域享有盛譽。
職業(yè)生涯
洛德出生在波士頓,在哈佛完成了他的學士、碩士和博士的學位教育。從1950年起,洛德開始了他在哈佛的事業(yè),主要教授斯拉夫語言和文學、比較文學、民俗學和神話學。在從教之前,他曾前往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收集那里的民間詩歌。在他后來的教學活動中,他還到保加利亞和前蘇聯(lián)進行了同樣的田野調(diào)查。洛德先后在哈佛大學從教33年,1959年起任哈佛大學“帕里口頭文學特藏”主任監(jiān)理。
洛德于1991年7月29日因病在波士頓辭世,享年78 歲。
文化貢獻
洛德的研究不僅僅涉及到荷馬史詩和古斯勒歌手(gusle)演述的南斯拉夫波斯尼亞人的英雄史詩及其田野記錄,還包括《貝奧武甫》、《吉爾伽美什》、《羅蘭之歌》、“盎格魯─蘇格蘭童謠”、抒情詩和民歌等多種口頭傳承,由此他發(fā)現(xiàn)了極為突出的共通性,關涉著傳統(tǒng)故事講述的口頭創(chuàng)編規(guī)律。洛德的主要著述是《故事的歌手》(, 1960)和《史詩歌手與口頭傳統(tǒng)》(, 1991)。洛德離世后,他的夫人瑪麗·路易絲·洛德完成并編輯了他篋中遺作《繼往開來的故事歌手》(, 1995),進一步佐證并拓展了洛德在前兩部著作中作出的那些結論。
此外,在“帕里口頭文學特藏”收存的南斯拉夫田野資料的基礎上,他與其他學者一同完成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民歌》(1951年,與貝拉·巴爾托克合編),《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英雄歌》(第1-2卷1952-54年出版,與拜納姆合編;第3-4卷1975年出版)。此外,他還是以下教程的主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入門》(1958),《保加利亞語入門》(1962,與拜納姆合編),以及《保加利亞文學讀本》(1968)。
約翰·邁爾斯·弗里(John Miles Foley)曾經(jīng)就洛德對口頭傳統(tǒng)研究做出的重要貢獻有這樣的評價:“洛德深刻并永久地改變了我們關于口頭藝術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