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蕭伯科(1908-1987),名世儉,晚號愚齋,湖南長沙縣人。1908年生于儒素名家,受業(yè)于伯祖父清翰林蕭漱云。十歲時即涉獵經(jīng)史諸子,聰穎過人,深為漱云公所鐘愛,遠(yuǎn)近聞名。
蕭伯科先生于抗戰(zhàn)時期,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慨然將遺產(chǎn)變賣以助軍費,其于桑梓間有貧困者莫不解囊以助,而自奉極儉,惜物如珍。一次,先生與余游,見路旁有廢篾一片,即俯拾之,余問曰:“此何用?”答曰:“古人云:寸草寸木皆為有用之物,吾以此作引火之物,不亦宜乎!”先生豪俠仗義,詩酒自娛,薄于名利,但愛國之心愈老彌堅。晚年,先生感盛世昌明,力圖報效,于1984年將近百余年來歷次變亂中千方百計保護(hù)之家藏古籍一萬五千余冊及明、清大書畫家真跡二十余幅,從夾墻中取出,慷慨捐獻(xiàn)長沙市人民政府,不受分文。其中最名貴之《村嫗籠鵝圖》乃明代大畫家仇瑛手筆,已五百余年矣,堪稱稀世珍品。
先生于1987年12月病故于長沙河西望月湖,享年八十。
奇聞軼事
蕭伯科先生少時就遠(yuǎn)近聞其名,鄉(xiāng)里咸欲一試其才。一日,漱云公宴客,席間一名士笑謂漱云公曰:“吾等久聞令侄孫有奇才,欲面試之,可乎?”公曰:“可!”即命家人呼先生至。客指壁懸掛之《村嫗籠鵝圖》為題,限十分鐘成詩,問曰:u2018能否?”答曰:u2018能!”先生援筆略思,頃刻而就。詩云:“羲之書法傳千古,鐵畫銀鉤出苦磨。村嫗亦知神筆妙,愿求一字報籠鵝。”眾賓贊賞不已。當(dāng)時有一精于篆刻之士,取其珍貴石章一方,鐫“江南才子”四字贈先生。漱云公欣然謂先生曰:“吾亦以此畫賜汝,望汝益加奮勉,毋負(fù)諸公之厚望!庇谑恰敖喜抛印敝ビ卩l(xiāng)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