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潘彪,男,1964年1月出生。現(xiàn)為木材工業(yè)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雜志編委,中國林學會木材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林產工業(yè)協(xié)會紅木分會專家委員和常務理事,江蘇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特聘科技專家,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實驗室認可評審專家,國家質檢總局材種鑒定與木材檢疫重點實驗室技術顧問,江蘇省人民法院紅木制品入冊鑒定專家,上海紅木家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國際木材解剖學會會員。
研究方向
1、木材解剖學:木材樹種鑒定與識別、紅木等進口木材的識別和應用;
2、木材物理、力學、化學性質:速生人工林木材的性質及其變異規(guī)律、化學成分分析;
3、木材文化:考古木材的鑒定、木質文物保護及木材應用的人文歷史;
4、木材性能改良與高效利用:木材尺寸穩(wěn)定、防腐、阻燃等技術的研究;
5、生物質材料:樹木韌皮部和木質部的細胞形成與結構。
6、木結構建筑的保護:古代木結構建筑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對傳統(tǒng)木結構的材料使用、鑒定,防蟲、防腐等保護處理。
主講課程
本科生:木材學,家具制造與室內裝飾材料,世界木材;
研究生:木材解剖學,木材科學與工程綜合實驗,木質資源開發(fā)及利用,木材品質與檢驗。
主要貢獻
主編、參編專著:
1.新編木材材積表,江蘇科技出版社,2000年;
2.木質資源材料學,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年;
3.木材識別與選指南,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年;
4.木材工業(yè)手冊,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年。
主要論文
1. 潘彪、徐永吉,不同立地指數(shù)對馬尾松物理力學性質的影響,世界林業(yè)研究,1995, Vol.82. 潘彪、徐永吉,不同立地指數(shù)對馬尾松年輪寬度、晚材率、纖維形態(tài)和纖絲角的影響,世界林業(yè)研究,1995, Vol.8。
3. 潘彪、徐永吉,沙壤質黃潮土生長的毛白楊木材PH值、緩沖容量的研究,世界林業(yè)研究,1995, Vol.8
4. 潘彪,緬甸商用木材介紹,中國木材,1996, No.4。
5. 潘彪、駱嘉言,加納主要商用材的特性和用途,中國木材,1998, No.4。
6. 潘彪、王婉華,松木邊材真菌性變色研究,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1998,Vol.16 ,No.1
7. 潘 彪、時興洋,木材脫脂處理,中國木材,2000,No.2。
8. 潘彪、徐永吉、李貽銓,施肥處理對尾葉桉無性系紙漿材生長和材性的影響,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4 Vol.28,No.5。
9. 潘彪,羅真付,天然樟木的殺蟲特性及居室環(huán)境功效,中國木材,2004 No.3。
10. 徐朝陽,潘彪(通迅作者),人工林雜種鵝掌楸木材性能及其應用,中國木材,2004 No.3。
11. PAN biao,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Zheng Heu2019s wooden ships excavated from a Ming Dynasty shipyard in Nanjing, 國際林聯(lián)IUFRO 木材解剖國際會議論文, S5.01, 2005
12. 潘彪,徐朝陽,雜種鵝掌楸木材解剖性質及其徑向變異規(guī)律,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5 Vol.29, No.1。
13. 張振軍、潘彪(通迅作者),樟科木材的構造、材性和用途,中國木材,2005 No.1。
14. 陳瀟俐、潘彪(通迅作者),楝科商用木材構造、材性和用途,中國木材,2005 No.2。
15. 陳瀟俐、潘彪(通迅作者),紅木類木材表面材色和光澤度的分布特征,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6 Vol.20, No.2。
16. 潘彪、徐永吉,南京明寶船廠遺址出土木材的樹種鑒定和用材分析,《寶船廠遺址—南京明寶船廠六作塘考古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17. 潘彪,羅真付,鞭茜草木(Mastixiodendron sp.)木材構造與識別;中國木材,2008 No.2。
18. 潘彪,翟勝丞,祁海寧,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阿育王塔所用木材的樹種鑒定,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9,Vol. 33, No.3。
19. 潘彪,鞭茜草木的木材物理力學性質;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9, Vol.23, No.5。
23. 潘彪,羅真付、陸步云等,長江灘地楊木纖維形態(tài)特征及徑向變異的研究,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10,Vol. 24, No.3。
20. 嚴曉紅、潘彪(通迅作者)等,海岸防風林中山杉木材生長特性研究,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10,Vol. 24, No.6。
21. 潘彪,翟勝丞,Wood identification of the excavated wooden parts of the Tenghualuo site in Lianyungang,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10,Vol.34, No.5。
22. 鄭雅文、潘彪(通迅作者)等,楓香采脂創(chuàng)傷性樹膠道的形成及顯微觀察,生物質化學工程,2010,Vol. 44, No.5。
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
1、短周期工業(yè)用材林木材性質研究,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1991,10萬。
2、木材耐磨性測試方法制訂,全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995,0.6萬。
3、工業(yè)用材林材質材性和功能改良技術的研究,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1996,10萬。
4、蠟桿家具加工工藝關鍵技術研究,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1997,4萬。
5、包裝工程新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學校教學改革項目,2001,0.5萬。
6、木材科學課程群建設,2003,學校教學改革項目,0.6萬。
7、出土木質文物的木材鑒定及保存技術研究,學校十五人才培養(yǎng)基金,2003,4萬。
8、貴州人工速生林木材材性和高效利用研究,貴州省林業(yè)科技攻關項目,2003,4萬。
9、木材細胞壁應力模型及弱界面細觀損傷機理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3,20萬。
10、棕櫚藤物理性能測試方法制定,全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06,6萬。
11、灘地人工林楊木的材質材性與高效利用研究,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2006,20萬。
12、楊木深度汽蒸改性處理,江蘇省科技攻關項目,2007,30萬。
13、防腐木材技術要求與檢驗方法制訂,全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09,4萬。
14、落羽杉屬雜交種耐鹽堿新品種中試示范—中山杉材性研究,中科院委托項目,2009,10萬。
16、人工林小徑材包裝用高強度單板層積材制造技術,貴州省科技計劃,15萬,2010。
17、出土木材及木質文物的鑒定、性能分析和保護,南京博物館合作項目,6萬。
18、蒸汽力開啟木材細胞通道機理及可控性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0,30萬。
19、桉木重組裝飾材面層增硬實木復合地板制造技術,科技部木竹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lián)盟,6萬。
20、杉木高強度、高穩(wěn)定性建筑用功能結構材的研發(fā),國家林業(yè)局公益項目,2010,177萬。
21、蒸汽力開啟木材細胞通道的機理及可控性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0,33萬。
22、蘇南地區(qū)建筑遺產常用木材種類鑒定及材種使用規(guī)律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城市與建筑遺產保護”項目,2011,5萬。
23、貴州省林木標本數(shù)據(jù)庫及網(wǎng)絡共享平臺建設,貴州省科技項目,2012,1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