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魏民,作家、詩人、散文家、楹聯(lián)家、書法家,原名魏鴻志,福建漳州人。是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中國詩歌學(xué)會會員、中國楹聯(lián)學(xué)會會員。1979年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1982年發(fā)表處女作。著有散文集《我有一個夢》、詩集《紅果樹》等,散文《夫子詠嘆調(diào)》曾獲全國征文“現(xiàn)代杯”優(yōu)秀獎,聯(lián)作榮獲全國征聯(lián)“福人杯”、建黨90周年全國征聯(lián)獎。
魏民的散文作品:
梅花,榕樹和土樓
在那美麗的南方,有一條河,叫九龍江;在九龍江上游,有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叫梅林。
是的,那美好的名字,讓你浮想聯(lián)翩:想到“梅妻鶴子”林和靖,想到金戈鐵馬魏武揮鞭……而最讓人流連忘返的,當(dāng)是那清清的、淺淺的溪流。遠(yuǎn)遠(yuǎn)的是蜿蜒起伏的乳頭峰,近處的是一片墨綠的稻田,青翠欲滴的綠竹。而最妙的是那沿岸的梅花,每到寒冬臘月,凜冽的山風(fēng)一吹,幽幽的清香迎面撲來,艷艷的梅花一樹怒放,如霜似雪,好一派旖旎風(fēng)光!
清清的、淺淺的溪流飄著潔白的、芳香的花瓣,映著疏疏的、橫斜的梅樹枝條,此情此景,你才會真正體會“疏影橫斜水清淺”詩句的佳妙!
淺淺的溪中,還有那光滑如磨、玲瓏可愛的石頭;蛐∪琦Z卵,或狀如巨龜,或平展如床,或宛如石磨……那水深一些的,或映著雪白的云彩,或映著火紅的楓樹,以及那屈曲虬枝、墨綠如蓋的千年古榕。每到夜晚,月明星稀,一輪皓月高懸空中,朦朧的月光灑向靜謐的山村,也灑向緩緩泛在潭中夜?jié)O的竹排。那不甚明了的一星點漁火,隱隱約約的恍若天上的星。
哦,榕樹!那蒼老而又充滿生機(jī)的千年古榕樹!
古榕旁有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古老的街道,那青磚的墻壁,杉木的梁柱,以及那延伸的屋檐、老式的店鋪,把你帶回到從前:據(jù)《南靖縣志》記載,每逢農(nóng)歷“五”、“十”,是梅林集市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匯集著來自廣東、永定、適中及本縣的客商和趕集的人。溪灘古榕下,賣生豬的,豬籠排列成行,有圓形的,長橢圓形的,還有“巨無霸”的;乳豬、豬條,買的指指點點,賣的自吹自擂;買賣水牛的,則買的必請一位相牛師,頭、眼、舌、牙、眼睛、身材、腿,細(xì)細(xì)端詳,還要牽著牛邁步前行,相中了,再討價還價。梅林盛產(chǎn)大米,除了普通大米外,還有紅米、糯米、禾米。一家家米行,在集市日都把白花花的大米盛放在特大號的圓形大米桶里。本地的村民,則零零星星的用布袋盛著大米擺攤。來自巖、永、靖及大埔的客商,一邊認(rèn)真地觀察米的顏色、個粒、質(zhì)地,一邊用手捧著大米,不時地用嘴吹去米糠。其余賣甘蔗的、水果的、賣土特產(chǎn)的、賣雞鴨、賣兔子、賣貓狗的、賣菜苗的、賣竹器的、賣陶瓷的、賣鐵鍋的、賣農(nóng)具的、賣饅頭面包的、煮鴨粥的,占據(jù)了街道的兩旁,從街頭擺到街尾。打拳頭賣膏藥的,當(dāng)街耍起镋:“莊花魁,老招牌,三年來一趟……”,四里八鄉(xiāng)的村民,難得忙里偷閑,三五成群的來到集市,或買一兩件家里所需,再吃一碗肉粥,或進(jìn)入面店,選一碗粉條與湯面,奢侈一些的,在點一碟花生,一碟小菜,再加一盤牛肉,斟上一杯白米酒,自得其樂。
古榕下有一道大石砌的攔河壩,因年代久遠(yuǎn),石頭長年累月河水浸漬而烏黑。溪水至此,傾瀉而下,嘩嘩作響,激起朵朵雪白的浪花。壩下不遠(yuǎn),有幾渡彎彎曲曲的低矮的小木橋。也許,它讓你品味元代馬致遠(yuǎn)名曲“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也許,它讓你感慨鄉(xiāng)村的和平與寧靜。
古榕樹旁,還有一座紅檐朱漆的、雕梁畫棟、古色古香的寺廟,它就是鄉(xiāng)民們敬仰的海上保護(hù)神——媽祖林默娘。每到農(nóng)歷三月,榕樹下一派人山人海:那絲弦繞梁,竹笛悠揚、人影綽動的,是一出出戲曲在上演;那彩旗招搖,喇叭滴答,鑼鼓咚嗆,人群如長蛇般出陣的,是游神大典在轟轟烈烈的進(jìn)行!銃如雷響,焰火如晝,爆竹聲聲,那是鄉(xiāng)民們在虔誠地對媽祖頂禮膜拜!
假如你到九龍江上游來,千萬別忘了這是港、澳、臺胞和海外僑胞的祖籍地,這里有世界聞名遐邇的客家生土樓。聽聽那甜美的客家山歌,看看那如飛碟、如城堡的圓的、方的土樓群,你一定很想了解客家先民們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還有那幽深的青石門里、斑駁的泥墻上,以及諸如“和勝樓”、“芋寧樓”名稱下塵積的傳說……
乳頭峰
有個名匪,叫許大馬棒,他占山為王,把好端端的一座美麗青山玷污了。它就是奶頭山。
有座山峰,因為有傳奇的故事而變美麗了。它就是乳頭峰。
傳說早些時候,這里方圓百里是密密的森林,林中駐著一支紅軍。有一年,它遭到國民黨軍隊毀滅性的圍剿。當(dāng)?shù)氐囊晃粙D女,在山頂上發(fā)現(xiàn)紅軍的一個瀕危傷員,因為一時找不到水,情急之下,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傷員,而自己卻被流彈擊中犧牲了。老人說,這位英雄母親倒下了,鮮血染紅了山中的杜鵑,身體化成了大山,化成了巍峨的乳頭峰!
啊,乳頭峰,海拔1102米!遠(yuǎn)遠(yuǎn)眺望,在群山環(huán)繞中,它顯得與眾不同,那高高在上,與天相接,巍然挺立的乳峰,不就是它哺育著人民軍隊嗎?
1996年的重陽節(jié),我和幾個同事相約,攀登乳頭峰。
天,是絕對的好天,秋高氣爽,萬里無云。我們幾個準(zhǔn)備了面包、饅頭和水壺,便向目標(biāo)進(jìn)發(fā)。我們先是順著山路往上走。這山路,是山里村民耕作而開的路。彎彎曲曲,坎坷不平,蜿蜒起伏,猶如一條灰白色的大蟒蛇,在山里延伸。有個姓黃的小伙子,清瘦結(jié)實,走在山道上疾迅如飛,同伴們就戲稱他為“山豬”。“山豬”者,野豬也。你看他披荊斬棘,拱過田堘,翻上山梁,一路打先鋒。有個小伙子,帶著眼鏡,人較矮小,“山豬”就反諷他為“斯文兔”!拔,斯文兔,怎么還落在后面啊,前面有很多鮮草,快沖!”“山豬,別只顧拱番薯哇,小心山豬炮!”所謂“山豬炮”,是當(dāng)?shù)孬C人裝在野豬出沒地方的雷管,上有誘野豬撕咬的餌,野豬一咬就爆炸。大家說說笑笑,不覺到了山腰。
九月,正是桃金娘成熟的季節(jié)。山腰幾株桃金娘,熟透的球形漿果,垂掛枝頭,十分誘人。我們趕忙快步上前,彎腰采摘下來。
嘿,灰黑飽滿!一品嘗,甜香可口,果然是山珍!山上還有另一種漿果叫“長柄”,我小時候,每到成熟季節(jié),常和小伙伴上山采摘,口袋裝得鼓鼓的,嘴巴吃得黑黑的,然后大家一蹦一跳地跑回來。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時候,童謠的“七月半,長柄黑一半;八月半,長柄紛紛地上躺!比缃褚咽蔷旁轮仃,“長柄”成熟的季節(jié)早已過了。
雖然已是深秋,但南方的太陽還是那么炎熱,我們幾個走得汗流浹背,氣喘噓噓,上氣不接下氣。還好,我們幾個都是山里的孩子,從小跑貫山路的。
不知是誰領(lǐng)頭唱起了山歌:
“高山頂上一株梅,
山歌越唱越出來,
唱到雞毛沉海底,
唱到石頭浮起來!
平靜的大山里頓時熱鬧起來,就像寂寞的大漠里忽然傳來了悅耳的駝鈴,更像是繁忙的工地上響起一陣激越的勞動號子。幾個人不約而同地跟著唱起來,山間的鳥兒撲撲地從草叢里直竄向云霄,發(fā)出幾聲驚叫。
盡管我們的聲音有些沙啞,盡管我們唱得時常跑調(diào),但是我們用愉快的心情在放聲歌唱,這歌聲響徹云霄,與高山流水相應(yīng)和,在山谷久久地回蕩。
路是越走越艱險了。說是有路,其實是到了山路的盡頭,我們只能順著山澗,一路攀爬。抬頭仰望頂峰,仿佛近在眼前,卻可望不可及。怎么辦?總不能打退堂鼓呀!“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幾個先是鉆過一叢叢比人還高的荊棘,沿著山澗,貓著腰往上爬。那真是艱難的旅程,如刀的野草時常割破我們的手腳,如針的棘刺時常扎得我們大喊大叫,更有那野草的塵灰,一碰,就劈頭蓋臉撒得我們個個像“煤黑子”。
山澗的盡頭是一座巨大的巖石,仰望巖頂,似乎與云相接,俯瞰山下,又似乎是萬丈深谷,令人心生寒意。我們搭起人梯,“斯文兔”輕巧,自然在上,“山豬”和肖高大,在底下扛托,我在旁邊護(hù)著。上去的人拉下面的人,齊心協(xié)力,攀登山巖。我們手腳并用,有如壁虎爬墻,驚險刺激。不知是誰踩落了一塊石頭,“骨碌碌”直向山下滾去,四周的群山回聲“隆隆”,猶如聲聲驚雷!最后是沖刺頂峰。頂峰,就像巨大的乳頭,高約15米,聳立在山頂。周圍的群山,層層疊疊,猶如波浪起伏,但顯得那么低矮,唯有此乳頭峰,卓然不群,無依無傍,高高聳立。我的腳底,不禁冒出涼氣。
“爬!”幾個隊友,先后沖刺。我不敢看山下,眼睛只盯著眼前的草,手抓著草,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峰頂,只有約80平方米寬,沒有樹,只有沒膝的茅草。這里是漳州與龍巖的界山,極目遠(yuǎn)眺,周圍的永定縣、南靖縣村莊,隱約可見。因為是農(nóng)歷九月,已見不到滿山紅遍的杜鵑花了。我站在頂峰,山風(fēng)呼呼,頭發(fā)散亂。
“看,那是山澗水!毙ぶ钢窖f。
“不,那是奶水,乳頭山流出的甘甜奶水!”我說。
2009-8-15
魏民的詩歌作品:
梅林之歌
最不舍的是那條小河
那條如鐵骨枝椏一般
左盤右旋的
清清小河
那條沒有污染
甘醇美味的母親河
映著先民疲倦的身影
你款款走來
從巍峨的大山瀉出
從深深的山澗穿過
蕩去他們一身的塵垢
你以母親博大的胸懷
孕育了山之子
孕育了一個古樸的村莊
孕育了聞名于世的客家土樓
青青的河邊草
是小河的新裝
疏影橫斜的梅樹
灑落的瓣瓣紅花
是小河的新娘
吹落滿天霞光
在夢一般的河里蕩漾
那鐵骨枝椏上的花朵
是夢里的土樓
如天上的繁星
在清清淺淺的河里漂流
如素雅的一朵朵山花
淡淡的開放
點綴著這秀麗的小河
在千年古榕下
在木橋邊
在靜靜的清晨
在樹朦朧鳥朦朧人朦朧的月夜
“梆梆”的砧衣聲
一聲一聲又一聲
傳進(jìn)柔柔的晨風(fēng)
傳進(jìn)空靈的月光
傳進(jìn)土樓厚重的窗臺
也傳進(jìn)遠(yuǎn)方游子
魂牽夢縈的心田
土樓的門
沒有門的土樓是不可思議的
如鐵桶一般的土墻
封閉了所有與外界的聯(lián)系
也封閉了自己
但土樓不是鐵桶
厚厚的泥墻
開啟了一道深深的門戶
厚厚的木板
分隔了樓內(nèi)與外部的世界
樓內(nèi)
是和平的土樓王國
同頂一片圓天
同飲一口水井
這家和那家
在晚霞輝映下
同坐在土樓門道口拉呱
從土樓的門窗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春天柔柔的風(fēng)
夏天凌厲的雨
秋天初黃的葉
冬天冰冷的月
時時透過土樓的門窗
滲透
從土樓大門走出去的男人和女人
很陽光
即使跨過淺淺的海峽
即使飄過浩瀚的大洋
他們都默默打拼
沐著土樓一樣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