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歷
先后為魯恰諾·維斯康蒂、魯恰諾·艾麥、拉斐爾·馬達拉佐、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和馬里奧·莫尼切利等導演的影片擔助理導演。1956年與V.加斯曼合作把大仲馬的舞臺劇《金》改編成電影。1958年,他首部獨立執(zhí)導的影片《挑戰(zhàn)》問世,這部基于那波利黑社會的敵對黑幫的火拼事件的影片已經揭示了他的電影創(chuàng)作的全部主題:取材真實事件,富有社會意識。1959年《布商》是一部有關黑手黨對移民的暴力行為的影片,在本片中,羅西的新現(xiàn)實主義風格得到確定。1961年,在《薩爾瓦托雷·裘連諾事件》一片中,他對社會問題的偏愛得到了最佳表現(xiàn),影片采用節(jié)奏快速的倒敘結構,用戲劇性的是手法運用了記錄片素材,打破了歹徒形象中所有的神話因素,而這種歹徒形象曾是戰(zhàn)后西西里島用來解釋其介于匪幫和黑手黨之間的不同歷史的理由。1963年的《城市上空的魔掌》為羅西帶來了意大利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在的1972年《馬太伊事件》和1973年的《幸運的盧恰諾》這兩部社會調查影片中,他的譴責主題繼續(xù)出現(xiàn),展示了導演對這樣一種敘事題材的把握。
羅西的另一個創(chuàng)作源泉是文學作品:1970年的《寸土必爭》是根據(jù)艾米利奧·魯肅的小說《高原上的一年》改編;1970年的《高貴的尸體》根據(jù)萊昂那多·夏俠的小說《背景》改編;1979年,羅西根據(jù)卡爾諾·萊維的小說《基督不到的地方》拍攝了同名電影,影片回溯了他的南方血脈,所展現(xiàn)的舉止和眼光的抒情色彩非常出色,并構成了他隨后的影片《三兄弟》(1981)的一個主要因素,影片描寫了農業(yè)文明的終結,它在面對以來的當代恐怖主義時表現(xiàn)為三種態(tài)度:憤怒,理性和烏托邦。1984年羅西拍攝影片《卡門》,由于忠實于比才的歌劇,影片在法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故事發(fā)生在塞維利亞也就是卡門的故鄉(xiāng),對于作曲家來說是虛構的理想之地,對于導演來說卻是真實的:歌唱家們活動在西班牙南部的街頭、家中、斗牛場和山上,仿佛是在一個真實主義的戲劇中,造型非常壯觀,色彩濃麗鮮艷。1987年,羅西根據(jù)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同名小說拍攝了影片《一樁事先張揚的命案》,把作家敘述的事件生動而鮮活地展現(xiàn)在銀幕上。
1990年,羅西再次把目光放到了南方:《遺忘巴勒莫》描述了意大利悲劇性的南方。1999年,羅西為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導演魯恰諾·維斯康蒂拍攝了傳記影片。而《那不勒斯日記》則重新審視了他的被房產投機和犯罪折騰的面目全非的城市。
主要作品
1. Tregua, La (1996) 劫后余生 導演/編劇
2. Cronaca di una morte annunciata (1987) 預知死亡紀事 導演/編劇
3. Carmen (1984)卡門導演/編劇
4. Tre fratelli (1981) 導演/編劇
5. Caso Mattei, Il (1972) 瑪?shù)俚膼矍?演出/導演/編劇
6. Uomini contro (1970) 寸土必爭 導演/制片/編劇
7. Mani sulla città, Le (1963) 城市上空的魔掌 導演/編劇
8. Salvatore Giuliano (1961) 導演/編劇
9. Bellissima (1951) 美極了 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