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薩摩藩下級武士出身。雅號龍泉。通稱川路正之進,早年結識西鄉(xiāng)隆勝,參加討幕斗爭,在 禁門之變和 戊辰戰(zhàn)爭中表現突出。1871年全國“府兵”改為“ 邏卒”這是日本近代警察的開始。川路利良就在東京任邏卒總長。1872年派赴歐洲考察警察制度,1873年9月回國后大力提倡擴張警察權利。其建議為 明治天皇和重臣所采納,同年頒布了統一的 監(jiān)獄制度。1874年1月 政府新設內務省,司法省警保寮被劃歸 內務省,由內務卿統一指揮;同時建立了東京警視廳和分布全國各府縣的警察網,由他擔任大警視,翌年改邏卒為巡查,擴大了過去以防止盜賊殺人為主的警察的職權,定出所謂“以隱蔽手頓探出企圖違反國法者,防護人民(對政府)的妨害”等職權。自此以后,日本警察越來越帶有政治特務的性質。川路曾對人說:“日本政治無一出歐洲之右,但愿在警察制度上冠絕各國。”他認為,自古以來凡欲興帝國以擴充版圖者,畢先注意與此(警察),拿破侖一世如此,普魯士帝國也如此”。“一國乃一家,政府乃父母,人民乃子女,警察乃其保姆,警察是預防國家發(fā)生疾病的一種手段。頑惡之民不知政府之仁愛,動輒思變,政府為民之父母,雖子惡父母之教,焉有弗施與子者?豈有聽任幼兒自由者。”他的思想典型的反映了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態(tài)度,由于他的努力,早在明治初期,日本就變成警崗遍布全國的警察國家。西鄉(xiāng)隆盛因為和 大久保利通政見不合辭職回鄉(xiāng),就是他派遣間諜進入 鹿兒島,終于成為引爆 西南戰(zhàn)爭的導火索之一。戰(zhàn)后,他特別注意政治警察,1879年他再次訪問歐洲研究警察制度,因病回國,未及死去。后來他被稱為日本警察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