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生平簡介:授高平令,吏部主事,遷文選郎,拔幽滯抑奔競,銓政一清。趙文華怙勢,欲由銀臺拜少司馬。大實薄其人,卒不以分宜(嚴(yán)嵩)故私之。
尋遷太仆寺少卿,綜核馬政不遺余力。奏劾趙愷等置之法,諸廢漸起。進順天尹,戶部左侍郎,竟為忌者所擠,罷歸。家居二十載,不蓄臣妾,田產(chǎn)所入,悉以贍姻族及鄉(xiāng)里之貧者,曰:“吾安忍獨富貴為也!蹦昶呤,有司以聞,賜祭葬如例。
【一門三進士】
劉大實 戶部侍郎 明嘉靖十七年(1538) 第3甲 118 名,劉大實河南確山人由進士三十九年任右四十年轉(zhuǎn)左本年致仕(少司徒坊為戶部左侍郎劉大實立) 有傳。
劉渾成(大實子)字儀軒 明嘉靖乙丑進士 四明十四年(1565)第3甲 247 名,歷官工科給事中,浙江左布政司有治績。(進士坊)有傳。
劉竟成(大實子)字尚軒,明隆慶戊辰進士(1568) 第3甲 117 名 ,授內(nèi)黃知縣,造士興歌。欽取兵科武庫司主事,差賚三邊,著績, 遷郎中,被讒,左遷運同,尋遷大同知府。致仕,鄉(xiāng)人服其得,公舉鄉(xiāng)賢 (方伯坊為劉竟成立)有傳。
劉燦成 (大實子)《明史》(卷281):“布政使劉渾成弟燦成助妾殺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陳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寧知府邱度慮幼學(xué)得禍,言于撫按,調(diào)繁中牟。秋成時...
劉壁(渾成子大實孫)字恩貢 崇禎壬午任湖廣岳州通判。闖寇亂,委壁監(jiān)軍,同參將黃朝宣、賈威等破賊于洞庭湖,屢捷,升漢陽知府。未之任,闖寇攻岳州,各官逃散,唯壁與巡按劉熙祚堅拒三月。城中糧盡,城陷被執(zhí),挾至長沙逼降。不屈,嚴(yán)刑苦勒,至死罵不絕口!
《山西高平城》
從宋代筑城以來,屢加修繕。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縣令王庭植增筑縣城,周4里,高2.5丈,池深1丈,3門:東名“東作”,西曰“西成”,南稱“南熏”。明嘉靖十九年(1540),知縣劉大實又增建敵樓4座,敵臺40座。
《重修東岳廟記》 劉大實
“吾劉氏祖宗積德,率敬恭神明,余不肖,今復(fù)修東岳廟攻竣,弟其為我記!毙执筚e,引禮舍人.宋君儒,國子監(jiān)生,使君光,秉善生……。
《明實錄·神宗顯皇帝實錄》
“卷十三·萬歷元年五月”記載:“甲辰,吏科都給事中劉不息等應(yīng)詔,疏薦人材:原任侍郎吳桂芳、劉大實、呂時中……郎中鄧洪震,主事高士,布政使陳鎏、劉子興……凡五十人。
【確山歷屆修志】
縣志創(chuàng)修于何時,已不可考,但明嘉靖前已有邑乘,今存嘉靖志言之鑿鑿。后人謂其“鄙漏復(fù)亂與無志同”(嘉靖志劉大實《序》)。后嘉靖志修于邑令陳耀文,共二卷,今天一閣僅存殘本一卷。清順治十七年(1660)知縣吳國杰于榛莽灰燼中檢得斷簡殘編創(chuàng)縣志十卷;康熙二十一年(1682)知縣張登第據(jù)此刪訂為四卷,康熙三十一年(1692)知縣孫京為之付梓。
【劉大實故居遺址】 《三進士府》東府懸掛《三進士》今確山縣楊靖宇陳列館對面。 西府懸掛《孝廉方正》(清朝 劉近賢字 慎輿,光緒元年選舉,朝考二等)。
【劉大實戶部侍郎墓 】
確山城北三里,屬北一保。(據(jù)記載有 劉侍郎 少司徒坊 石人 石馬 四文四武 陪葬)清初被李自成踏平,文革時期又被掘墓!三層棺槨橡木 棺內(nèi)有寶劍 護心鏡等陪葬物品,在確山縣文物所保存,但禁止參觀!
(1966年破四舊全部毀壞。破四舊中國維持了幾千年的家譜體系幾近完全摧毀,至今無法恢復(fù)。破四舊給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民族精神和面貌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其毀滅性的打擊,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節(jié)日,慶典和流傳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遭受了空前的質(zhì)疑和破壞,至今無法恢復(fù),對國人精神面貌和民族信仰的摧殘更是延續(xù)的幾代人的時間,至今都無法估量其破壞程度和波及后果。 )
【祭戶部左侍郎受齋劉公】王祖嫡 信陽人(明朝進士)
”自古偉人,……名世應(yīng)期 ,……兩河大老 ,一代達尊……胡佛永存,情抒神王……緬懷教言,格我永思。”
詳見《明史》《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明實錄·神宗顯皇帝錄》 《(民國)確山縣志》《弇山堂別集卷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