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汪云任(1784-1850),字孟棠,號繭園,盱眙人。嘉慶12年舉人,嘉慶二十二年中進士,歷任廣東三水、番禺知縣,贛州知府、蘇州知府、海關監(jiān)督、陜西按察使及布政使等職。有《繭園詩文稿》、《汪孟棠太守詩鈔》傳世。1850年卒于北京,清政府授予通議大夫、資政大夫等榮譽稱號,歸葬故鄉(xiāng)汪家花園。
干員能臣
嘉慶二十二年,三十四的汪云任考中進士,步入政壇。他到遠方的廣東三水擔任知縣,在任期間為三水縣修訂了一部高水平的縣志,保存了許多重要的地方文獻,至今為當?shù)厝怂Q道。后來,他調(diào)任位于廣州近郊的番禺縣任知縣。一上任,他就審理了一件轟動中外的案件。此事在史書上被稱為“急庇倫”號事件,載入大英帝國東印度公司的史冊,同時成為研究近代中國法制史的一個典型案例。后來,汪云任調(diào)任思恩知府,安撫當?shù)赝了,妥善處理民族矛盾,得到朝廷嘉獎。調(diào)任贛州知府后,他不畏地方豪強,以鐵腕鏟除盤根錯節(jié)窮兇極惡的地方惡霸勢力,為百姓撐腰,保障一方平安,贏得了萬民的擁戴。同時,他在當?shù)貏?chuàng)設義倉,豐年時大量購買、貯存糧食,在后來的災害年份拯救了無數(shù)百姓的性命,當?shù)匕傩罩两襁在傳誦他的德政,贛州把他列為古今名宦之一。因政績突出,又他不斷得到重用提拔,先后調(diào)任蘇州知府、山東糧道、通政司參議、海關監(jiān)督、陜西按察使、陜西布政使等重要職務,成為位居二品的高官因政績突出多次受皇帝的嘉獎
一門仕宦
自汪孟棠之后,汪家又出了五位進士和舉人,十多位知縣以上的官員,如歸德知府汪根敬,蘇州織造汪根恕,吳縣知縣汪祖綬,同知直隸州知州加知府銜汪祖茂,太常寺博士汪祖亮,兩淮鹽場大使汪祖齡,青浦知縣汪瑞尊,江西省按察使浙江省省長汪瑞闿、近代北方最大的鹽官、長蘆鹽運使汪瑞高,北洋政府財政部副部長、著名書畫收藏大家汪士元等。汪孟棠的孫女汪藕裳是清代著名作家,著有長篇彈詞小說《群英傳》、《子虛記》等,是名列淮安名人館中的三位盱眙人(另兩位是朱元璋、楊介)之一。汪氏家族成員現(xiàn)散居于盱眙、上海、南京、蘇州、揚州、北京、天津及港澳臺、美國、加拿大等地。
鐵心傳奇
汪孟棠生前,關于他的許多故事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他與鐵心夫人張瑤娘的故事最為著名。他深切緬懷張瑤娘的詩集《秋舫吟》曾廣泛流傳于淮海大地。在他活著的時候,其事就被改編為《冰綃帕傳奇》,出現(xiàn)在當時的舞臺上。他曾花十年時間建造了占盱眙老城區(qū)一半面積的被譽為江北第一園的汪家花園,鐵心夫人的墓就安放其中。他去世后,命家人把他葬在鐵心夫人墓旁,并植連理樹以相聯(lián),以期在另一個世界永遠相守。五十年代縣城改造,把汪家花園拆除,汪孟棠及鐵心夫人墓被扒開,鐵心夫人面目如生,轟動了四面八方。今盱眙縣都梁公園僅是當年汪家花園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