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劉綸襄(1843—1905),原名中策,字蓉舫,次方,蓉芳、坎方。沂水院東頭鄉(xiāng)劉家店子村人,劉中瀚二弟。出身于沂水望族,翰墨世家。光緒二年丙子恩科二甲第五名進士,翰林,散館授編修,選翰林院庶吉士,為沂水明清兩朝考取名次最高第一人。光緒12年、15年兩任會試同考官。14、15年兩任順天同考官。任街道衙門欽命督理街道掌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其剛直不阿,敢于直諫,深得光緒皇帝的恩寵,但得罪了吏部尚書麟書,因此被罷官,1894年被恭親王起用為陜西試用道臺,誥封通奉大夫。一生坎坷,光緒三十四年(1905年)歿于陜西任所,有政聲(一說外官至山西候補道),追贈二品頂戴,照布政使賜恤。能詩工書,造詣深厚,楷行草均精到,行書出自趙子昂、董其昌,圓腴豐潤,筆力遒婉;草書出自《孫過庭書譜》,如行云流水,瀟灑飄逸,揮灑有度,獨成一體。多作五尺以上大中堂及長幅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