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和經歷
國家青年基金課題項目《中國企業(yè)改制與證券市場運作》(法律出版社);論文《中國證券市場與〈證券法〉》(《經濟與法律》);教學改革項目《案例教學改革》(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 )。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4日政協(xié)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任命賀強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18年3月15日,政協(xié)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主席會議通過,賀強當選為經濟委員會委員。
人生經歷
1969年于北京第十三中學畢業(yè)后,去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工作;1977年調至 武漢工業(yè)大學工作;1978年考入 中南財經大學,在本科學習期間,開始對我國的宏觀經濟問題進行研究;1982年,分配至 中央財經大學任教;1985年到中南財經大學進修碩士課程期間,開始對股份制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發(fā)表的有關學術論文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90年代開始,對我國的證券市場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1994年創(chuàng)立了國內第一家證券期貨研究所并擔任所長的工作。
賀強教授長期從事股份制與金融證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總計主編7部、合作編寫9部,共19部著作。同時發(fā)表有關證券市場的論文300多篇。
他撰寫的專著《中國企業(yè)改制與證券市場運作》是國家青年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于1996年獲得北京市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教學改革項目《以科研帶教學,以實踐促理論──系統(tǒng)化證券教學改革試驗》于1996年9月獲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1997年9月獲北京市高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
1998年9月,賀強教授在對廣東和福建等地的法人股市場進行了深入調查之后,所寫出的《關于法人股市場的調查報告》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務院朱總理親自簽名批示,并轉呈證監(jiān)會領導研究。
2000年12月,賀強教授參與主持編輯的大型文獻著作《中國證券1942—2000》出版,全國人大委員長 李鵬同志對此書親筆寫了批語,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報道,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到目前為止,賀強教授共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科研項目共5項。2001年又主持了全國人大成思危副委員長的緊急立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我國股市周期波動研究》。該課題已獲得正式批準,是準備上報中央領導審閱的項目。
賀強教授在擔任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的期間,在學校的支持下,積極開展校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曾在北京舉辦了《巨額游資高級研討會》,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1998年又與泰國一所著名大學在曼谷合作舉辦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國際研討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賀強教授十分重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親自走訪了許多上市公司,并在此基礎上,寫出了《我國上市公司業(yè)績水平研究》及《北京市上市公司業(yè)績分析》等研究報告。
2000年,賀強教授對廣東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調查研究,寫出了有關佛山照明的分析報告,該報告由于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可信性,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2001年,重點對創(chuàng)業(yè)環(huán)保資產重組案例進行了研究,并為有關部門寫出了專題報告。
賀強教授曾多次受到國家證監(jiān)會、及銀行部門領導的邀請,反映證券市場的情況,提供監(jiān)管意見,他的建議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賀強教授還積極與報社、雜志社、中央電視臺及廣播電臺合作,開辟學術專欄,擔任撰稿人和主講人,宣傳國企改革和資本市場的有關知識,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在學術界占有了比較顯著的地位。
賀強教授還受學校的派遣,為外貿部各司局的干部,國家開發(fā)銀行的干部,北京市38所大學處級以上干部以及北京市團市委系統(tǒng)干部講授金融證券知識,受到熱烈歡迎,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最近幾年賀強教授對證券投資基金進行了深入研究,在證券投資基金還未正式上市之前,就發(fā)表了大量有關基金的文章。接受全國人大《 基金法》起草小組及中國證監(jiān)會基金部的委托,為《 基金法》第六稿提供修改意見。同時,作為專家,參加了華安 基金管理公司關于我國第一只開放式基金發(fā)行的討論與研究。
2001年5月,賀強教授接受了嘉實 基金管理公司的聘請擔任該公司的獨立董事,并參加了由中國證監(jiān)會組織的全國首屆獨立董事培訓班,獲得了結業(yè)證書。
論文表
賀強教授1996—1999年期間部分發(fā)表論文一覽表
1、“股市風云變幻滿懷希望迎新春” 1996.1《中國期貨》
2、“建立券商與企業(yè)聯(lián)系的橋梁” 1996.1.18 《金融時報(每日證券)》
3、“正確認識證券市場的作用” 1996.1.28 《 金融時報》
4、“論三重產權制度模式” 1996.3 《現(xiàn)代企業(yè)導刊》
5、“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資金融通” 1996.3.6 《 中國證券報》
6、“金融期貨在中國證券市場的異化現(xiàn)象” 1996.4.5 《期貨導報》
7、“關于外資銀行與我國金融產業(yè)發(fā)展問題的思考” 1996.4.20 《國際商報》
8、“轉券在我國證券市場中的試驗” 1996.5.8 《 中國證券報》
9、“試析我國國債利率的特點” 1996.5.20 《證券時報》
10、“發(fā)展是硬道理” 1996.5.21 《證券時報》
11、“上市推介會值得推介” 1996.5.25 《金融時報》
12、“宏觀形勢與資本市場” 1996.5.31 《期貨導報》
13、“滬市如何才能走強” 1996.6.12 《上海證券報》(市場)
14、調整利率與法定準備金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996.7.3 上海證券報
15、“摸石頭過河”應成為歷史 1996.7.25 證券時報
16、上市公司分紅水平偏低成因分析 1996.10.9 工商時報
17、上市公司給了投資者什么? 1996.10.16 工商時報
18、誰替投資者著想? 1996.11.1 工商時報
19、影響股市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 1996.12.3中國證券報
20、規(guī)避風險 1996.12.16中國證券報
21、學會規(guī)避風險 1997.1.10 金融時報
22、漲跌幅限制存在的問題 1997.2中國期貨
23、論我國就業(yè)與社會保障制度的演變和改革 1997.6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4、改革現(xiàn)政策吸引投資者 1997.10.18 證券周刊
25、積極推動證券市場健康發(fā)展 1997.10.27 證券時報
26、新股發(fā)行要考慮市場承受能力 1997.11.22 證券周刊
27、投資基金發(fā)展的內部和外部約束問題 1997.11.29 金融時報
28、資產重組存在低、中、高級三種形式 1997.12.3 證券時報
29、論導致金融風險的深層原因 1998.1 市場經濟管理
30、關于現(xiàn)有基金“出路”的討論 1998.2.14 金融時報(每日證券)
31、對新基金應有正確的認識 1998.3.21 金融時報
32、影響當前股票市場發(fā)展的三大因素 1998.3.23中國市場經濟報投資周刊
33、 東南亞金融危機與我國金融風險的防范 1998.4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34、新 基金的價格定位及投資價值 1998.4.15 金融時報
35、談 證券投資基金投資組合的局限性 1998.5.3 金融時報
36、迎接 基金發(fā)展的新時代 1998.6.4 人民日報海外版
37、走進 知識經濟時代的 中國證券市場 1998.7.16 證券時報(理論版)
38、 基金配售新股的規(guī)定利國利民 1998.8.22 金融時報(每日證券)
39、論 國有企業(yè)改革與 證券市場的完善 1998.11 《國企改革與實務操作》論文集
40、當前股市的基本面 1998.11.13 金融時報
41、經濟好轉后的股市發(fā)展 1998.11.16 中國證券期貨
42、信托業(yè)務與信托法 1998.11.16 中國市場經濟報
43、 中國證券市場與《證券法》 1999.1 經濟與法律( 香港)
44、關于 泰國金融危機的考察思考 1999.1 開拓
45、回眸98,展望99 1999.1.2 中國市場經濟報
46、八大壓力考驗股市 1999.1.29 工商時報
47、 基金規(guī)模怎么看 1999.3.9 金融時報
48、防范金融風險應從教育入手 1999.3.16 金融時報
49、我國的大公司戰(zhàn)略 1999.6.14 中國改革報
50、反轉行情中,新 基金的走勢 1999.7.6 金融時報
賀強教授出版的著作
1、 中國企業(yè)改制與 證券市場運作 1995.9 法律出版社專著
2、尋求 證券市場大智慧 1996.2 上海遠東出版社專著(參著)
3、 中國企業(yè)境外上市實務與操作 1996.9 中國法制出版社專著(副主編)
4、 證券投資教程1996.11 經濟出版社 教材(主編)
5、現(xiàn)代期貨大辭典(漢英對照) 1996.11 人民出版社 工具書(參編)
6、中國證券市場與投資分析 1997.6 企業(yè)管理出版社專著
7、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 1997.7 國防大學出版社教材(參編)
8、證券法知識讀本 1999.1 中國財經出版社 著作(主編)
9、 中國百年證券精品圖錄 1999.9 中國財經出版社 工具書(主編)
10、 期貨市場2000.11 人民出版社 教材(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