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唐太后是秦昭襄王贏稷的妾室,嬪妃等級是八子,又稱唐八子。她為秦昭襄王贏稷生下兒子安國君贏柱。前251年,安國君贏柱繼位為秦孝文王,此時唐八子已死,秦孝文王贏柱追尊生母為太后,將其與秦昭襄王贏稷合葬于芷陽(今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東)。
家庭生活
公公:秦惠文王趙駟(前356—前311年)
婆婆:宣太后羋八子(?―前265年)
夫兄:秦武王趙蕩(前329年—前307年)
丈夫:秦昭襄王趙稷(前325年-前251年)
兒子:秦孝文王趙柱(前302年―前250年)
孫子:秦莊襄王趙楚(前281年~前247年)
曾孫:秦始皇趙政(嬴政)(前259年—前210年)、長安君趙成蟜
后世紀念
茞陵
2012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聯(lián)合西安市臨潼區(qū)秦東陵文管所對秦東陵“一號陵園”進行大面積考古勘探,經(jīng)確認,陵園內(nèi)除20世紀80年代勘探發(fā)現(xiàn)的兩座“亞”字形大墓、兩座陪葬坑、兩處陪葬墓區(qū)11座小型墓葬及4處建筑遺址外,勘探新發(fā)現(xiàn)了陵園四面壕溝,陪葬坑12座,小型陪葬墓區(qū)3處共計161座,建筑遺址11處;其他時代古墓葬37座,晚期坑19座,窯址8座,井址4座,晚期沖擊溝兩處。
秦東陵是繼西安市臨潼區(qū)秦始皇陵、陜西寶雞鳳翔秦公陵園之后,秦國國君陵墓的又一重要發(fā)現(xiàn)。2012年度考古勘探的主要目的,是為搞清“一號陵園”形制結(jié)構(gòu)、地下文化遺存分布情況等信息,為劃定“一號陵園”范圍、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規(guī)劃、研究秦東陵陵寢制度等提供了科學詳實的基礎材料。
秦東陵“一號陵園”位于臨潼區(qū)斜口街道辦事處韓峪鄉(xiāng)東北,陵園區(qū)域涉及范家莊、馬莊、東門村、棗園村等村組。地處驪山西麓的板塬地帶,西距秦芷陽城遺址約1.5公里,地勢呈東高西低的坡梁。坡度為10—30度,南依小峪河,北抵王坡溝,東起范莊及武家坡,西到馬莊村東,海拔約557米。
本次勘探是對秦東陵“一號陵園”所在區(qū)域的全面考古勘探工作,已確定了“一號陵園”的具體范圍:東起范莊及武家坡村,西到馬莊及東門村西,南起范家村,北到棗園武三隊,陵園面積824230平方米,合1236.34畝。
本次勘探搞清了秦東陵“一號陵園”的形制結(jié)構(gòu)及陵園內(nèi)地下文化遺存的分布情況。勘探發(fā)現(xiàn),秦東陵“一號陵園”由壕溝(東、南、西、北四條)、“亞”字形主墓葬(兩座)、陪葬坑(14個)、建筑遺址(11處)及小型陪葬墓(161座)構(gòu)成。
陵園壕溝平面呈南北向長方形,南北長1180米、東西寬695米,四角連接處,除東北角完好外,其余三角均被自然和人為破壞,已不存在,特別是西北角地處現(xiàn)存沖溝外延的低凹地帶,壕溝已不復存在。東、西壕溝中段偏南處(正對ZM2的東、西墓道)各有一處缺口,應為”一號陵園”的東、西門址。
兩座“亞”字形主墓葬位于陵園中部偏南,各由東西南北四個墓道組成。陪葬坑主要分布在主墓墓道夾角處及東西方向。陵園建筑遺址主要分布在主墓南北方向。陪葬墓主要分布在陵園壕溝內(nèi)側(cè)50-80米范圍內(nèi),形制有長方形豎穴洞室墓和方坑豎穴式墓兩種,以陵園東北角及東南角分布相對比較密集。
藝術(shù)形象
2017年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原雨飾演唐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