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繡錦(1590—1652)遼陽人,隸漢軍鑲藍(lán)旗。清初將領(lǐng)。以諸生來歸。天聰五年,與馬鳴佩同授工部啟心郎。六
-
朱璐(1856-1929),字任庵,東?h平明鎮(zhèn)平明村人。朱璐的父親朱儒系清朝秀才,育有朱璐、朱英兩子,朱璐
-
王眉壽(1848~1921年),女,閩縣(今福州)人,出身于書香世家。努力發(fā)展福州的教育事業(yè),培養(yǎng)家鄉(xiāng)人才。
-
柳天成,男,(1817-1871),清朝貴州都勻府壩固雞賈楊柳寨人。
-
王巖[清]字星瀾,吳(今江蘇蘇州)人?姶桓叩。花鳥樹石,下筆蒼老,鉤染工致,墨色重厚,近王武。蔣寶齡
-
章有渭活動于明崇禎至清順治(1644--1661)年間。字玉璜,江蘇華亭(今上海市)人,羅源知縣章簡之第三女,
-
黃槐森(1829—1902),字作鑾,號植庭。廣東省黃梁鎮(zhèn)(今斗門縣)荔枝山人。清咸豐十一年(1861)參加省城
-
胡肇智(1807~1871),字季臨,號霽林、硯畬,清代安徽績溪城內(nèi)人,幼受祖訓(xùn),舉止端謹(jǐn)。
-
吳綃,活動于清順治(1644~1661)前后。字素公,又字片霞,號冰仙,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通判吳水蒼女,
-
蘇宗經(jīng)(1793—1864),字是程,號文庵,清代廣西玉林著名學(xué)者!
-
王汝霖(1824-1860),字澤民,晚號鹿仙,貴州甕安縣人。曾官廣西候補府,清朝咸豐年間,貴州各族人民大起
-
回族,清朝貴州普安廳(今盤縣)人。回民起義首領(lǐng)。農(nóng)民出身,為人年富力強,剛直不阿,好鳴不平,為鄉(xiāng)里所
-
黎汝謙出身世代書香之家,幼時酷愛讀書,受到姑父"西南巨儒"鄭珍器重。字受生,清朝貴州遵義人。中國變法維
-
葉祥麟,是清代江蘇省宿遷縣葉上莊人。捻軍逼近海州時,曾西犯上莊,葉祥麟率領(lǐng)團(tuán)練抵抗,保全鄉(xiāng)鄰無數(shù)。
-
郭佳·穆彰阿(1782年-1856年),字子樸,號鶴舫,別號云漿山人,郭佳氏,滿洲鑲藍(lán)旗人。出身于滿族官僚家
-
[唐]鄭錫,登寶應(yīng)進(jìn)士第。寶歷間,為禮部員外。詩風(fēng)樸實,擅長五律,《全唐詩》存詩十首。有傳世名句“河清
-
沈曰富(1808-1858),清代文學(xué)家。字沃之,一作沃子,又字南一,吳江人。早歲先后師事方垌、張履、顧學(xué)譽
-
自警之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無常,花之性命盡矣!然則子之病,病乎其
-
鄂穆圖(1614—1661),即鄂貌圖,又稱鄂莫(漠)克圖,章佳氏,字麟閣,號遇羲。
-
鄒炳泰(?-1820)字仲文,江蘇無錫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七年進(jìn)士。
-
魏瀚(1850(庚戌年)-1929),名植夫,字季潛,福建侯縣人。明代四川左布政使魏體明的裔孫。父親魏大韶是
-
陳宗達(dá)(生卒年月不詳),清代福建安溪縣永安里同美鄉(xiāng)(今城廂鄉(xiāng)同美村)人。其父陳修仕,因赴鄰鄉(xiāng)宴會,被
-
周伯義(1823-1895),字子如,號焦東野叟、焦東周生,清代江蘇鎮(zhèn)江人。
-
吳淦是清代書法家,字鞠譚,工文章,精楷書,筆法晉、唐人,以行書應(yīng)世,運筆灑脫,瘦硬通神。
-
裘璉(1644~1729),清代戲劇家。字殷玉,一字蔗村,號廢莪子,人稱橫山先生,浙江慈溪橫山裘墅(今江北區(qū)
-
錢鼎銘,字調(diào)甫,江蘇太倉人。父寶琛,湖北巡撫。鼎銘,道光二十六年舉人,從寶琛治團(tuán)練。積功,擢道員,賜
-
愛新覺羅·錫翰(?-1652年),滿洲愛新覺羅氏。篤義剛果貝勒愛新覺羅·巴雅喇第五子。清太祖努爾哈赤侄子
-
愛新覺羅永璥(1712—1787),胤礽之孫,輔國公品級弘晉之子。
-
王履謙,清代翰林、政治人物,道光十八年進(jìn)士,官至左副都御史。
-
釋超全(1627-1712),俗名阮旻錫,同安(廈門市同安縣)人。明末布衣,曾櫻文忠公(南明文淵閣大學(xué)士)門
-
吳繼志,中國人,字子善,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中山人,本草學(xué)者。
-
(1805-1869),字次臬、襄臣,清朝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zhèn)石牛寨勇村人。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舉人,十
-
愛新覺羅·載澄(1858—1885),人稱“澄貝勒”,恭親王奕訢長子。受封為郡王銜貝勒,曾任內(nèi)大臣和正紅旗蒙
-
愛新覺羅·允禮(1697年3月24日-1738年3月21日),清朝圣祖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七,雍正
-
英桂(1821-1879年),字香巖,赫舍里氏,滿洲正藍(lán)旗人。道光元年(1821年)舉人,以中書充軍機章京,晉侍
-
牟昌裕(1747-1808),清臣。字啟昆,號松巖。山東棲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舉進(jìn)士,選翰林庶吉士。后
-
史申義、湯右曾 兩人就是人稱的王門二弟子。此二人師從王士禛,在清朝初期江浙一帶文壇頗具影響力
-
清代醫(yī)家潘曾沂,江蘇吳縣人,生平欠詳,嘗輯《豐豫莊便農(nóng)藥方》一書行于世。
-
張仲忻,字慕京,號次珊,江夏(今武昌)人,清末大臣。
-
富察·傅恒,字春和,富察氏,孝賢純皇后之弟,清朝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軍機大臣、大學(xué)
-
賴翰颙(1697~1765年),字孚仲,號竹峰,福建南靖縣人,世居南坑葛竹。清代官員、學(xué)者。雍正十年(1732年
-
字吉庵,貴州正安人。他窮心易理,著有《易經(jīng)辨義》三十五卷,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孫可望陷遵義,其
-
? 張宗良(1909~1983)清代醫(yī)家。字留仙,江蘇吳縣人。精研醫(yī)理,尤擅長喉科,頗有治驗,活人無數(shù)。著有《
-
涂天相,康熙四十一年舉人,參與編撰《康熙字典》,官至刑部、兵部、工部尚書。
-
吳滔(1840—1895),字伯滔,號鐵夫、鐵君、疏林、穌林、室名來鷺草堂、蕭蕭庵,浙江石門(今桐鄉(xiāng))崇福鎮(zhèn)
-
姚福升(1848-1929),字申五,漢軍正黃旗人,世居吉林。先為漢文教習(xí),后入吉林水師營擔(dān)任武職。、清光緒
-
納延泰,薩爾圖克氏,蒙古正白旗人,是乾隆初期最受重用的蒙古人之一。
-
潘萬才(1842-1907年),安徽省潁州府阜陽縣(今安徽省阜陽市)人,清末淮軍將領(lǐng)。同治六年,任游擊。同治
-
楊宗仁(1937~)字東山。山東昌邑人。畢業(yè)于山東體育學(xué)院。濰坊市第三中學(xué)一級教師。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
陳觀,復(fù)姓,原為唐朝時期永壽郡王、沙陀部首領(lǐng)沙陀·輔國之侄朱邪·宸義官(負(fù)責(zé)建造居帳、兵營、民房之
-
賴世超(1750年-1832年),男,深圳大鵬人,三代五將之一。少年家境貧寒,十五歲隨民間藝人習(xí)武,十六歲在
-
邵懿辰(1810年-1861年),字位西,清仁和(今杭州)人,清目錄學(xué)家、文學(xué)家、藏書家。他對經(jīng)學(xué)頗有研究,
-
段光清(1798-1878),字明俊,號鏡湖,宿松縣仙田莊段家老屋人。少有大志,勤學(xué)好問,道光十五年舉于鄉(xiāng),
-
周懋泰是晚清徽州亦官亦商的一位較有影響的人物,但鮮見文字記載。
-
呂文經(jīng)(1838—1908),字緯堂,福建同安人。清末海軍將領(lǐng)。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生,光緒三十四年(190
-
固山貝子愛新覺羅·綿德,清朝宗室。乾隆帝孫子,清高宗第一子定安親王愛新覺羅·永璜長子。
-
潘承家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潘承家於1715年(康熙54年)奉旨接替張國,於臺灣地區(qū)擔(dān)任臺灣水師協(xié)副將。而隸
-
王會汾,字蓀服,號晉川,江蘇無錫人。乾隆二年(1737)進(jìn)士,殿試二甲御試一等一名,歷官吏部侍郎、大理寺
-
黃培芳 清廣東香山人(今中山)人,字子實,又字香石,自號粵岳山人。嘉慶九年(1804年)中式副榜(副貢
-
許鈐身,字仲韜,亦寫作仲,浙江省錢塘縣(今杭州市)人。清末外交官,官至直隸候補道。曾被清廷任命為首任
-
卞寶第(1824.12.28未時—1892年10月23日子時),字頌臣,江蘇儀徵人。出生于中華民族歷史中著名的“忠貞世
-
桑春榮(1802—1882),字柏儕,山陰(今紹興)桑瀆村人,寄籍直隸宛平。清道光十二年(1832)進(jìn)士,改翰林
-
瓜爾佳·富德(?—1776),清朝將領(lǐng)。滿洲正黃旗人,瓜爾佳氏。乾隆初,自護(hù)軍擢至三等侍衛(wèi)。乾隆十三年(
-
宋文運,字開之,直隸南宮人,順治六年進(jìn)士。
-
方俊官,清代伶人,曾舞衫歌扇,傾倒一時;举Y料姓名:方俊官性別:男外號:狀元夫人出生年月:不詳朝代
-
吳兆泰(1851—1910)字星階,別號弦齋,湖北麻城人。清朝官吏。與屠仁守友善,互相厲以道義。光緒二年進(jìn)士
-
卞士云(1788-1843)字光河,儀征人。少孤貧,父銘卒時,年甫十一,母陳,以黹工給脩脯。會歲歉天寒,因祝
-
董潮(1729年-1764年),字曉滄,號東亭,又號臞仙。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
-
蘇廷魁(1800~1878年),字德輔,一字賡堂,高要(今鼎湖區(qū)廣利鎮(zhèn)長利村)人。
-
省庵大師(1686-1734) 清代高僧,中國凈土宗第十一代祖師。俗姓時,名實賢,字思齊,江蘇常熟人。
-
鈕祜祿·遏必隆(?-1673年),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后金開國五大臣之鈕祜祿·額亦都第十六子。順治十
-
愛新覺羅·敦誠(1734——1791),字敬亭,號松堂,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jì)格之五世孫,愛新覺羅·敦敏之弟。
-
劉羅鍋,即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清
-
鄭汝霖(1773-1835),號鐵侯,福建永泰縣治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科舉人,受知于制軍喀爾凖,學(xué)問
-
桑調(diào)元(1695~1771),清代官員、學(xué)者。字伊佐,一字弢甫,自號獨往生、五岳詩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
吳中七子是清代七位著名詩人、文學(xué)家錢大昕、曹仁虎、王昶、趙文哲、王鳴盛、吳泰來、黃文蓮的并稱。
-
唐樂宇(1739--1791年),清代詩人。字曉春,號九峰,別號鴛港。其高祖唐敬一出自遂寧黑柏溝張氏家族,與
-
張問彤(1768年—1832年),字受之,號飲杜,與張問安、問陶為從兄弟。少負(fù)雋才,工古文詞,兼冥心理學(xué)。乾
-
王士棻(1722—1796),清朝官吏。華州(今屬陜西)東關(guān)外蟲王廟人,字檢齋,號蘭圃。乾隆十九年(1754)進(jìn)
-
周之翰,(1826-1887),亦名儕亮,字西屏,貴州麻哈州(今麻江縣)景陽鄉(xiāng)人。周誠之父,周恭壽、周昌壽
-
石煥章(1831—1879),字天瑞,號麟祥,湖南省寧遠(yuǎn)縣石家洞鄉(xiāng)人,國學(xué)生。咸豐元年(1851)至同治十一年(
-
劉憲章(1591年-1660年),號澹安。南直隸武進(jìn)(今屬江蘇常州市)人,劉克昌之子,武進(jìn)西營劉氏第九世。明
-
字芥舟,清朝官員,監(jiān)生出身,惠州府歸善縣(今惠州市惠東縣)人。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年),道光年間初
-
賴信揚(1783—?),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深圳大鵬人,三代五將之一。信揚少年時由父親賴世超指導(dǎo)
-
萬光泰(1712年~1750年),清朝詩人、文學(xué)家。字循初,一字柘坡,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興市)人。
-
謝攀云,男,四川崇慶縣(今崇州)人,清乾隆戊申年間(1788年)舉人。曾任湖南寧鄉(xiāng)縣知縣等職。
-
朱右曾,江蘇嘉定縣(上海市嘉定區(qū))人,字尊魯,又字述之、亮甫,號咀露。清朝政治人物、歷史學(xué)家。道光十
-
鈕祜祿·阿里袞(?—1777),滿洲鑲黃旗人,鈕祜祿氏。字松崖。清初五大臣鈕祜祿·額亦都、和碩公主曾孫,
-
梁九圖(1816—1880年),字福草,廣東順德人。是道光、咸豐年間的社會名士、慈善家和詩人,也是嶺南名園梁
-
王宏撰(1622~1702年)字修文,亦字無異,號山史,陜西華陰縣人,清代關(guān) 中著名學(xué)者。
-
鮑梓,字叔亭,河北南宮人,雍正元年(1723)進(jìn)士,十三年以知縣授邑教諭,為人古直盾訥,通經(jīng)訓(xùn),工詩及書
-
魏之琇,字玉衡,號柳州,浙江杭州人。清乾隆間浙江錢塘(杭州)名醫(yī)。卒子乾隆37年(1772),時年過五旬,
-
三丁指清初詩人丁澎、丁景鴻和丁濚。
-
黃安濤,字寧輿、凝輿,號霽青。浙江嘉善人。嘉慶十四年己已,二甲一名進(jìn)士,散館授編修。嘉慶廿一年,
-
傅汝為(?-1641年),字于宣,湖廣江陵人。明末官員,萬歷三十八年進(jìn)士。除銅梁知縣,調(diào)巴縣,行取,
-
陸嵩(1791~1860)清代詩人。字希孫,號方山,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文之子,陸潤庠為其孫。生于清高宗
-
汪運,字任之,號劍峰,廣西臨桂人。生活于清道光年間,“杉湖十子”之一!靶再脙晕膶W(xué)名”,詩有《沐
-
富察·李榮保(?—1723),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初重臣富察·米思翰之子。襲世職,兼管牛錄,累遷至察
-
崔東壁(1739-1816),名述,字武承,號東壁,后人尊稱為清代考古辨?zhèn)螌W(xué)家,主要著作有《考信錄》等,對后
-
朱淥,字清如,號意園,清浙江山陰人。乾隆53年(1788)舉人。嘉慶已未4年(1799)二甲第49名進(jìn)士,授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