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臣虎,男,上海市人,1922年出生。他幼年就讀于上海市明德小學。1935年春,因家庭經濟拮據,生為長子的他被迫輟學在家,分擔部分家務勞動。
1937年,日本侵略者兩次在上海燒殺搶擄,使張臣虎悲憤難忍。在朋友的推薦下,他開始閱讀描寫蘇聯十月革命的小說和進步的政治理論書刊,理論和現實的教育,使張臣虎決心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1939年,他辭別父母,來到蘇南,積極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動。1942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的教育下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1944年上半年,張臣虎被調到橫山縣古龍區(qū)工作。同年下半年,又調到濱湖區(qū)任副區(qū)長。1945年,任區(qū)長。張臣虎在橫山縣古龍、濱湖兩區(qū)工作期間,不僅組織領導群眾從事抗日活動,而且把群眾的生產、生活放在心上。當年春,他發(fā)現小溪圩壩年久失修,影響農業(yè)生產,于是就發(fā)動農戶整修小溪圩壩,實現圩田旱澇保收。他還熱心為當地群眾解決婚姻、財產、家事方面的糾紛,因而獲得了群眾的愛戴。每次日偽軍來“掃蕩”、“清鄉(xiāng)”,當地群眾總是千方百計地掩護張臣虎,每次他都能化險為夷,安全脫身。
1945年,日本侵略者瘋狂地作垂死掙扎,他們勾結地方反動勢力,殺害從事抗日活動的革命者。8月14日,日偽軍在橫山縣的濱湖區(qū)掀起了刀會暴亂,在夜間包圍了張臣虎和濱湖區(qū)委書記宋亞平的住地,刀會暴徒破門而入,張臣虎和宋亞平向這伙歹徒申明大義,規(guī)勸他們不要為虎作倀。這伙歹徒不等他們說完就蜂擁而上,用繩索套住他們的脖子并反捆其雙手,連拖帶推地帶到水南橋蔭涼亭東側的水溝邊將其殺害。張臣虎犧牲時年僅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