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護
婁護:西漢息鄉(xiāng)侯,生卒年月不詳。字君卿,齊(今屬山東臨淄)人。因為父親行醫(yī),所以小時候讀了不少醫(yī)書,后學經(jīng)、傳,任京兆吏。與谷永(字子云)同為成帝(前32—前7)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譚、成都侯王商、紅陽侯王立、曲陽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時)的上客,當時長安有說“谷子云之筆札,婁君卿之唇舌”,是說他豐辯。后舉方正,歷官諫大夫、天水太守、廣漢太守,封息鄉(xiāng)侯!白o卒,子嗣其爵(《漢書 游俠傳》)!濒斞赶壬幾豆判≌f鉤沉》:“婁護,字君卿,歷游五侯之門。每旦,五侯家各遺餉之。君卿口厭滋味,乃試合五侯所餉之鯖而食甚美。世所謂五侯鯖,君卿所致!睗h代 雜燴菜名“五侯鯖”,典出《 西京雜記》卷二:“五侯不相能,賓客不得來往。婁護豐辯,傳食五侯間,各得其歡心,競致奇膳。護乃合以為鯖,世稱五侯鯖,以為奇味焉!笔酚械涔蕣渥o養(yǎng)呂:“有故人呂公無子。歸護。護身與呂公、妻與呂嫗同食。及護家居。妻子頗厭呂公。護流涕責其妻子曰。呂公以故舊窮老。托身于我。義所當奉。遂養(yǎng)呂公終身”(《漢書 游俠傳》)。東晉 葛洪著《西京雜記》、宋代李昉等編《太平廣記》、李延壽撰《南史》均以婁護相稱;《婁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錄有“五侯上客;一代儒宗”。由于古時婁樓字通假,漢 班固撰《漢書 游俠傳》以樓護相稱;《樓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錄有“廣德湖田,辟成千頃;君卿唇舌,見重五侯”。
歷史上最有名的“幫閑”婁護
婁護字君卿,山東臨淄人,祖上都是 醫(yī)生,他自幼聰明伶俐,“誦醫(yī)經(jīng)、本草、方術(shù)數(shù)十萬言”,大家都很喜歡他,勸他“以君卿之材,何不宦學乎?”于是婁護棄醫(yī)從文,不久當上了 京兆尹(首都市長),很受百姓愛戴。
當時的皇帝劉驁是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不僅他本人“湛于酒色”、荒疏政事,而且開外戚亂政之先河,考慮到母親王政君娘家人多,漢成帝在一天之內(nèi)把自己的五個舅舅同封為侯爵,即平阿侯王譚、成都侯王商、紅陽侯王立、曲陽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時,這幾個名字都沒什么了不起,只有唐代 韓翃那句“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值得回味。
皇恩可謂浩蕩,糟糕的是這幾位侯爺都很自負,覺得皇帝外甥厚此薄彼,因而經(jīng)常發(fā)生小摩擦,后來干脆不相往來了,鬧到什么程度無史可查,但有案可稽的是這五位的子嗣后來各自發(fā)展為現(xiàn)代王姓的一枝,親兄弟鬧成這樣可見當時打得有多熱鬧。由于“ 五侯不相能”的緣故,他們還禁止各自門下的食客互相接觸,弄得朝野間輿論紛紛。
但婁護是個例外,他自幼跟隨父親出入宦門,和很多權(quán)臣都是老相識,而且他醫(yī)術(shù)高明又工于辭令,很得五侯器重,估計他也就是在給這些侯爺體檢時拿其他貴族開涮來博取歡心,比如到王老大家瞧病時透露王老二長了牛皮癬的秘密,再到王老二家散布謠言說王老大的痔瘡發(fā)展到了不可救藥的程度,五侯哈哈大笑的同時自然對這個私人醫(yī)生產(chǎn)生了好感,總之婁護和當時的另一個名流 谷永都是很受上流社會寵幸的“達人”,并稱為“谷子云筆札,樓君卿唇舌”,簡單的說就是“谷永的筆,婁護的嘴”,有點“人中 呂布、馬中 赤兔”的味道。但婁護似乎更招人喜歡,每天早晨,王氏五侯都派人送來山珍海味給他享用。大魚大肉吃膩了,婁護干脆把這些珍饈佳肴倒到鍋里一勺燴,“試合五侯所餉之鯖而食,甚美”。后來人們就把這種雜燴叫做“ 五侯鯖”(這里“鯖”字念“蒸”,意思是雜燴菜)。婁護可算是雜燴無可爭議的發(fā)明者了。
然而婁護并非只是靠著伶牙俐齒騙吃騙喝,他對王氏家族的確非常忠心。當時的安漢公王莽篡位的野心逐漸暴露,倒行逆施令人發(fā)指,王莽的長子王宇和自己的大舅子呂寬暗中派人在王莽家的大門上潑了一盆狗血,希望能夠警醒他安守本分還政于君,哪知這個野心家喪心病狂,二話不說就殺了自己的親兒子,呂寬出逃,因為父親和婁護是好朋友的緣故去投靠他,但沒有把自己的事情告訴 婁護,過了幾天通緝令到達,婁護想都沒想就把呂寬抓了起來,根本沒顧及老交情。王莽很高興,把他從廣漢太守的地方任上一下子升到息鄉(xiāng)侯,位列九卿。
忠誠歸忠誠,在王氏炙手可熱的權(quán)勢面前婁護倒是沒丟掉氣節(jié),相反王家人都很敬重他。在他離職期間,有一次成都侯王商下朝路上突發(fā)奇想,想順道找這個老朋友聊聊天,他的秘書勸他說婁護家簡陋不堪,侯爺萬金之軀“不宜入閭巷”,王商根本沒理,命人把車直接開到了婁護家的小胡同里,屋里地方小,人多站不下,偏偏又趕上天降大雨, 王商的隨從全被淋成了落湯雞,那個秘書發(fā)牢騷說“不肯強諫,反雨立閭巷!”,王商回家后有人把秘書的話打了小報告,王商聽說有人鄙視婁護,大發(fā)雷霆,把秘書炒了魷魚并且終身廢錮。還有一次王商的兒子王邑請客,這時王莽已經(jīng)篡位,王邑身居要職,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有些許敬畏,唯獨婁護“自安如舊節(jié)”,相反王邑謙恭有禮,“父事之,不敢有闕”。席上王邑坐在婁護下座,不住敬酒,自稱“賤子上壽”,所有的賓客見狀全都跟著俯伏行禮,婁護仍然正襟危坐,洋洋得意的說“公子貴如何!”意思是 王邑這樣尊貴的地位都待我如父啊。
因為結(jié)交貴戚,婁護的官運一帆風順,平阿侯 王譚舉薦他為方正,不久升為諫大夫,后來升級到天水太守。只不過婁護并不像當時腐敗官場上的貪官污吏那樣喜歡錢,也不在乎得失,“其居位,爵祿賂遺所得亦緣手盡”。還有一次他在上任途中路經(jīng)故里,祭奠先人,“因會宗族故人,各以親疏與束帛,一日散百金之費”。
其實婁護并非是個趨炎附勢的宵小之徒,他挺有愛心,老朋友呂公來投靠他,婁護“身與呂公、妻與呂嫗同食”,到了他下崗賦閑、生活拮據(jù)時,婁夫人“頗厭呂公”,他“流涕責其妻子曰:u2018呂公以故舊窮老,托身于我,義所當奉u2019”!八祓B(yǎng)呂公終身”,這是他作為醫(yī)生、愛惜生命的善良天性的表現(xiàn)。另外他“結(jié)士大夫,無所不傾,其交長者,尤見親而敬,眾以是服”。名聲很好,所以他母親去世時,包括五侯在內(nèi),“送葬者致車二三千兩,閭里歌之曰:u2018五侯治喪樓君卿u2019。”意思是說這簡直是五侯在辦喪事。
王莽攝政期間天下大亂,盜賊打到了婁護的轄區(qū)內(nèi),他因為失職被罷了官,“既退居里巷,時五侯皆已死,年老失勢,賓客益衰”。王莽篡位后,還記著這個老朋友,封給他一塊不大不小的地供他養(yǎng)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