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與生平
瑪麗安娜·斯多克 185Marianne Stokes5-1927
瑪麗安娜·斯多克1855年出生于奧地利,并在那里獲得皇家學院的獎學金,到慕尼黑學習藝術。因為家庭經(jīng)濟的敗落,她不得不把藝術職業(yè)化。1880年,瑪麗安娜到達巴黎,從師于達年·布夫雷(Dagnant Bouveret),是“方筆”技法和自然主義的倡導者。她以這種風格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巴黎沙龍展(1884)和英國皇家美術學院(1885)展出。
1883年,在布列塔尼寫生時,她與英國藝術家安德里安·斯多克(Andrian Stokes)相遇。1884年,二人結(jié)合。夫婦參觀了丹麥藝術家在英國的聚居地,最后定居于科恩沃(Cornwall),瑪麗安娜在那里有規(guī)律地參加皇家藝術學院,利物浦年度展等。1893年,芝加哥世界藝術交易會授予她一枚獎章。1887年,瑪麗安娜和丈夫一起參加了“新英國藝術”俱樂部,并游歷了意大利。這趟旅行,使她發(fā)現(xiàn)了更多與現(xiàn)實無關的想象性主題和蛋彩的繪畫技法。從19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瑪麗安娜堅決地轉(zhuǎn)入神圣題材,例如《為窮人的圣伊麗莎白·斯拜因》(1895),體現(xiàn)了有意識地精神氣質(zhì)的加強和她從早期意大利繪畫中吸取的明亮的色彩。
1899年,夫婦兩人去往尼德蘭,1905年開始了他們五次匈牙利之行的第一次,帶回了豐富的畫作和一本共同插圖的書籍,1909年在倫敦出版。1913年,瑪麗安娜的作品集在慕尼黑、倫敦和紐約得到印刷出版。1913-1914年,她和丈夫參觀瑞典。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回到英國,最終逝世于倫敦。
主要作品
《圣母與圣子》 Madonna & Child
寶座和罩衣都極具裝飾性,紅、白、金三種顏色的搭配可見畫家對色彩的大膽把握。她重新發(fā)現(xiàn)了Gesso-Grosso(一種石膏石,用來增加顏料的細膩質(zhì)感和持久效果),并把這種古老的技術和蛋彩(用蛋清調(diào)顏料的方法)結(jié)合起來,使顏色有一種白日的真誠明亮,加上畫家的構(gòu)圖簡潔,使作品產(chǎn)生一種獨特的結(jié)合裝飾性和質(zhì)樸性的魅力。雖然主題和其圖畫魅力都和拉斐爾前派相近,但圣嬰也難免被表現(xiàn)為一個近乎真實的人類嬰兒,可見維多利亞時代末期自然主義對藝術的影響。
《婦女的美德》 Ehret die Frauen
“榮譽給予婦女們/她們把天堂的玫瑰織進人間的生活”。壁毯最上方就織出了席勒《婦女的德行》中的這句詩。從左到右的五個形象,被解釋為象征了“勇敢”、“關懷”、“愛”、“智慧”和“忠誠”。中世紀的風格和日耳曼引文,造成了一種仿古的氣質(zhì)。其中的象征符號還包括:鵜鶘鳥象征養(yǎng)育關懷,圣母象征母性的愛,貓頭鷹、燈籠、文字象征教育和智慧,身穿盔甲的騎士象征保護這一切的勇氣和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