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歷史記載
《萬歷武功錄》記載,海西女真哈達部的王臺(萬汗)“最忠于漢”, 而王兀堂常與王臺為伍。又稱王兀堂“與它酋異”不搶掠明邊,“頗守法”。說有一次,王兀堂曾與王臺在路上捉住了綁掠明朝民夫的建州右衛(wèi)王杲6個部下, 王臺、王兀堂解救了被其綁掠的3 名明朝民夫。將犯法的6 個王杲部下, 交給了明朝邊境上的官員, 受到了明朝官員的獎賞。因王兀堂的棟鄂部一慣守法, 在成化三年(1467) , 明廷發(fā)動的對建州女真大征討中, 未將大雅河流域的棟鄂部視為征討目標。
《清史稿》稱棟鄂部的首領(lǐng)王兀堂:“初起, 奉約束惟謹”。
《明史·張學顏傳》:“遼陽鎮(zhèn)東二百余里,舊有孤山堡。巡按御史張鋒,增置險山五堡。然與遼鎮(zhèn)聲援不接。都御史王之誥奏設(shè)險山參將,轄六堡一十二城,分守陽。又以其地不毛,欲移置寬佃,以時絀不果。萬歷初,李成梁議移孤山堡于張其哈佃,移險山五堡于寬佃、長佃、雙墩、長領(lǐng)散等。皆據(jù)膏腴,扼要害,而邊人苦遠役,出怨言。工甫興、王杲復犯邊,殺游擊裴承祖。巡按御史亟請罷役。學顏不可曰:u2018如此則示弱也。u2019即日巡塞上,撫定王兀堂諸部。聽于所在貿(mào)易。卒筑寬佃,斥地二百余里。于是撫順以北,清河以南,皆遵約束。明年冬,發(fā)兵誅王杲,大破之!
《明史·李成梁傳》:“萬歷七年,迤東都督王兀堂,故通市寬奠。后參將徐國輔弟國臣,強抑市價,兀堂乃與趙鎖羅骨,數(shù)遣零騎侵邊。明年三月,以六百騎犯陽及黃岡嶺,指揮王宗義戰(zhàn)死。復以千余騎從永奠入,成梁擊走之,追出塞二百里。敵以騎卒拒而步卒登山鼓噪,成梁大敗之,斬首七百五十,盡毀其營壘……其秋,兀堂復犯寬奠,副將姚大節(jié)擊破之,兀堂由是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