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彭沃,字.秦田,原籍為羅定附城榃丙寨人,后遷太平太北,是清初羅定首富彭獻諫之孫,清乾隆年間考取貢生,被授官陜西省西延黃龍山同知(屬延安府),后來西延縣被裁撤,當時吏部考慮到延安府迫近長城,需派員駐守,于是調他到新設的總捕擔任同知,兼管鹽茶。所以后來方志都稱他為延安府同知。同知是副職,又稱為司馬,所以學者又稱他為彭秦田司馬。彭沃好學,特別寫得好詩,他告養(yǎng)回籍返到羅定后,看到邑中前輩所寫的詩歌日漸遺失散佚,間中發(fā)現(xiàn)有傳抄本亦殘缺不全,于是他從這些將要燒成飛灰的殘卷中搶救抄錄,大約有十分之一、二,又四出采集他當時同學好友所作的詩,并將自己的作品及兩個兒子的作品附錄,專門請順德人陳華封一一進行挑選,共整理出詩1150余首,編為《三瀧詩選》,并出資付梓刊刻印行,使前人之詩不致于湮滅,后人亦能從詩集中得到教益,希望在瀧水的一個地區(qū),能領略到廣東詩詞一個流派的風采,顯示瀧水文化的特色。后來學者都說,清雍正、乾隆以前所存的三瀧地區(qū)(今指羅、云、郁三地)的風雅(詩歌)幾乎已全部收存于該書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