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父馬維揚(yáng),任揚(yáng)州推官,性喜藏書。馬思贊善詩詞,無意仕途,性喜藏書,筑有藏書樓號“皆山堂”、“道古樓”、“紅藥山房”,所藏多宋元善本。管庭芬《海昌藝文志》評說:“所居道古樓,插架悉宋元舊本,為東南藏書之冠。”又精篆刻,藏書印有“古鹽官州馬思贊”、“華山馬仲安”、“古鹽官州馬素邨”、“中安一號漁邨”等。有《道古樓書目》一卷、《歷代鐘鼎款識》,著錄收藏約六百種。參考文獻(xiàn)
傅逅勒《嘉興歷代人物考略》第243頁:“馬思贊(1669-1722),字寒中、仲安,號衎齋、南樓、魚村,號馬仲子、寒中子、天和居士、山村居士,晚號迂鐵老人。海寧黃灣人。清代藏書家、畫家。馬麟翔子。監(jiān)生,仕至推官。與朱彝尊、查慎行往來切磋藝文。居室曰:皆山堂、小葫蘆山書房。道古樓、衎齋、紅藥山房為藏書之處。有《道古樓藏書目》、《道古樓歷代書畫錄》、《道古樓歷代鐘鼎識款》、《紅藥山房詩》、《閑庭小碎詩》、《寒中詩集》、《皆山堂詩》、《蘇詩注釋》、《唐詩閑》、《衎齋印譜》、《剡源文鈔》等?逃小度沼^集》,署u2018清遠(yuǎn)堂u2019!逗幹葜靖濉、《海昌藝文志》、《廣印人傳》等有錄!馬姓起源
馬姓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由“趙氏”而來。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以善于用兵著稱。因戰(zhàn)功卓著,趙惠文王將其封于馬服,稱“馬服君”。其子孫遂以“馬服”為姓,后改單姓“馬”。漢武帝時期,其后代遷至右扶風(fēng)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
由他姓改姓。如東漢大司徒馬宮,本姓馬矢,后改姓馬;五代司馬球,其后代改為姓馬。司馬遷族人,改姓司姓或馬姓。
由他族改姓。據(jù)《金史·列傳第六十二·忠義四》所載,馬慶祥,字瑞寧,本名習(xí)禮吉思。先世自西域入居臨洮狄道,以馬為氏,后徙家凈州天山(今內(nèi)蒙古四子王旗)即拜鳳翔府路兵馬都總管判官。另據(jù)《元史·列傳第三十三》所載,馬祖常,字伯庸,世為雍古部,居凈州天山。有錫里吉思者,于祖常為高祖,金季為鳳翔兵馬判官,以節(jié)死贈恒州刺史,子孫因其官,以馬為氏。曾祖月合乃,從世祖征|宋,留汴,掌饋餉,累官禮部尚書。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曾被譯為“馬哈麻”、“摩珂末”、“謨罕德”等。后信奉伊斯蘭教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便以“馬”為姓(其他還有以“哈”、“麻”等為姓的),這也是回族中馬姓最多的原因之一其他如金朝時女真人汪古氏,元朝時蒙古合魯氏,清滿洲八旗費莫氏、馬佳氏,均有改姓為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