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有一段碑文是記載她的事跡的,碑文曰: “宋末元初,國無真主,盜賊四起,民不聊生,裴妃時為少女,不忍賊逼,興兵討賊中失利,逃至牛毛龍鳳嶺登天造極,白蟻皆感其思,運泥桿裴妃葬之。裴妃生興兵除寇,死顯靈滅賊,鄉(xiāng)民皆念其恩,集資興建廟宇......”傳說后來裴九娘得道成仙,成為了仙妃 ,從此以后北流人就一直把她供奉為仙子。至今北流各地人民為了紀念她的英勇事跡還會在農(nóng)歷的二月二或三月十七(裴妃的誕辰)舉辦隆重的廟會以示紀念。其中以北流市西埌鎮(zhèn)平地山村(也稱朋同村)的農(nóng)歷三月十七廟會最為盛大,成為當?shù)匾坏篮蘸沼忻娘L景。
那是一段流傳已久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故事。據(jù)說裴九娘是1310年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農(nóng)歷3月17日生于北流六井(今西埌鎮(zhèn)朋同村),在村民裴家的9個子女中排行第九而得名。九娘天生麗質(zhì),才思敏捷,聰敏好學,自幼便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她不但多才多藝,而且心地善良,勤勞勇敢。在南末元初,朝庭腐敗,金兵入侵,盜賊蜂起。當?shù)剡B遭天災人禍,村民民不聊生,可地方官吏仍然橫征暴斂,九娘與眾鄉(xiāng)親教訓了官差。同時她挺身而出反抗賊匪通天虎,保護鄉(xiāng)親和村寨,使通天虎無法進村搶劫。這樣,裴九妹成了通天虎的眼中釘。九娘18歲那年,她的一個哥哥成親,遭到大容山的山賊襲擊,嫂子不屈自盡,長相漂亮的少女裴九妹,也被當時大容山的匪賊通天虎搶到山上當壓寨夫人。洞房之夜裴九妹不甘凌辱,設(shè)計用酒灌醉通天虎后將他刺傷后逃跑。危難時遇到武藝高強的康六叔援救,即拜師學藝一年;卮謇锼珜ЫM織鄉(xiāng)親成立民團,與山賊對抗,聰明美麗善良的少女裴九娘與師傅武舉出身的康六叔被推為抗賊民團首領(lǐng)。由于匪官勾結(jié),民團被伏擊。裴九娘為掩護大隊退走,倒穿草鞋引賊另向。被作弄的賊匪惱怒交加,放火燒山,紅衣少女被活活燒死在深山野嶺。九娘犧牲于1328年秋,芳齡19歲。她愛鄉(xiāng)愛民,嫉惡如仇,帶領(lǐng)人民抗賊保境,除暴安良,為維護一方平安而英勇獻身的消息傳遍了十鄉(xiāng)八垌,村民找到她的尸體墓葬牛毛嶺(位于新圩鎮(zhèn)梧村)。
北流市還保存著這座當?shù)刈罟爬系牧昴埂崾ツ棠。該墓位于新圩?zhèn)梧村的牛毛嶺上。古墓始建于元朝,現(xiàn)存陵墓為清朝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建,青磚、三合土混合結(jié)構(gòu),全長 10米,最寬處 4.4米,墳頭高出墓面 2.6米。雖經(jīng)百余年風吹雨打,尚保存完好。
此外北流的羅政村那里有一口“裴妃古井”就是為了紀念她的,同時羅政村還把二月二定為了它那里的文化藝術(shù)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