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道殿

    道殿

    道殿(1056年11月~1128年9月),生于遼清寧二年,俗姓杜,字法幢,山西云中(今山西省懷仁縣)人。作為漢傳佛教首創(chuàng)顯密二宗圓通之法的開山鼻祖,他同時也是準提法門的締造者,也是準提信仰的傳承者,道殿在世界佛教界都有著與大唐玄奘和鑒真兩位高僧同等的地位。

    道殿幼年在位于山西懷仁縣海北頭鄉(xiāng)高鎮(zhèn)子村的龍泉寺出家。15歲學(xué)習(xí)律學(xué),青年拜名師修行于燕京(今北京)白塔寺,后來四方參學(xué),博達多聞。道殿一生專注于顯密圓通的研究和實踐,影響甚大,著《顯密圓通成佛心要》四卷,是其思想的代表作品,并把準提法作為圓融顯密的主要法門,遼道宗因此賜予他“顯密圓通法師”之號。晚年隱于河北蔚縣之金河寺,遼延慶五年(1128)九月,道殿圓寂于金河寺,終年72歲。


    人物生平

    道殿,俗姓杜,遼代佛學(xué)大師,生于遼清寧二年(1056)十一月,卒于遼延慶五年(1128)九月。道殿原籍山西云中(今山西懷仁),幼時家境清貧,遼咸雍元年(1065),9歲的道殿在龍泉寺(位于今山西懷仁市海北頭鄉(xiāng)高鎮(zhèn)子村)出家受菩薩戒。遼咸雍七年(1071),15歲的道殿到中京參學(xué)佛法,后又至燕京今北京西城妙應(yīng)寺),從名師沙門首道受教。遼大康九年(1083),27歲的道殿到河北蔚縣任金河寺主持,并開始創(chuàng)作撰寫轟動世界佛教界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大安四年(1088),《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四卷問世,道殿當時已成為對佛學(xué)具有較深造詣的高僧,名聲大噪。遼壽昌二年(1096),道殿被遼道宗接見,受封“顯密圓通法師”稱號,駐錫于永安寺(今白塔寺)傳播密宗,舉揚宗風(fēng)。遼昌壽三年(1097)三月十五日,親自主持修建“釋迦舍利之塔”,內(nèi)有舍利二十粒,香泥小塔兩千,無垢光陀羅尼經(jīng)五部。遼壽昌五年(1099),43歲的道殿離開永安寺,回到河北蔚縣金河寺,同年7月,遼道宗耶律洪基親臨該寺與道殿會面。遼延慶五年(1128)九月,道殿于金河寺圓寂,享年72歲。

    佛門領(lǐng)袖

    道宗之時,講論《大日經(jīng)》及其《義釋》的風(fēng)氣很流行,有一批專門講論此經(jīng)釋為特長的義學(xué)僧,有名者授之以講主的名銜,如辯慧大德賜紫沙門蘊潛就被稱為“講《神變》口(經(jīng)或主)”,興宗、道宗之時,講論《大日經(jīng)》及其《義釋》最為有名的就是覺苑,皇帝命他開講《大日經(jīng)義釋演密抄》的法會,名僧大德一百余人請求覺苑抄解《義釋》,可見覺苑之影響和名望,而道殿17歲左右到燕京學(xué)佛,就從師于覺苑和沙門首道。

    在從沙門道首學(xué)習(xí)時,道殿融合佛教諸家如法相等宗所長,形成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主張如來顯密同說,龍樹顯密雙弘,倡導(dǎo)顯密圓通。

    與佛教密教相對而言,顯教是以語言文字闡明佛教教義的教派,當時的凈土、華嚴、天臺等諸宗皆屬顯教。而準提法門從唐開元年間由善無畏﹑金剛智等引進之后,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密宗至遼代以華嚴宗倡率的密法得到空前鼎興的發(fā)展,時至今日已在中國流傳千余年而不朽。

    當時密教包括密教義學(xué)和新譯瑜伽密教尤其在遼代極為盛行,傳統(tǒng)的密教信仰在民間已經(jīng)得到普及,其顯著特征是“遙承唐密,近取新傳,融會華嚴之學(xué),倡導(dǎo)顯密圓通。從此,顯密兩宗之間有了門戶之爭,持人長短,更相嫌恨,至數(shù)百年而未已。面對顯密兩教之間的不斷爭論,有幾位大德坐不住了,于是站出來調(diào)和矛盾,他主張“如來顯密”同源共流,倡導(dǎo)顯密圓通,以求殊致同歸。他們就是以道殿和覺苑為首的幾位高僧,其中道殿法師尤為著名。

    道殿

    遼大康九年(1083),27歲的道殿到河北蔚縣任金河寺主持,并開始創(chuàng)作撰寫轟動世界佛教界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大安四年(1088),《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四卷問世,道殿當時已成為對佛學(xué)具有較深造詣的高僧,名聲大噪。

    在很多佛學(xué)著作中一般將道殿依照道宗命賜的“顯密圓通法師”而尊其為“法師”的較多,也有尊其為“大師”的。道殿在遼代就已經(jīng)被尊為法師,這說明那時的道殿已經(jīng)在佛教界有顯著的成就和至高的地位。那么經(jīng)過元明兩朝準提法門的傳承和發(fā)揚,以及取得的奇跡般的成果,道殿不僅僅是法師了,他足以可被尊為祖師。

    獨立學(xué)者、知名作家殷謙認為,尊道殿為祖師的理由有三:首先,如我在開始所說的,準提法門從唐開元年間引進之后,當時法界中只知大日如來,不識觀音準提,而到后來在道殿顯密圓通思想的影響下,準提信仰及其法門在元明兩代得到超前軼后的發(fā)展,盛況崢嶸,如:“至如諸佛菩薩充滿剎塵,獨有觀音與準提之救世最為靈驗。而法界中,亦無一人不知有觀音與準提者……”(《佛母準提修懺儀序》,明·天界覺浪),又如:“準提菩薩近百余年前稍知趨向,今則遍宇內(nèi)仰威神,幾與補陀競爽。”(《遍行堂集·<準提閣記>》,清·澹歸今是)密教至遼、元兩代已取得占領(lǐng)佛教“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

    其次,密教的崛起使已經(jīng)根深蒂固的顯教大為不滿,當時顯密二教盎盂相擊,互剝痛瘡,到了冰炭不相容的地步。自此有諸多僧人試圖緩和顯密二教的關(guān)系,但是收效甚微,直到道殿所著《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問世,才使這一嚴峻而尷尬的局面發(fā)生根本性扭轉(zhuǎn),他屏棄經(jīng)說,別出新意,提出了顯密雙修,妙道圓通的著名思想,他在《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稱:“顯密之兩途,皆證圣之要律,入真之妙道。”道殿成功調(diào)解了顯密二教之間的矛盾,并得到佛教界的認同,顯密得以圓融而風(fēng)靡至今,道殿功不可沒。

    道殿祖師在中國佛教史上可謂是一位影響力巨大的標桿性人物,由其傳承并弘揚的準提佛母在他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問世之后才得以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發(fā)揚光大,尤其從元明伊始至今家喻戶曉,天下聞名,舉世無雙,而他一手締造的準提法更是領(lǐng)異標新,獨樹一幟,成為佛教經(jīng)典中不可復(fù)制的寶貴玄籍,正如呂建福所說,這部著作是道殿“自修密部,并無師承”。后來以《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所新創(chuàng)準提法為依據(jù)的相關(guān)著作又相繼問世,并融入更多華嚴、凈土、天臺、禪宗等思想精華,這使《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更具中國漢地佛教之特色,成為佛教“中國化”的師模和典范,該書主張“密教準提法”和“顯教華嚴學(xué)”雙修兩不誤,可以說個主張滿足了所有僧徒的心愿,在當時非常流行,《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影響深遠,幾乎取代了唐代所有關(guān)于準提佛母的佛教典籍,可謂是祖師立教,代代相承。

    道殿最后歸隱于五臺山金河寺,潛心著述,終將一生言行結(jié)集成《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五臺山是指東五臺山,是河北省蔚縣境內(nèi)小五臺山。小五臺山是道殿一生活動的主要之地,在此弘揚顯密圓通之法,教授弟子,一時形成極大的影響,其顯宗思想歸為華嚴宗,并融顯密于一法——準提法門。

    在修法方面,佛教界以持誦準提咒為法門的修行者,也頗有其人。道殿的親授弟子陳覺和性嘉就是著名的代表,也是繼道殿之后的準提法門的傳承者之一。能海上師是近代顯密圓通的著名愛國高僧;禪門學(xué)者南懷瑾的門生之一、臺灣十方禪林開山方丈首愚法師以弘揚《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一系的準提法著稱于時;此外,位于山西省懷仁縣的道殿禪修院和準提文化研究院,以及尊立的全球最高的準提佛母銅像,也逐漸被佛教界所知,懷仁縣還有一寺院以此一菩薩為名,號曰“準提寺”,修建準提寺和尊立準提佛母銅像,以及創(chuàng)辦道殿禪修院、準提文化研究院的人是立志于傳承和弘揚準提法信仰的居士吉祥金剛,俗姓王,名紅兵,致力于創(chuàng)建實體和研究準提文化,以傳承準提信仰。從整體看來,準提法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似有愈來愈盛的趨勢。

    人物評價

    主要成就

    道殿的顯密圓通思想流布極為廣泛,而且對后世的影響深遠。對于佛教來說,心要法門是修行和實踐的先決基礎(chǔ),它的確立意義重大,修行者只要明白了到達毗盧法界的心要,方能具體修行“普賢行!。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道殿祖師非常重視修行應(yīng)用學(xué),也就是在修行過程中通過具體的辦法來達到實際效用。為此,道殿提出如何修“普賢行海”的具體次第,其內(nèi)容包括五種密教修行“觀門”:“諸法如夢幻觀”、“真如絕相觀”、“事理無礙觀”、“帝網(wǎng)無盡觀”和“無障礙法界觀”,《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所述的“觀門”以“無障礙法界觀”為首作為法界統(tǒng)觀之舵盤,尤其是 “帝網(wǎng)無盡觀”的修行方法格外引人注意,內(nèi)容包括密教的修行五門:“禮敬”、“供養(yǎng)”、“懺悔”、“發(fā)愿”和“持誦”。于持誦門中,修行者閉目,靜心,排除雜念邪思,繼而“想盡虛空遍法界塵塵剎剎,帝網(wǎng)無盡三寶前,各有帝網(wǎng)無盡身。每一身各持帝網(wǎng)無盡真言教法、諸佛菩薩名號!比缒蠎谚壬f:“每堂一上座,腿子收好,身心稍稍清凈一下,然后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同時遍滿時間空間,傳法師尊亦遍滿十方三世,每一佛菩薩三寶面前都有我在禮拜懺悔!保ā稄钠召t行入三摩地》,南懷瑾講述)顯密圓教,在事事無礙、重重?zé)o盡的身持誦念中才能得到最終的圓滿。顯密圓通思想大受歡迎最重要的原因是道殿祖師將準提法門“中國化”,使得這種修持法門更接地氣,他所推崇顯密平等,無高下之分,尤其重視準提法,只要有心修持,人人皆可成佛,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頭百姓,只要持誦密總神咒,都可滅障成德,繼而超凡入圣。道殿說:“今密教中,說以超凡入圣也答云今密教中說。以真言不思議力。令凡夫三業(yè)同如來三業(yè)而得持誦。又密宗神咒。若據(jù)所知所解。即唯是諸佛境界。今位因凡夫。雖非知解但當持誦。自然滅障成德超凡入圣也!
    道殿的意思是雖然密咒意境很高,但作為凡夫俗子也是可以持誦的,只要用心持誦,所獲功效與顯教修行的成就一樣,沒有什么差別。道殿祖師對修行由顯入密的觀點和思路,彌補了準提法如《七佛俱服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法》中所倡導(dǎo)的“重視行持”而“少談理論”之偏頗,使佛教修行者將目光紛紛投向密教,側(cè)重于道殿祖師大力弘揚的準提法門。
    其次,道殿為弘揚準提信仰,為一切人大開綠燈,打開方便之門,使密教往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時間普及到了民間,家傳戶誦,香火不絕。道殿強調(diào)修持準提法門可“不擇染凈”,如:“三為準提不擇染凈得持誦故,不問在家出家,飲酒食肉,有妻子等,皆持誦,不同余咒,須要持戒,方得誦習(xí)。”(《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遼·道[辰殳]撰)道殿的這一觀點也并非沒有依據(jù),在唐代僧人善無畏的譯本《七佛俱服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法》和三藏沙門無畏所譯的《七俱服獨部法》之中,就有“不共說法”,如:“佛言此咒印能滅十惡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具戒清潔速得菩提。若在家人?v不斷酒肉妻子。但依我法無不成就。”也就是說,不必非要持守清規(guī)戒律,只要虔誠依照七佛俱服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法》和《七俱服獨部法》,以及道殿所提出的成佛心要修習(xí),便可成佛。再看道殿對此解釋:“今為俗流之輩,帶妻挾子,飲酒吠肉,是其常業(yè),雖逢僧人教示,習(xí)性難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議法救脫,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
    因為有清規(guī)戒律的門檻限制,對于那些在家的,并且人有妻有子的,甚至于吃肉飲酒的,修習(xí)佛教這種圣神莊嚴的事他們也許想都不敢想,雖然有心向佛,終因諸多禁忌而退縮了,這就是之前佛教不能進入普通百姓家的重要原因,而道殿的準提法修行出臺之后,情況就不一樣了,門檻被砍掉,使更多人進入佛門,成為俗家弟子,可見為了普度眾生和弘揚佛教,道殿刻意經(jīng)營,可謂是用心良苦。

    正如獨立文化學(xué)者殷謙在其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文章《道殿祖師顯密思想簡論及其籍貫考》中所說的那樣:“我們通過道殿祖師而熟知準提佛母,準提佛母是諸佛法之源,她是一切佛和菩薩修行所必持的儀軌,是進入諸法門中的第一道門,知名文化學(xué)者殷謙在其有關(guān)準提文化的研究論文中有這樣的描述:“準提佛母是諸佛諸菩薩之母,這里的母指的是母體,是萬法的源頭,諸佛諸菩薩修行首先要從準提法入門,她就好比英文26個字母,沒有這26個字母,整個英語就無從談起。所以說,準提佛母是諸佛之母,準提法門是萬法之門!睖侍岱鹉钙斩缺娚娜蕫,更給人們以美好的想象和撫慰,來到這里,在準提佛母銅像下瞻仰佛母慈祥的面容,感悟人生的真諦,無論是生活里的沉重,還是追求中的失落;無論人生挫折,還是情感空虛,都會在與佛母默默的交流中得到慰藉,獲得溫暖和力量以及希望!

    道殿故里

    山西省懷仁縣是佛教界領(lǐng)袖、遼代圣僧道殿祖師的故鄉(xiāng)。作為漢傳佛教首創(chuàng)顯密二宗圓通之法的開山鼻祖,他同時也是準提法門的締造者,傳承準提信仰第一人,道殿這個名字在世界佛教界有著與大唐玄奘和鑒真兩位高僧同等的地位,道殿祖師無疑為自己的家鄉(xiāng)懷仁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

    2015年,赴北京、河北蔚縣進行考古研究,考證得出佛教準提信仰傳承者、《顯密圓通成佛新要集》作者道殿祖師籍貫為山西懷仁人,殷謙首次提出“文殊道場在五臺,準提道場在懷仁”的說法,并多次提議山西懷仁縣應(yīng)大力發(fā)展以大元歷史為依托的文化產(chǎn)業(yè),其次懷仁還應(yīng)發(fā)展佛教旅游產(chǎn)業(yè),“梵天凈土,圣地懷仁”——懷仁可以稱得上是“大遼圣僧故里,準提佛母之都”。

    道殿紀念館、道殿禪修院坐落于懷仁縣金沙灘民俗文化生態(tài)旅游園區(qū),整個景區(qū)共分為“準提佛母銅像景區(qū)”、“佛教文化禪修區(qū)”、“文化村生態(tài)公園游憩區(qū)”、“民俗村飲食娛樂休閑度假養(yǎng)生區(qū)”四個區(qū)域,融為一體,相映成趣。

    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六,這里都要舉辦隆重的準提佛母盛大法會,四方游客,興會而至,云集懷仁,瞻仰朝拜準提佛母,祈愿風(fēng)調(diào)雨順。清晨,在眾人的簇擁下,高僧嚴格按照宗教儀軌,手捧佛母金身,沿著青石古道徐徐前行,供兩邊的廣大游客信眾頂禮膜拜。一路上,僧眾誦經(jīng)聲此起彼伏,氣氛肅穆而凝重,使這座全世界唯一準提道場沐浴在天籟般的梵音中,沉浸在圣僧獻身于佛文化事業(yè)的凄美而悲壯的故事中,震撼在穿越歷史時空的浩然正氣里。

    準提佛母成為一個以慈善仁愛為本的化身或符號,她所展示的是人間大愛,是和諧之愛。

    這里有道殿紀念館、準提院、道殿禪院,包括彌勒殿,其中包含鐘鼓樓、放生池等景觀,還有準提殿,其中包含善緣互助中心以及大雄寶殿等景觀。道殿祖師故里,并不僅僅是宗教的圣殿,而更是普通人的天堂。

    道殿禪院中的石山嶙峋有致,龍泉甘甜凜冽。據(jù)史料記載,懷仁人道殿祖師自幼在龍泉寺出家,因龍泉寺早已化為塵緣,而這里的道殿禪院正是龍泉寺,可以想象到當時少年的道殿在這里出家,每日持誦準提真言,最終成為一代宗師而聞名于世,他為國盡忠造福百姓,深受人們愛戴。

    這里歷史文化厚重,準提院和道殿禪院,自然秀美,順水而勢。綠樹叢中隱現(xiàn)的紅墻碧瓦,隨風(fēng)飄來的晨鐘暮鼓,以及僧人抑揚頓挫的誦經(jīng)聲,讓人感慨歲月雖然無情流逝,而民族文化薪火傳承,源遠流長。多次受到遼道宗皇帝接見,并被元朝皇帝忽必烈尊為上師的懷仁人道殿祖師,則以其傳承和弘揚準提信仰、締造準提顯密圓通法門而聞名于世,這里尊立著世界最高的準提佛母銅像,屹立著道殿禪院,和道殿紀念館,在宏大、華貴和莊嚴之中,體現(xiàn)出繁華隆重的佛家氣派,那更是一種千年文化所浸淫出來的壯美。

    準提院里的法像各具情態(tài),栩栩如生,天上人間,梵音繚繞,那是一種超凡脫俗的佛家仙氣,而準提書院由全國諸位高僧大德與文人騷客親筆題寫的書畫作品,妙筆抒真品,寶墨耀佛門,因而被稱之為“準提門下皆佛子,東來紫氣成仙畫”。

    姓名小考

    由于“道殿”這兩個字和他的著作《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出世的時間說法不同,故而爭議不斷,從以下列舉的記載來看,作者的署名以及其年代舛訛百出,使人不知所以。

    《大正藏》(第46冊目次、《昭和法寶總目錄》第1冊500頁-680頁),《勘同目錄》及《著譯目錄》所載:“元·道[厄殳]”;《磧砂藏、嘉興大藏經(jīng)分冊目錄、分冊目錄、分類目錄、總索引》(208頁,1998年臺北,新文豐版)等目次又:“唐·道[厄殳]”;《佛教大藏經(jīng)總目錄、索引》(538頁,1979年,臺北佛教出版社)又:“宋·道殿”;《嘉興大藏經(jīng)》(32冊,171頁,1988年,臺北新文豐版)之《閱藏知津》(卷四二)《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條:“宋·北遼金河寺沙門釋道[厄殳]”;《祀正藏經(jīng)目錄索引》(《祀正藏經(jīng)》第70冊,1980年,臺北新文豐版)《目錄》100頁作:“道殿”,而《索引》181頁又作“道[厄殳]”;呂澄《新編漢文大藏經(jīng)目錄》(《呂澄佛學(xué)論著選集》卷三,1883頁,1991年,齊魯書社)又:“遼·道[辰殳]撰,應(yīng)歷八(九五八)”。

    以上作者署名之不同,其中《磧砂藏》所載“唐·道[厄殳]”,顯然此版本最早。翻遍各種字典辭海都查不出這“厄殳”或“辰殳”字來,也不知此二字應(yīng)作何注音,于是,在后來我所見的凡涉及這二字者,皆用“厄”和“殳”或“辰”和“殳”來組合,在發(fā)表或出版論文和論著時,往往將其名稱寫成“道(厄+殳)”或“道(辰+殳)”。想來作者手稿字跡或為草書或行書,較難辨認,以至在印刷時仿刻一個生僻字,不知出何經(jīng)典。分析認為人一般不會用一個字典和辭海中都查不到的字來作名字,可以推測“道辰殳”或“道厄殳”應(yīng)為作者之法號。

    籍貫小考

    經(jīng)過學(xué)者殷謙詳考,他認為佛教準提信仰的傳承者、佛教圓融顯密的主要法門《顯密圓通成佛心要》的締造者道殿祖師正是山西懷仁人。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作者為五臺山金河寺沙門道殿,其弟子釋性嘉在后序中介紹:“諱道殿,字法幢,俗姓杜氏,云中人也。家傳十善,世稟五常,始從齠齔之年,習(xí)于儒釋之典。天然聰辯,性自仁賢。博學(xué)則侔羅什之多聞……恒思至理匿在筌蹄,每念生靈懵于修證。由是尋原討本,采異搜奇,研精甫僅于十旬,析理遂成于一卷,號之曰:《顯密圓通成佛心要并供佛利生儀》。”又據(jù)《大正藏》(<四六>本)陳覺(遼道宗時任宣政殿學(xué)士等)在該書序中介紹:“今顯密圓通法師者,時推英悟,天假辯聰,髫齓禮于名師,十五歷于學(xué)肆,參禪訪道,博達多聞,內(nèi)精五教之宗,外善百家之奧……因是錯綜靈編,纂集心要,文成一卷,理盡萬途……可見遼代高僧道殿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重要地位。

    《京西門白塔因緣志》、《辨?zhèn)武洝返仁妨现杏涊d道殿自幼在龍山寺出家,后來徙居燕京(今北京)的永安寺,晚年時歸隱河北蔚縣的五臺山,于此處的金河寺完成了《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這一佛教顯密的經(jīng)典著作,并示寂于此。道殿法師是山西懷仁人的依據(jù)有二:

    一、《<顯密圓通建舍利塔記>補續(xù)》:“道殿,字法幢,俗姓杜氏,云中人也。弟子性嘉云:u2018家傳十善,世稟五常u2019,始齔入龍泉寺沙門,十五,乃訖息三臺清涼寺,持誦準提真言不釋,次誦一字大輪咒不闋! 由此說來,道殿祖師出生于懷仁縣一個信奉佛教的儒門世家,自幼時就出家持戒,謹承修習(xí)儒學(xué)及佛學(xué)經(jīng)典,參禪訪道,曾隱居清涼山研習(xí)大藏經(jīng)。

    這里所指的三臺清涼寺正是位于山西懷仁縣的清涼山清涼寺。乾隆《蔚縣志》(卷五):“五臺山在城東一百里,其山五峰突起,俗稱小五臺,又東五臺,以別于晉之清涼山。”《明史·地理志》:“懷仁在大同西南,西有清涼山,南有桑干河!庇帧稇讶士h新志·形勝篇》:“舊志云:u2018懷仁黃花聳其前,三臺擁其后,東映鎮(zhèn)海,西噓峪口u2019”意為懷仁有黃花嶺屹立在前,三臺山環(huán)擁其后;東臨鎮(zhèn)海(今位于懷仁縣海北頭鄉(xiāng)高鎮(zhèn)子村,舊為鎮(zhèn)海堡,古時有海,名曰鎮(zhèn)海,海北頭由此而來。),南有桑干河。懷仁縣民間有“先有三臺山,后有五臺山”之說,三臺山即清涼山,傳說文殊菩薩赴山西五臺山弘法途徑這里時曾營駐于此傳法,所以清涼山也是文殊菩薩的第一道場。

    二、龍泉寺位于今懷仁縣海北頭鄉(xiāng)高鎮(zhèn)子村,據(jù)《懷仁縣新志》(清光緒三十二年)記載:“龍泉寺在鎮(zhèn)海堡,舊名龍山寺,唐時建!庇纱丝梢姡赖罘◣煶錾趹讶,幼年在懷仁出家,青年修行于燕京,晚年示寂于河北蔚縣之金河寺,此一點毋庸置疑。《漢書·地理志》:“云中郡有沙南縣!贝藶樵浦锌h之前身,《遼史·地理志》記載,“懷仁縣本漢沙南縣”,東漢末并為云中一縣,又名云中城,置云中鎮(zhèn),這就是懷仁縣之前身;北魏時縣廢,遼時析分云中縣,置懷仁縣,金初仍為懷仁縣,至“金貞祐二年五月升為云州”,“元仍改懷仁縣。”(懷仁縣新志<清·光緒三十二年>)。

    地理位置搞清楚了,就不難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道殿祖師是大同人的說法其實是佛學(xué)者的一種誤讀,由于后來的佛學(xué)家在凡涉及道殿的文字中,見道殿弟子釋性嘉在《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后序中提及道殿乃是“云中人也”,便皆誤解為大同人,并在此句特別如是注解,一誤而百錯,如是將錯就錯下去,這種失誤并非一例,此前更有佛學(xué)家南懷瑾先生將道殿祖師誤認為是唐時人,似乎他對道殿的名諱并未詳考。可見史家之豕虎傳訛以及學(xué)者之重紕貤繆,對治學(xué)和研究的負面影響也非同一般。

    立佛母金身碑

    縱覽天下名山沃壤,惟釋氏所宅者居多。豈重巒疊嶂、川岫蘊靈,以致之歟? 抑亦佛神非幽境不足以居之歟?稽考經(jīng)籍,如文殊道場之五臺、地藏道場之九華、觀音道場之普陀、普賢道場之峨眉、迦葉道場之雞足、法華圣地之天臺、禪宗祖庭之嵩岳,皆風(fēng)景名勝,悉為梵天之宮。雖遭塵劫,廢徹修葺,然不泯絕,恒若神為之祐翊。

    雁北懷仁,山嶞嵯峨。其西二十里有峰巒,層巖疊巘,名曰清涼山。聞悉釋迦涅盤,文殊東往經(jīng)涉此山,現(xiàn)身說法,化及群眾三月有余,諸天庇佑,以成勝會。文殊師利所過之處,清水取之不竭,紅糜朝種夕收,金牛駕轅轢山。佛光鴻顯,天造神韻,文殊因曰:“妙又分三氣,靈山始清涼”,故又名曰其三臺山。然文殊師利覺斯地陿促,不能以容眾善,因往五臺山啟建道場。

    遼興宗景福間,有僧見此天然錦壤,乃創(chuàng)大剎,名曰清涼寺。懷仁人道殿始齔入龍泉寺沙門,十五乃訖息三臺清涼寺,持誦準提真言不釋,次誦一字大輪咒不闋。元至元間,元世祖忽必烈乃敕命于此壘甃而成塔,名曰華嚴塔。至元十二年,忽必烈感通道殿授記,敕命于圣僧故里懷仁建白衣寺及白塔以奉安。陵谷變更,薦罹騷驛,清涼寺?lián)p于兵燓。至元間,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復(fù)建,復(fù)毀于季世之亂,文殊院圮陒已久,蓋不知其幾。至大清咸豐間,知縣趙德漳修營興建,今殘垣雖存,翳為蕪曠。

    今朝后繼,雁北徒眾企寂興作,鼓勁振勵。有準提居士吉祥金剛輩,俗姓王,名紅兵,素尚佛乘,好修善果,夙聞道殿少年禮佛圣跡,因殫精謁贊,屢詣三臺。見舊址石幢俱在,而動輒禮宜梵,遍睹靈光煜爚,或于光中見蘭提鷲剎及法筵錦繡,三臺圣境;或見佛影、菩薩及羅漢冉冉,移持不滅;或見準提佛母之丈六金身莊嚴寶相;或見道殿祖師盤磴于寶塔法祀禮誦。于是乎虔祗顥天而贊,嘆曰奇哉!是今,準提居士吉祥金剛與諸眾緇侶乃發(fā)宏愿,曰:準提傳人道殿祖師修習(xí)之所,千年圣跡如斯,吾儕既為準提弟子,何忍視其隳隤而不憫乎?乃即移故基于此,夷泯坎窞,清弭穢薈,立誓興復(fù)準提為己責(zé),縱萬死疇敢背貳。

    不負亡師道殿之幽托,銳志以圖準提復(fù)興,自籌資金尊立準提寶相,奔走謁曰:佛母靈跡,寶像方興,遂罹災(zāi)變,仰賴十方檀越同結(jié)勝緣。四海僧眾聞之忻然,可謂得道者多助也,一時從者千人,有貧者施力,富者舍財。戮力齊心,剸治蕪薉,輦運礫石,夷其堙坎。匠作雕斲于石,陶長圬墁于壁,立準提金身于正中;護法有所,金剛有位,祖師有堂。

    髹餙藻繢,甫當完粹,逾月訖功。梓匠尊立準提佛母金身,高十二丈七尺。寶蓮之下又建數(shù)楹,浮圖、寮房、墻屋之置,不一而足,六檀合福,輪飾煥奕;法器、旙蓋、佛音之設(shè),不一其具,篁矗電煜,梵鈴清昶。前有孔雀,金剛在后,諸佛加護。藻映梅梁,蓮座華嵌;座前修階筑臺,兩掖立小閣,建修持窟數(shù)間,內(nèi)奉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左右列文殊、普賢二大士,旁侍梵釋天神、香燈侍者。禪堂閉關(guān),雙修;;閣間廊宇為法堂,左居觀音、羅漢,右奉準提佛母、地藏十王。青燈黃卷,長齋繡佛。層樓廣殿,棟寺翠飛;瑞華寶樹,玉底金池;橠題宏廓,藻扃華甍;金碧交映,云日相輝,誠北方禪林之冠。

    佛母金身之外,締建龍泉寺。紅蓮鮮鮮,流水潺潺,寶殿巍巍,重堧峨峨,內(nèi)奉準提傳人道殿祖師。窅窅翳翳,奕奕堂堂,其境之幽夐,殆難述録,雖江南福地亦莫過于此,宜乎圣僧所棲,絕塵脫俗者之所隱也。

    周眄寶座之后,碑碣法幢林立,修佛之路坦蕩。法眷碑、鏡壇碑指歸于真門根源,矧惟道殿祖師顯密圓通之準提法門勒之貞石,以垂不朽。此成佛之顯密兼學(xué)心要至理,慶逢盛世,教乘之化熾炎,佛法當興,歸于至化,眷此梵界之寶,鐫镵于碑文,裨益萬方,恭愿法輪常轉(zhuǎn),佛光普照,六合時邕,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壽年豐,國泰民安。

    自今懷仁宗風(fēng)始振耀,宏施法雨之潤澤斯民,同享太平,何僭之有哉?惟愿俾來者知興建之艱劬,終始嗣續(xù),傳于永世。薦以頌曰:梵天凈土,圣地懷仁。景星慶云,峰巒嵬嶪。曼殊室利,曾茲駐錫。圣僧故里,佛母之都。圣跡猶存,神光赫奕。北創(chuàng)梵宇,準提法窟。宗教之傳,山川改色。傳祚綿綿,彌萬斯年。

    ( 歲在乙未年戊子冬月初九,殷謙于懷仁撰)

    歷史典故

    忽必烈進駐北京,在塔里發(fā)現(xiàn)了這枚“至元通寶”的銅幣以及置于凈瓶內(nèi)的道殿法師的舍利,當時元與南宋對峙,尚未統(tǒng)一,而銅幣上的“至元”二字正是元代的年號,這讓忽必烈大為驚詫,悟出原是道殿法師為他授記。

    明萬歷《順天府志》(卷二)記載:“妙應(yīng)寺有敕建碑!边@里所指的敕建碑,正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間由如意祥邁長老奉敕撰寫的《圣旨特建釋翹舍利靈通之塔碑文》的刻石。道殿法師在臨終前修建了“釋迦舍利之塔”,內(nèi)置舍利二十粒,香泥小塔兩千,無垢光陀羅尼經(jīng)五部,“至元通寶”銅幣一枚。明崇禎初劉侗、于奕正所撰《帝京景物略》記載:“至元八年,世祖發(fā)視之……瓶底一錢,錢文至元通寶四字也。世祖驚異,乃加崇飾銅網(wǎng)石欄焉”。

    人物評價

    在中國佛教史上地位極高道殿祖師是山西懷仁人,他品格極其清高,可謂是塵外孤標,獨步云間,由于道殿祖師對準提法門的大力宣揚,這對此后準提信仰的流行和興盛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道殿法師的舍利塔在永安寺,即今北京白塔寺的白塔,法門寺隱沒于唐代,而白塔寺流芳至今,可見準提法感應(yīng)之大,不可思議。(獨立學(xué)者 殷謙)

    準提佛母形象

    準提,又作準胝、準泥、準提觀音、準提佛母、佛母準提。意譯作清凈,是護持佛法、并為短命眾生延壽護命之菩薩。禪宗以準提為觀音部之一尊,深加尊崇。日本臺密以準提入于佛母中,以為佛部之尊。日本東密則以準提為六觀音之一,攝于蓮華部中六觀音(千手觀音、圣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準提觀音、如意輪觀音)中。蓋觀音分入六道,為濟度眾生之應(yīng)化身。位于胎藏界曼荼羅之遍知院,身著輕羅綽袖之衣,腰系綬帶,手腕佩以白螺,呈十八臂三目之相。在《白寶口抄》卷第六十中的準提法,記載著準提佛母形像的象征意義,下分別解說其意義:

    1.身體黃白色:黃色表地大,地大種子字為u2018u2019,代表胎藏界;白色代表水大,水大種子字為u2018u2019字,代表金剛界。準提菩薩的身體黃白色是表征其理智不二、定慧一體的緣故,有諸佛能出生萬德之義。

    2.種種莊嚴其身:準提菩薩以種種莊嚴其身,腰著白衣,衣上有花紋,身著輕羅綽袖天衣,以緩帶系腰,以朝霞絡(luò)身,身有白輕羅棉之紋。此種種莊嚴,象征以種種塵沙法為莊嚴,那也是象征凡夫以菩提為煩惱,而菩薩則以煩惱為菩提。

    3.身像周圓光明光焰:菩薩身像光明光焰,象征能以智慧光明破除妄心黑闇。

    4.以白螺為釧(手鐲):印度以白螺為寶的緣故,所以以白螺為手釧,而因為螺具有張顯說法的意義,準提菩薩又為釋迦牟尼佛化現(xiàn),專表說法。白色是表白凈大悲,白螺的音聲更是殊勝,所以以白螺來表示廣弘佛法。

    5.具有三目:準提菩薩的臉上有三個眼睛,表示理、智、事三義,或表佛部、金剛部、蓮花部。又表具足佛眼、法眼、慧眼;又表不縱不橫,三諦一如平等的涵義。

    6.左右上二手作說法相:左右上二手作說法印,是表此尊于六觀音中,主要以度化人道為主,他能破三障,示現(xiàn)三眼之智,來說法利生。

    7.右第二手結(jié)施無畏。河艺莆甯种搁_立,表五智的光明,施予一切眾生無畏。由于此尊以人道化主,于娑婆世界號施無畏者,能布施一切眾生無畏,以此手表大悲深重。

    8.右第三手持劍:表示能以智慧劍來降伏四魔三障,破除三毒、五欲等煩惱。

    9.右第四手持數(shù)珠(念珠):數(shù)珠代表智慧,亦表轉(zhuǎn)*輪之義。而數(shù)珠的母珠頭象征本師阿彌陀佛,數(shù)珠線端為觀音,這是以觀音大悲力為線端,來貫穿一百零八種的煩惱,每轉(zhuǎn)一珠,斷除一煩惱的緣故,能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修正成就一百零八種三昧。一一皆具足諸法妙德神力不可思議,一一悉具足無量身、口、意本誓三昧。

    10.右第五手持u2018微惹布羅迦果u2019:u2018微惹布羅迦果u2019有說吉祥果,他的形狀青圓,又或有一說石榴,表圓滿萬行萬善的種子,彰顯佛果圓滿功德的意涵,而佛母尊多持此物,以其子多的緣故,表能出生諸佛之義。

    11.右第六手持鉞斧:鉞斧能摧破一切,以此來表征準提菩薩能摧破無明與難斷的惑障,沒有余漏。

    12.右第七手持鉤:表示能鉤召一切眾生,令入本有內(nèi)證的法界宮。又表此尊具有召入如來寂靜智德的緣故,所以持鉤。

    13.右第八手持跋折羅(三股金剛杵):u2018跋折羅u2019即:三股杵,表能摧滅貪嗔癡三毒,彰顯三部諸尊,是三部佛母。

    14.右第九手持寶鬘:寶鬘是貫穿花葉所串成的花鬘,表萬德莊嚴之義,具平等性智的功德。

    15.左第二手持如意寶幢:如意寶幢,表高立清凈菩提心的寶幢,對無福慧的貧乏眾生,施予滿足世間及出世間的愿求。

    16.左第三手持蓮花:開敷的紅蓮花是人人欣愛之色,因此尊是度化人道之主,所以特別以手持蓮花來表此特德。又因蓮花表自性清凈的緣故,代表一切諸法自性清凈的意義,能清凈人界中的三毒五欲等一切非法的事。

    17.左第四手持澡罐:澡罐是指水瓶,瓶表能盛滿一切物之義。指準提菩薩能出生三部諸尊的特德。

    18.左第五手持索:索是指罥索,罥索表能降伏惡魔,所佛教中的忿怒尊大都持索。由于準提菩薩能系縛難調(diào)伏者,不令傾動,引入本有的佛智。

    19.左第六手持輪:輪是轉(zhuǎn)動摧破之義,代表能破除二十五種生死流轉(zhuǎn)存有,輪回流轉(zhuǎn)寂滅,輪才停止。

    20.左第七手持法螺:表能演說諸法來利益群生。吹大法螺表能演說大法,作師a子吼時,山中野獸類皆被降伏,今以大螺聲表能降伏眾生一切煩惱或障礙。

    21.左第八手持賢瓶:此賢瓶也是準提菩薩的三昧耶形,代表智慧。賢瓶內(nèi)裝有甘露水,表示準提菩薩能以甘露水施予一切眾生,令其開敷本有覺性之花。

    22.左第九手持般若梵篋:般若梵篋表智慧之體,因為十方三世諸佛,皆依此般若智慧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義的緣故,準提菩薩為諸佛能生之母,所以手持梵篋。

    TAGS:
    名人推薦
    • 賴銘傳
      賴銘傳將軍生于1943年,福建省永定縣虎崗鄉(xiāng)虎西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事學(xué)教授,國防大學(xué)原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學(xué)術(shù)委員會委員。是我國著名戰(zhàn)略問題、國防和軍隊建...
    • 吳青
      中央歌劇院男中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1983年9月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xué)院聲樂系,同年成功舉行個人畢業(yè)音樂會以及在畢業(yè)劇目《波西米亞人》(La Bohaim..
    • 蔣其潤
      蔣其潤,2000年10月12日出生,中國圍棋職業(yè)棋手,初段。浙江湖州安吉人,聶衛(wèi)平葛玉宏圍棋道場學(xué)員,在2013年全國圍棋定段賽上以男子第14名定為職業(yè)初段。
    • 風(fēng)泉醉
      風(fēng)泉醉,筆名:實名馮勇,大陸90后作者。1990.2.25出生于四川簡陽蘆葭,字水泉。代表作品:斷想體同名小說:《幽冥錄——風(fēng)泉醉Fey小說集》;長篇:《三分之二滴淚水》...
    • 朵莉·普列文
      朵莉·普列文,美國、歌手兼詞曲創(chuàng)作人,也是個詩人,主要作品是《左起第三個女孩》、《小人物狂想曲》等。
    • 艾隆·凱利
      艾隆.凱利(又譯為“阿倫.凱利”)是美國偶像第九季(American idol season 9)第五名。在他5歲時曾因出生家庭貧困被姨媽收養(yǎng),并在姨媽的精心呵護下長大。艾隆從小就對..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