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湖南郴州知州,其組織補綴《郴州總志》,并于康熙五十八年刻本。
經(jīng)歷
雍正三年(1725年),范廷謀奉旨接替高鐸,于臺灣地區(qū)擔任臺灣府知府。而此官職是臺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臺灣道制約的臺灣地方父母官。次年,離任赴京[3]。后授兩淮鹽運使,死于任上,授中議大夫。
生平
范廷謀善于詩書,其留世著作有《杜詩直解》[5]、《滇南詩稿》、《稼石堂詩存》、《歸舟詩和集》等。范廷謀故居即范宅仍然保留至今,為寧波現(xiàn)存最完整的明朝民居、著名旅游景點。
后記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職官一》(卷十三):“范廷謀,浙江人,監(jiān)生。雍正三年任。四年,調京!
作品
清·范廷謀·《道出廬山再用壁間韻》
絕少塵埃色,青蒼四面遮。?
山椒藏驛路,谷口有人家。?
鳥逐行云度,車隨曲磴斜。?
遙看紅綠盡,臭味在蘭花。
清聯(lián)鑒賞?范廷謀題相山瀑布
? 凌空卷雪天邊落
歷亂奔雷澗底歸
楹聯(lián)鑒賞:
范廷謀,本籍浙江。于1725年(雍正3年)擔任臺灣府知府。相山瀑布位于湖南彬州市。
此聯(lián)出于范廷謀題瀑布詩:“面面蒼崖鎖翠微,萬山攢動一泉飛。凌空卷雪天邊落,歷亂奔雷澗底歸。”?上聯(lián)描寫瀑布形象,凌空瀉落,水花如雪飛舞,恰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下聯(lián)寫其聲勢,飛瀑擊石橫沖直撞,響如奔雷。連用了六個動詞,準確而有力!熬硌、“奔雷”的比喻十分形象,描寫畫面有聲有色。作為七言短聯(lián),字字精當,對仗工穩(wěn)。更難得還采用流水對法,自然地寫出觀瀑布的過程和感受,收放自如,言盡而意未休,極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