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孔宗翰,字周翰,氣貌渾厚,奉親至孝,始以父任為將作監(jiān)薄,后與兄孔舜亮于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同登進(jìn)士第,知仙源縣(今曲阜縣),以恩服族人,治理有方。宋哲宗初年,司馬光上章推薦,遷為太常博士,由通判陵州為夔峽轉(zhuǎn)運(yùn)判官,提點京東刑獄,歷知虔、蘄、密、陜、揚(yáng)、洪、兗諸州,皆以治聞。神宗元祐元年(1068年),召為司農(nóng)少卿,遷鴻臚卿,上言襲封主祀者不宜兼領(lǐng)他職離故郡,皇帝許之,尋進(jìn)刑部侍郎。元祐三年,以寶文閣待制知徐州,未拜而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一二),《宋史》卷二九七有傳。
主要功績
宋仁宗嘉祐年間(1056—1063),孔宗翰知虔州,鑒于“州城歲為水嚙,東北尤易墊圮”,于是“伐石為址,冶鐵錮基”,以阻擋水災(zāi)的侵?jǐn)_,從而解決了全城百姓的后顧之憂。之后,他又在龜角尾城墻上筑起了石樓,后稱“八境臺”。一日,他登上樓臺,放眼望去,只見一派大好河山,不由心曠神怡,創(chuàng)作的沖動油然而生,于是利用閑暇之余,創(chuàng)作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卷《虔州八境圖》。宋神宗熙寧十年丁巳(1077),密州太守蘇軾改知徐州,孔宗翰接任密州,正值蘇軾離別之前,孔宗翰便將自己之前繪成的《虔州八境圖》出示,請?zhí)K軾按圖題詩,以便寄回虔州,鐫刻于石,以圖永存。蘇軾逐一觀賞,只見此地確實風(fēng)光旖旎,妙不可言,猶如人間仙境,笑逐顏開,贊嘆不已,思潮涌動,筆下有神,于是欣然作詩八首并序,題于圖上以志。元豐元年(1078),孔宗翰著人將詩鐫刻于虔州石樓,“虔州八景”及八境臺由此名揚(yáng)天下。
個人作品
孔氏家族中早期傳有的手抄族譜,譜序不清。始于唐黃恭之的《孔子系葉傳》,又只記有承襲一人,有很多疏漏不足的地方?鬃诤哺袊@道:“蓋先圣之沒,于今一千五百余年,宗族世有賢俊,茍非見于史冊,繼后世泯然不聞,是可痛也!彼J(rèn)為,家譜中應(yīng)當(dāng)把其他有作為的子孫也收錄進(jìn)去,這樣才不使他們“泯然不聞”,他深感孔氏宗譜以前只載大宗,而遺支庶,因此倡議為敦厚族誼,將嫡庶各支合而修之,編成《孔氏宗譜》《闕里世系》。同時,他還認(rèn)為,應(yīng)將舊譜鏤版,以便廣為傳之。宋元豐八年(1085年),宗翰殫精竭慮,完成了一次歷史性創(chuàng)舉:把世傳手抄族譜鏤版后,采用印刷的方式裝訂成書,這是歷史上第一部印刷的《孔氏宗譜》。族人相互傳閱,莫不欣喜感悅,這也使得族譜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廣為流傳開來。